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8-21 01:41:38

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和学生特点,重点从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过程中渗透理论知识、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的比重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同时指出实施该方法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职;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ERP系统、CRM等系统的成功实施和应用,使企业深刻体会到数据就是财富。企业的发展方向、市场的商机、管理中的漏洞等重要的信息就存储在企业数据中,而数据库是目前存储数据的主要方式。因此,数据库建设已成为衡量企业、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我国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方案中,确定“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从计算机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情况看,不论是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网站建设,还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信息管理与应用等方向,都对数据库技术的掌握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为满足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各层次计算机专业,甚至有些非计算机专业如会计、统计等专业都开设数据库课程。在数据库教学中不但强调理论学习,实践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如下需要改进之处:(1)教学内容方面:过多的强调数据库原理、知识体系的教学,学生学习该课的兴趣不浓;(2)数据库理论与应用脱节,学生感觉不到理论有什么用处;(3)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无法很好地贯通,学生课上所学的数据库的方法、技术在课后没有得到很好的练习和巩固。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主要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理论知识教学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以下是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同仁分享。

2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

之一,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数据库技术已呈现出与多种学科结合;与其他新兴技术互相渗透。能否在变换快速的数据库技术中把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是任课教师的一种新的挑战,这就决定了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1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

我们通过广泛的调研,建立了如下数据库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在内容选取上遵从如下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拓展高新知识;(3)加强系统性、完整性;(4)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我们采用以讲授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讲授数据库原理为辅的方式精心规划了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内容体系,内容分基本技能、优化与拓展、开发与编程和课程设计四大模块,数据库课程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1) 基本技能:主要介绍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数据库创建、SQL,数据库管理等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共20学时。

(2) 优化和拓展:介绍索引、完整性、存储过程、触发器、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安全管理技能,这些技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共38学时。

(3) 开发和编程:简要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优秀工具PowerBuilder,要求学生主要掌握PowerBuilder与SQLServer数据库的连接和PowerBuilder的基本使用,共8学时。

(4) 课程设计:主要利用PowerBuilder和SQL Server数据库完成一个简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三个学生一组,一周时间,共30学时。

3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整个“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是以任务驱动为主,适当以案例的方式补充原理知识。课程的总任务就是开发一个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当然,开发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数据库,为实现这个目标整过教学由16个大任务和两个案例组成(如图2)。

完成了这16项任务也就实现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的。每一个任务教学我们按如下时间顺序安排:(1)教师提出本节的任务;(2)讲解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3)学生练习;(4)提出针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技巧,学生练习异常处理技巧;(5)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完成任务;(6)教师总结完成任务情况及注意事项。

4任务过程中渗透数据库理论知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学是令人头痛的一件事情,特别是数据库的三范式理论,是数据库课程中的必讲内容,但许多同学反映很难理解,有的费了很大功夫记住了三范式的定义,但在实际中却不会使用,或很少自觉的使用。我们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数据库理论虽然很重要,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应当把它当成重点,应当看作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当学生掌握了创建学生数据库、表、记录的插入、删除等方法时,引导学生创建其它领域的数据库,学生马上就意识到创建数据库的语句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知道表结构,这时我们再告诉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理论指导――数据库三范式,然后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三范式理论,等学生掌握理论后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解决前面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感觉不到在学无用的理论,而是和老师在一起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中,数据库理论起指导作用。这种把理论溶于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做到:提前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和学生基本情况;有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经历;进行设计教学任务,把数据库基本理论融入合适的任务当中去。

5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

课程设计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时对所学数据知识、技能、方法的全面应用、总结和提高。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我们对课程设计同样做到精心规划:(1)老师提前选好题目(10~15个题目),对每个题目都给出详细的说明和要求,包括评分标准;(2)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3)开始做课程设计,小组内可以讨论和分工,老师巡视并指导;(4)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小组任成员都可以回答);(5)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70%。

6结束语

本文针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从课程内容的选择、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过程中渗透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改进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并已付诸实施,已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之路是无止境的,任课教师只有坚持学习与探索,才能不断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103-104.

[2] 李雁翎.“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6(1):75-77.

[3] 周丽娟. 数据库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J]. 高教论坛,2009(1):59-61.

上一篇:以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智能专业教学研究 下一篇:美国第一位计算机科学女博士、第二位女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