推进“渤三角”经济产业整合 建设沿海经济发展强省

时间:2022-08-21 05:20:06

推进“渤三角”经济产业整合 建设沿海经济发展强省

[摘 要] 2006年河北省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我省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环渤海区域产业整合所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环渤海 机遇 产业整合

环渤海地区一般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京津冀为主的广大区域,广义上也包括辽宁、山东、山西及内蒙古东部。这一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2%、人口的20%,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在渤海湾约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拥有天津、大连、青岛、唐山、秦皇岛、黄骅等60多个大小港口,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港口和工业区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其中,区域中的京津冀都市圈包括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石家庄、保定、沧州、廊坊、唐山、秦皇岛、张家口、承德8个市,总面积占全国的1.9%,人口占5.7%,GDP约占10%。

2006年河北省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环渤海经济圈(即“渤三角”)的新崛起将是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后的第三个经济腾飞点。

一、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是河北省所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发展机遇

目前,国内东部沿海先进省份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河北省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先进省份的差距在于沿海经济社会发展不够。与此同时,我们保证差距不被拉大甚至赶超先进省份的潜力也在沿海。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目标,是我们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沿海”,意味着我们应该成为名副其实的东部省份;“强省”,意味着我们要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河北省第六次党代会曾经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过一个评价:河北省是一个经济大省,还不是一个经济强省。河北省正处于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面临着直接受益、借力提升、后来居上的宝贵机遇。这是河北省所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发展机遇。把握好这次机遇,将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东部区位,中部实力,西部观念”曾经被许多人用来形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沿海九省中,河北是区域综合经济最弱省。同周边及沿海主要省份之间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地区生产总值上,河北省分别低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河南,比辽宁、福建、山西要高,但增速却排在了最后;河北省的GDP比广东少7507亿元,增速低1.2个百分点,与山东、浙江、江苏甚至河南都有同样的差距。

二、河北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提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目标之后,河北省逐步树立了沿海意识,加强了同环渤海地区各个省市之间的协调合作,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加强区域合作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以津冀两地为例,2006年,河北省在天津的投资项目就有380个,投入资金43亿元,河北省经天津港进出口货物占全省进出口总量的31.2%,集装箱占全省集装箱进出口总量的91.4%。同时,天津也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到河北投资,累计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2006年11月,河北省七次党代会在历史上首次提出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并继续将曹妃甸开发建设定为“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加以推进。2007年6月,天津召开九次党代会,提出“切实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密切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建立和完善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2007年6月11日至12日,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戴相龙,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郭庚茂分别率领当地党政代表团互访唐山曹妃甸工业区与天津滨海新区,并在天津举行了津冀交流合作座谈会,商议如何增强共识,破除体制障碍,积极推进省市合作。7月21日,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与唐山市政府签订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在促进天津港与曹妃甸港的联合发展、共建基础设施上,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津冀合作终于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新区从博弈走向共赢,掀开了津冀合作、环渤海区域合作的崭新一页。 继珠三角、长三角的崛起之后,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但是,在环渤海区域合作上,河北省融入环渤海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行政分割。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环渤海经济圈的构想,但20多年来,因为行政区划的阻隔,环渤海地区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体系和格局,难以整合成为一个统一规划、统一协作、统一发展的大市场。“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其次是产业结构雷同。不止一个学者指出,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在项目安排上呈现出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并且,整个区域产业关联度小,没有形成彼此间的产业链,或者产业链很短,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分割,自成体系,互相排斥,严重影响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三、积极推动环渤海地区的产业整合

环渤海地区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比如,要加快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依靠技术创新抢占产业技术的制高点;要通过制度创新,尽快建立起机制灵活的、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体制。除此之外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推动区域内产业的跨省市重组,实现环渤海地区的产业整合,以此形成区域整体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相继出现了珠江三角洲高速增长地区和长江三角洲高速增长地区,人们期待着环渤海地区将成为“第三个高速增长区”。然而,这种期待却日益渺茫。这固然有环渤海区位条件和国家区域政策等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争当“龙头”或“区域中心”;区内各省市及各城市经济圈产业自成体系,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和经济联系,特别是区内在对外经贸关系上不能形成一股合力。这种状况使得区内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有限的资金分散使用,科技人才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削弱了区域竞争力。

推动环渤海区域产业整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租赁和承包经营等方式,促进区内工业企业跨地区流动和重组。为此,一是要调整不利于跨地区重组的体制和政策尤其是税制和金融体制,如改变按隶属关系纳税的办法,企业所得税全部改为属地征税;改变按行政区划贷款,银行存款不能异地贷款使用的原则,对不同地区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根据企业还贷能力发放贷款。二是要强化政府对跨地区重组企业的支持手段,如充分利用区域联合协作贷款、允许企业发行股票上市、企业兼并破产中给予呆坏账核销及债务清偿时免息等优惠政策。三是要培育和建立跨地区产权交易市场。四是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搞好京津冀的区域整合,对整个环渤海地区将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环渤海是个大面积、多面向的大块区域,它不像深圳或浦东仅是广大地区的一个“点”而已,因而区域整合需要重点突破,逐步推进。京津冀的地理位置相近,工业、科技和人才相对集中,交通运输便捷,在环渤海圈中地位作用重要,应当率先走向一体化。首先要做好这一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特别是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应确立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如北京市应发挥其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天津市应发挥其制造业基础和港口优势,重点发展高物耗、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同时,要大力调整现有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尤其是把对京津大城市环境污染重的企业外迁。

第三,重点加强秦唐沧同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往来与合作。天津市和河北省山水相连、地源相近、人员相亲,具有传统的经济和社会文化联系。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已被列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环渤海地区和北方的经济中心,已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河北省沿海的秦皇岛、唐山、沧州地区应当率先加强同滨海新区的联系,坚持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合作共赢的原则,携手打造环渤海地区的新的增长极。通过经济之间的合作,实现经济的增长。

第四,消除各种关卡,建立环渤海地区统一大市场,使资源、人才、资金、企业资产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流动得以顺畅进行;区内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设施和电力设施,也应纳入统一大市场通盘考虑,避免负荷不均衡造成的浪费。

第五,组建“环渤海经济区协调委员会”,由区内省和直辖市一级政府参与,重点研究制定区内产业发展战略和统一对外的优惠政策等问题,以及协调解决区内跨省市协作、联合、重组涉及的各方利益关系。1986年成立的“环渤海经济协作区”17个城市市长联席会,对开展区内物资技术协作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因参与的城市为地市级规格,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作用十分有限。

上一篇:邯郸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