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时间:2022-08-20 08:39:40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44-01

作为历史学科,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我校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我也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谈谈我的思考及做法:

一、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小组合作,先学后教”是以学生为“核心”,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分组时,按优、良、中、差生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根据本班学生的多少,可4人小组,也可以分为6人小组,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人数一般按6~7人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由传统的插秧变为方阵式,便于1帮1或多帮1。同时还要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在教师出示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小组长分配给每一个成员一定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尽力完成。同时每组都有自己的讨论记录,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二、培养良好的协作意识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我在讲授新课《洋务运动》时,就运用了书上现有的一张图片:清政府派遣的第一批赴美留学儿童的照片。出示照片,然后辅之以问题:这些人是去美国干什么的?他们有哪些人?是否达到了目的?他们后来的发展怎样?让学生合作交流,把这些人物及其事迹串联起来,在一堂课的最后环节,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洋务运动的过程。

三、选择最佳时机,组织合作交流

1.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的问题,开展合作交流。如在八年级上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中,讲到义和团运动,学生对此了解不多,而且容易把义和团运动和前面学过的太平天国运动相混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本质,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这时我选用材料开展合作交流:出示材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 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并辅之以问题:(1)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运动?主要是什么人参加的?(2)材料中反映了他们的斗争对象是什么?主要的斗争形式是什么?(3)材料中反映出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4)这次运动的最后结果如何?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开始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史料结合书本有关知识分析讨论得出:义和团运动是由农民、手工业者为主体形成的反帝爱国运动,他们主要的斗争对象是洋人,斗争形式主要是破坏铁路和电线、轮船、教堂等设施,最终目的是扶清灭洋。

2.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合作交流。如:比如在教学“依法治国”这一内容时选取“李刚门”事件来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就能根据事件从国家、政府、社会舆论、个人等角度进行思考有关“依法治国”的知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过程。只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讨论有所得,有所获。

3.比较灵活的问题,组织合作交流。如在教学“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后,汇报时有学生说:“230年,吴国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即今台湾)”;还有的说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等等。学生都能用依据证明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汇报后让学生归纳叙述,逐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不仅拓宽了自己思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

四、教师积极参与,当好合作的好伙伴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学生一起交流,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不能以“传授者”或时刻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

五、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恰当的评价机制

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纷呈。因此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

上一篇:浅谈初中阶段的函数关系 下一篇:谈竞赛式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