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让“教”与“学”和谐共振

时间:2022-08-20 09:04:03

一、研究背景

在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这就是,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极低,甚至睡觉、说话、发呆、玩手机等违纪现象在职高的课堂上也屡见不鲜。教师苦教而学生不学的矛盾非常突出。

矛盾产生的原因大概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

(一)学生(客观)方面。众所周知,职高生源质量差,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部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很差。进入职高后,以往不愉快的学习经历常常使他们在情感和认知行为上表现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将这一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助”。这一心里状态直接影响了当前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主观)方面。当前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等传统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一些教师常常采用传统授受式的教学法,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很难有探究和积极思考的机会,也难于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这对在初中阶段语文就“营养不良”的职高生来说,上课时没精打采,毫无生气的状态就可想而知的了。这就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整个课堂“死气沉沉”。

“死气沉沉”的反义词是“生机勃勃”。由此我们自然想到了“生态课堂”理念。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的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使我们想到了要改变教学模式。于是,“职业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就形成了。

二、研究成果

(一)课题解读

“职业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题,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解读:

1.“职业高中语文”是前提。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和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要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并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生态课堂”是目标。生态一词有多种含义,“生态课堂”中的“生态”取“生动的意态”之义。从这一角度看,生态课堂应该有生机勃勃的外在表现、自然生成的教学过程、人人成长的教学效果。应该以创新的教学方式造就学生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和创新的品质。

3.“教学模式”是手段。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模式的认识并不统一,大致有“理论说、结构说、程序说、方法说”等观点。总的说来,它是一种理论化的教学手段。至少有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操作方法等要素。

(二)理论建模

研究初期,我们做了“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的文献综述的工作,著名的有以下几个: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等。

我们现场观摩过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最初曾经实践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但课堂效果并不理想。思考原因,第一还是生源和学情显著不同。第二,这一模式针对的仍是应试教育的知识性教学,而职业高中的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不过,这些模式有如下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并改进:

1.教学程序方面,这些模式呈现“程序复杂”的特点。比如杜郎口的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环节:预习交流、确立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检测。

教学程序多,教学节奏就得快,这是我们的学情所不允许的。“教学模式”应以“简易”为上。因此,我们简而化之,在课改理念下,一节课“导学展评”四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2.教学方法方面,这些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老师讲授不得超过10分钟。具体操作上掌握三个原则: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不懂的,不教。

这显然是依据于“建构主义”和“学习金字塔”的理论。但三原则没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因为同样的知识,有的学生会和懂,而有的却不会不懂。显然我们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不能一刀切,也要分层,体现“因材施教”的差异教学。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应有“分层合作”的理念。

3.教学目标方面,这些模式都强调所谓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普通中小学教学《新课程标准》的提法,要求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层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没有这个提法,但我们职校的老师却盲目地加以应用,无形中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让我们本来就沉闷的课堂“雪上加霜”。

另外,强调学习的“自主”,那你的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显然不符合上述学情分析。那么老师的“主导”的重要性就得体现出来。“教学目标”的设计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那么“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体现教师“主导”的同时,如何确保学生的“自主”的地位不弱化呢?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给了我们启示。教与学都是一行为动词,课堂中的教与学完全可以统一到一个行动上来。教学目标以“行动”为中心。要在行动中学习知识,行动中锻炼能力,行动中陶冶感情。教师的“主导”就是通过设定一个“行动目标”来实现。导学直指目标。这样“教”与“学”的矛盾就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我们“职业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为“行动定向·分层合作·导学展评”的模式。

(三)模式解构

“职业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之“行动定向·分层合作·导学展评”教学模式的总体架构阐释如下:

1.行动定向:一次教学(一般一课时或二课时)确定一个行动目标。

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一节课行动目标的定向设计。行动目标区别于一般教学目标的关键点是“行动”一词。那么如何设计一个“行动目标”,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第一课时一般要“整体把握本诗内容”。一般教学目标设计是“ 疏通字词,了解基本意思”。而我们的行动目标设计是“家里来了客人,请你使用李白本诗中的语句劝人喝酒”。可见,该行动目标呈现以下特点:

①行动主体学生化。一般教学目标行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疏通字词,了解基本意思”既是教师“教”的目标,又是学生“学”的目标。而行动目标的主体明确指向“你”——学生。

②行动内容具体化。上述一般教学目标表述中的“疏通”“了解”两个动词,没有具体可操作性。而行动目标的“使用”“劝”两个动词则不然,因为要想“使用”诗句,必先理解诗句,要想理解诗句,学生就得有“看注释”“问老师”“查资料”“互相讨论”等等一些很具体的行动。“劝”要劝得人家心服口服,学生就得设计一些恰当的动作、语气等。

