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

时间:2022-08-21 05:02:55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创立初期,中小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创立者的股权投资,由于风险大,通过正规金融市场融资的成功率很低;随着企业的发展扩大,企业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对资金的需要量也逐渐增大,借助正规金融市场融资成为中小企业的最佳选择。然而受到金融市场的种种限制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小企业通过正规金融市场融资能力有限。特别是在急需资金时,不得不将融资方向转向民间。民间金融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渠道。

一、中小企业开展民间融资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外部的诸多原因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1)中小企业自身原因。王晓辉(2012)认为,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为了防止失去企业控制权,不愿意采取股权融资;管理不规范,经营风险高,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大;信用意识淡薄,骗贷和不按时支付利息的行为加剧融资难状况。高长海(2011)认为认为,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加大了银行产生不良信贷的风险,降低金融部门的信任度;缺乏可抵押资产,影响间接融资;李冠军(2007)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弱,对投资者、银行金融机构缺乏吸引力,从而造成外源融资不足。文冬梅(2012)指出,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不足,资本积累缓慢,抗风险能力远不如大型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意愿不强,更愿意向大客户“批发”。

(2)外在原因。杨云汉(2012)认为,银行融资门槛高,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文冬梅指出,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开启不足,国有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具有贷款优先权,导致了中小企业支付的实际贷款利率比国有企业高。此外,我国证券市场高度垄断以及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现状,使得中小企业基本上游离于股权融资之外。肖春悦(2012)指出,银行基于风险、盈利和成本方面的原因,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同时我国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高长海认为,资本市场体系的不完善,融资要求苛刻,使中小企业很难从金融市场获取资金。

法定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对企业的融资设定了诸多条件,而中小企业往往无法达到融资要求,中小企业从法定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能力有限,不得不将融资渠道转向民间。

(二)民间金融具有其自身特点与优势 民间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吸引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密不可分。刘田力、吴晨映、张存刚、杨莉等人对民间金融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手续灵活简便。中小企业向民间金融机构和个人融资时,往往有一个双方都熟悉的中间人或双方本身比较熟悉,融资的成功与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的信誉或对中间人的信任,合同约定只是一种形式;同时由于民间金融机构的操作缺乏规范性,办理融资的手续与法定金融机构相比要简单,只要双方同意即可。双方的约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手续灵活、简便,受到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的青睐。

(2)融资渠道多样化。随着民间金融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其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如民间借贷、有价证券和不动产抵押贷款、票据贴现融资以及企业内部集资等。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对资金的需求量以及相关的融资要求,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

(3)利率高。金融部门的利率偏低,加上通货膨胀日趋严重,出现利率倒挂的情况,导致资金持有者不愿将资金存入银行,而在积极地寻找投资渠道。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民间资金,给出的利率一般比法定利率高,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有一定的弹性。较高的利率对投资者有诱惑力,吸引了民间资金的流入。

(4)民间融资双方比较了解。民间金融涉及到的企业和个人、民间金融机构往往比较熟悉,或者有一个双方比较熟悉的中间人,或民间金融机构在当地具有较好的口碑,与证券市场上完全陌生的企业相比,资金持有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向一个比较熟悉的或信得过的单位。

(三)民间资金持有者推动了民间金融的发展 一是民间资金存量大,规范的投资渠道少。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民间资金存量庞大,据统计,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03302亿元。而规范的投资渠道偏少,风险大,某些投资收益低,且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由于宣传不到位,投资者对于投资渠道不了解、不认可,导致投资者不愿将资金投入规范的金融市场。二是信息不对称,对企业的情况缺乏了解。出于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在作出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必然需要了解企业的情况。然而我国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质疑;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获取资金,甚至人为篡改财务资料,使投资者对中小企业失去信任,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三是缺乏风险意识。资金持有者的逐利心态,极容易受到资金募集者的鼓动和高收益的诱惑。在某些地区,借贷利息甚至高达每月25%,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资金持有者往往忽视投资风险。四是资金持有者缺乏投资能力。对于规范的金融市场的投资,由于投资者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无法对被投资单位的情况作出客观的分析,投资具有投机性和盲目性,收益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打击了投资者的直接投资欲望,从而将资金转给一些具有一定投资能力的民间投资机构,以获取高收益。

