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高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时间:2022-08-20 09:22:29

浅谈如何激发高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摘 要:在新疆,一些高职院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已经超过汉族学生,而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又都是比较薄弱的。如何提高高职院校预科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成为了广大疆内高职院校普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预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现状、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来浅谈如何激发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P键词:高职;预科汉语教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34-02 收稿日期:2016-09-27

作者简介:李钰婷(1988―),女,江苏张家港人, 本科,研究方向:高职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

众所周知,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仅受到语言本身要素及特点的影响,也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其他影响因素中,情感的影响是较为凸出的,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有效性。情感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上。

一、激发高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必要性

动机(motivation)是指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动机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激励功能。而学习动机主要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教育心理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真正具有持久活力的学习动力来自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由此产生的求知欲。

而在预科阶段,汉语的学习对高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来说,是学习一切专业知识的基础,如果在这一阶段,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打不好,就会在很大程度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导致其在后期进入专业学习时听不懂,而成为学困生。

二、高职少数民族预科生源的汉语学习现状

近年来,新疆区内的高职院校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但是,进入高职的生源却参差不齐,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在少数民族预科汉语的学习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动机不强,直接导致了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效果差,进而很大程度地影响了预科结束后的专业学习。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少数民族学生预科汉语学习的现状。

1.从地缘出发的语言环境因素

新疆地处中国西部边陲,又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在进入高职的少数民族生源中,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县、乡、村的生源为主。这类学生虽然从小学开始学校就开设了汉语课程,可因为离汉民族居住区较远,平时使用汉语的机会少之又少。由于没有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从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很难内化为语言技能,所以导致大量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生在预科前对学习汉语缺乏兴趣,对学好汉语缺乏自信心。

2.从教师出发的传统教学模式因素

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中,大部分承担汉语课程授课的教师为少数民族教师,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对母语翻译学习存在很大的依赖性,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往往把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的汉语言教学变成了汉语言知识的讲授课、课文的朗读课以及生词的听写课,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在预科前,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跟教师读,没有时间去思考、去分析,没有把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技能。不能开口讲,也没有场合与人交流,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只是把汉语当作一门参加高考的课程来学,而不是当作一门交际技能来学。

3.从学生出发的学习动机因素

进入高职预科后,虽然汉语课由专职的双语教师授课,授课方式也灵活多样,但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薄弱,认读识记起点低,一部分学生因为跟不上进度而对学好汉语没有信心;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恒心与毅力,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消极怠学;也有部分学生到职业学校就是为了混张文凭,以便就业,对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兴趣都不是很大,更谈不上吃苦,但由于汉语成绩(MHK三级证书)与毕业证挂钩,这类学生在汉语学习中被动应付,所以学习效果很差。

三、如何激发高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汉语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1.从教师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枯燥深奥的书本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时下流行的话题当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教师最容易挫伤学习动机的行为是对一部分学生的过分指责和偏爱,而最容易激发学习动机的行为是教师的表扬、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学生自己获得的学习成就感。

2.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任务导向、翻转课堂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下,教师要培养学生预习和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回归主体地位,以引导探究和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渐代替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使学生由厌学、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想学、能学、会学、愿学,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获取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标准答案,不迷信权威。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互联网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将词典、教材、音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随身 “携带”,如果教师还使用过去传统模式的授课方式,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

除了正常的备课、上课以外,教师可以进行互联网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充分掌握先进的网络和媒体技术的前提下,有效整合网络资源,将课堂需要的资源、视频材料和自己建设的微课程上传至指定网站,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另外,利用好QQ、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或用微信公众号建立微课堂,定期将课余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编辑成教学小帖发给学生,供学生参考学习。

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延续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的环节,教师要弱化终结性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过程评价机制,注重少数民族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通过对阶段性评价的监测,鼓励每位有点滴进步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成就感,从而使他们找回学习汉语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提高预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闫丽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探析.民族教育研究,2009,(2).

罗双兰,李 芒.关于如何激发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述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

上一篇:生成的智慧 释放的精彩 下一篇:黔北2号玉米持力硼不同施量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