③行动过程游戏化。在一般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师往往先讲解重点词语,理解每句的意思。这样的课堂肯定沉闷。而在行动目标的指引下,教师通过释题“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劝人喝酒)的意思”,迅速导入行动目标——家里来了客人,请你使用李白本诗中的语句劝人喝酒。“劝客人喝酒”就有很强的游戏性,学生兴致很高。通过看注释,小组讨论,然后在展示环节一口气找出了许多理由,比如:1.“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苦短,不如喝酒,今朝有酒今朝醉;2、“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难得学到高兴的事,应该喝酒助兴;3、“天生我材必有用”,喝酒吧,不要愁没钱,只要有才,“千金散尽还复来”;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做了这么丰盛的菜,不喝三百杯,对不起主人的盛情款待;5、“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6、“与尔同消万古愁”……各小组为了比谁找得多,几乎原文中每一句都可以成为理由。有些虽有勉强,但学生们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了。并不知不觉、愉快而高效地完成了“ 疏通字词,了解基本意思”的教学目标。有的小组甚至扮演“李白”,一边口吟诗句,一边劝旁边的同学喝酒。课堂中笑声不断。

整个教学过程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行动过程游戏化,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游戏。比如诗词教学,可以采用“教师背学生写”、“录制朗读录音比赛”、“借用肢体语言背诗文”、“击掌传花促记写”等策略;比如“阅读教学”,可以采用“续演故事”法、“联络图”法、“抓阄促读”法等;又如“写作教学”,可以采用“轮换角色,共创作”法、“用范文,巧指导”法、“作文接力赛”法等;再如“口语交际和综合活动课”,可以采用“小组接龙练口力”法、“节日诉衷肠”法、“办班刊”法等。

2.分层合作:小组内分两层,组内合作完成“行动定向”。

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基础等方面,以6-8人为一组,挑选一名自律性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由组长策划人事分工。并签订“行动协议”。为确保小组成员都能参与活动,各小组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性格特点)分二个层次——乐于表达的外向层和不善于表达的内向层。内向层的重在“听”和“写”,完成核心目标,外向层的重在“说”和“读”,在完成核心目标的基础上完成拓展目标。

3.“导学展评”四环节

环节一:导(3分钟)。教师直接导入并确定本次的“行动定向”。

环节二:学(16分钟)

①教学。约5分钟,教师围绕本次“行动定向”的难点进行必要的讲授;

②自学。约5分钟,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完成本次“行动定向”,把不懂的做好记录;完成核心目标,写在作业本上。

③互学。约6分钟,小组内合作讨论,共同完成本次“行动定向”的拓展目标,并在模板上写好“行动报告”。

环节三:展(18分钟)。各小组按顺序展示行动成果,汇报人可根据需要来定,或一人或小组全上。

环节四:评(3分钟)。分自评、互评和师评,用分数表示,记在模板上,与“学分制”结合,作为“课堂表现、作业、考勤”等项目分数的依据。一般以“师评”为主,有争议的可根据“小组互评”来决定。自评是组长给小组成员打分。

三、实施效果

我们从2011年9月开始开展“职业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模工作,直至2011年10月完成建模工作,正式确定“行动定向·分层合作·导学展评”的教学模式。将2011级数控1班作为实验班,2011级数控2班作为对比班,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并在学期末考试后做了数据统计表(如下)。

表一: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数据统计(2012年1月20日)

项目与人数 遵守

课堂

纪律 对语文感兴趣 课堂参与人数 积极

讨论

发言 按时完成作业 成绩

评价

A等生 成绩

评价

B等生 成绩

评价

C等生 成绩

评价

D等生

实验班(41) 35 26 28 20 30 12 16 10 3

对比班(42) 25 9 20 5 24 5 12 17 8

此表显示,“行动定向·分层合作·导学展评”的教学模式实施2个月后,实验班在遵守课堂纪律、对语文感兴趣、课堂参与人数、积极讨论发言及成绩A、B等生等方面的人数明显高于对比班。

表二: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后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数据统计(2012年7月12日)

项目与人数 遵守

课堂

纪律 对语文感兴趣 课堂参与人数 积极

讨论

发言 按时完成作业 成绩

评价

A等生 成绩

评价

B等生 成绩

评价

C等生 成绩

评价

D等生

实验班(41) 40 38 40 35 41 15 20 6 0

对比班(42) 25 12 20 8 24 6 14 16 6

此表显示,“行动定向·分层合作·导学展评”的教学模式实施近一学年后,实验班在遵守课堂纪律、对语文感兴趣、课堂参与人数、积极讨论发言及成绩A、B等生等方面的人数明显比对比班进步得更快。

以上两个表充分说明,“行动定向·分层合作·导学展评”的教学模式完全适合职高语文教学实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参与度,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锻炼学生的能力。基本解决了职高语文课堂教与学的矛盾,初步达成了职高语文生态课堂的目标。

总之,教育的产品是课堂,唯有保证课堂这个“产品”的质量,才能提升教育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服务质量。如同企业需要“生产标准”一样,我们的课堂需要用模式去规范教师的课堂流程和教学行为。就如“先学会站立再学走路”一样,我们的教师也得先掌握模式,再创立自己的特色。当然,“定模”是为了“破模”,我们将在今后的职高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求实创新,用更好的教学模式去打造职业高中语文的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炳婷.高效课堂九大范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2]安规增.课堂教学小策略实用精品库[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杨亚昆 深圳市沙井职业高级中学 518104)

上一篇:浅析《背影》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下一篇:“模仿”在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