二、民间融资风险分析

(一)利率过高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高利吸储、高利放贷是民间金融的一个特点。在正常的经营条件下,中小企业将融入的资金进行投资生产,所获得的利润率应高于融资利率,凸显了财务杠杆的作用。若融资利率过高,企业的利润无法支付高额的利息,则企业出现违约的可能性加大,也即无法及时足额地偿还本金和利息。或者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利润更高的行业中去,高利润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一旦不能达到投资目的,企业也将无法及时足额地偿付本息,出现违约行为或产生坏账。当大量的投资者无法收回本金时,可能引发公众不良情绪,最终演化为社会事件。

(二)手续不规范易造成市场混乱 民间金融机构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运作不规范,在吸储及放贷过程中手续简单;中小企业自行向民众集资也存在同样的手续问题。特别是在向个人集资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多为熟悉的主体,使用不规范的合同甚至不签合同的情况经常出现。简便的手续有利于加快资金的筹集速度,但是一旦出现纠纷,由于缺乏依据和法律的监督,债权人处于劣势,极容易出现暴力催款等违法事件,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定。

(三)缺乏监管约束易产生违法行为 民间金融组织的金融行为是隐蔽式或半隐蔽式的,游走于法律的边缘。由于缺乏监管和约束,部分金融机构成为不法分子的工具,筹集的资金没有用于投资而被个人挥霍,甚至为违法行为提供资金支持或成为资金通道。

三、民间融资风险防范对策

(一)创新融资渠道 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应创新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减少中小企业对民间金融的依赖。

(1)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尽管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因此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进行中小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推动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2)改善原有融资渠道。原有的融资渠道如发行股票、债券或银行信贷等,这些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要求高,而中小企业规模小,成长慢,自有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弱,无法达到融资要求;此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目的一般是用于弥补流动资金的不足,所需的资金“时间急”,而原有的融资渠道审批手续复杂,不能及时地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小企业的资金要求特点,改善融资渠道,在风险最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融资门槛。

(二)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中小企业应根据金融机构的融资要求,积极加强自身建设,为获取金融部门的资金做好准备。

(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不足,资本积累缓慢,管理不规范,经营风险高等现实情况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意愿不强。因此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提高自己的获利能力,加大资本积累,从而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降低银行等金融部门的信贷风险。

(2)加强诚信建设。中小企业要树立信用观念,按时支付利息,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取得的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力争做到无不良的记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消金融部门的疑虑。

(3)规范财务工作。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做到账目清晰准确、信息透明,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定期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为中小企业发展奠定融资基础。

(三)规范民间融资渠道 具体包括:

(1)确认民间金融机构的合法地位,并将其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国家应放开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对于金融业务合法,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规模,从民间吸收资金,并以合法的渠道放贷的金融机构,在法律上予以确认,金融管理部门予以认定,并将其纳入金融监管体系。

(2)加强民间金融机构管理。建立健全市场准入、监管与退出机制,对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财务制度、经营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将民间金融机构的运行纳入法制化轨道;督促民间金融机构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对机构人员的培训,增强民间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将民间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3)打击各种不合法的民间金融活动。对于民间设立的各种非法的金融机构坚决予以取缔;对于民间的各种非法融资活动予以严厉打击;对于合法的金融机构从事或变相从事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应严肃查处,坚决取缔。

(四)开拓民间资金投资渠道 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企业创立条件,鼓励创业,引导民间资本直接投入企业;大力宣传财务、金融和法律知识,拉近投资者与中小企业的距离,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证券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居民储蓄;促进民间合法金融机构的发展,吸引民间资金。进入正规的金融领域和实体资金越多,流向民间金融市场的越少,民间金融的风险就越小。

(五)广泛开展融资风险宣传,树立风险意识 投资有风险,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关系。当资金持有者被高收益所吸引时,往往会忽视风险的存在或者存在赌博的心理,投入大量资金,一旦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目标甚至血本无归、倾家荡产时,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打击,从而引发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广泛开展宣传,让全社会形成风险意识,使投资者谨慎投资,抵制高利率、高收益的引诱。

(六)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目前的利率主要受到央行的控制,不能准确地反应资金的供求状况。当银行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大量的资金会追逐利润流向市场,由于民间金融利率较高,民间金融机构和需要资金的中小型企业成为资金的一个重要流向。因此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按照市场的要求自由浮动,使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利率相当,避免资金大量流入民间金融机构。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减少民间金融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晓辉:《资本结构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财会通讯(综合)》2012年第2期。

上一篇:基于Zigbee的新型城市公交服务通信系统 下一篇:浅议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