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1 02:34:46

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且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对教育进行着冲击,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也涉及基本理论问题。如何全方位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这其中美术教学自不例外。那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过程,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新又称创造,是一种意识、行为,是个体经过思考和实践产生新观念、新方法和新事物的活动。通过创造,人类不断超越过去的东西,不断用新的东西代替旧的东西,所以创造就是创新与除旧布新的活动。这种活动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精神的创新是最为根本的,是人的一种能力的活动,是人类精神的自然发展、自然"生长"。创造力在本质上是人类精神的一种生命活力,它表现在人的一系列外显的行为上就是:充满好奇、想象力,好钻研、有顽强的毅力,敢于挑战困难,感冒风险,具有新思想、新思维等等,这与美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正相吻合。

要培养创造性,就必须使受教育者从一开始就象一个思想家一样独立地、自由地思考问题,使他的精神生命活力自然生长。一切外来的精神养料都必须经过自己的选择、分解、吸收和重构,进而成为他的活的精神生命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实现个人精神的自然发展和整个人类精神的自然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自然法则,这一理论与今天的建构主义理论完全一致。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与他人合作、协商、交流和意义建构获得的,这一理论的建构过程就是信息的选择、分解、吸收和重构过程。

美术教育应该适应人类发展的自然法则。一切美术语言、形象、表达方式都要在学生选择、吸收与重构之后,才能成为内心的高尚情操与智慧,因此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学生接受过程中是存在选择的,学习结果也不可能相同,因为学生自身首先存在着差异:每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生活空间不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因此要把教师提供的资源转化为创新能力,就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因材施教。而这个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是最理想的手段与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创新教育的重点

时代呼唤课堂教学改革,很多的教改实验都在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条件,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在拓宽教育空间,扩大教育信息方面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极大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资源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将事物直观呈现于人的眼前,这一特点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更应有机结合,从而将平面的、立体的、软的、硬的……甚至光影声色巧妙再现,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形象信息的储存,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通过视觉,从教师提供的外界刺激中获得信息,再在脑中贮存积累,不断增加大脑的信息量,为今后美术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源。

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适时举办小型画展,可以是一次课的、一个单元的、一学期的,也可以是一个班的、一个年级的……总之尽可能大地发挥直观效能,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与体验,使每个学生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的情感和意识,这是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面。而实现这一做法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利用实物投影。

21世纪2呼唤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然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发掘40分钟内的效率,使受教育得到更多知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一切能力都在健康的审美观点和思想指导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探讨的。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恰当评价每一个学生,也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有机体,他们有思想,有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把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承认学生在学习中有主观能动性,承认学生有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承认学生有差异,承认学生在美术领域中存在着天赋与勤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从评价中受益,使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所得、有所收。

上一篇:“激疑”演绎复习课的精彩 下一篇:绿叶菜烹饪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