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项目安全中社会管理的经济分析

时间:2022-08-20 08:15:09

煤矿项目安全中社会管理的经济分析

[摘 要]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动用社会资源本身就已经产生了成本,且该成本由纳税人均摊。可见,这便意味着煤炭企业项目安全问题与社会主体产生着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 煤矿; 安全; 社会管理; 经济分析

作为我国重要能源生产的煤炭开采企业,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目标导向下,逐渐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机制。其中,煤矿项目安全则成为了质量管理中的核心要件。一般认为,煤炭企业项目安全工作属于内部事务,而与社会其它主体无利害关系。实则不然,通过近年来所通报的煤炭安全事故中可以发现,每当出现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则要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参与抢险救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动用社会资源本身就已经产生了成本,且该成本由纳税人均摊。可见,这便意味着煤炭企业项目安全问题与社会主体产生着密切的关联。

那么在社会资源有限,政府安全问题处置基金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借助经济学原理来减少事故发生,并节约社会管理的经费支出呢。或许,这个问题许多同行都没有意识到,更别说思考了。由此,这就成为了本文主题讨论的原由。

本文首先对当前煤炭安全生产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应对措施。最终,在经济学视角下来讨论实现这一措施的社会管理成本问题。

一 煤炭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在国有煤炭企业和民营煤炭企业并存的当下,相比较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更加完善,监管也更加刚性。然而,部分国有煤炭企业同样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安全投入问题

安全投入问题出要出现在诸多民营煤炭企业内部。考察该产权形态的煤炭企业治理结构,发现:出资人往往雇佣他人作为矿长,在委托关系下矿长只承担组织生产的任务。而煤炭企业所有着在投资收回的驱动下,更加关注产能水平而严重忽视安全生产。并且,在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激励下,对于煤炭开采作业心存侥幸,导致安全投入不足。这种产权结构下的煤炭企业,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在笔者的走访中发现:诸多煤炭企业所有者认为,加强安全生产,就得加大资金投入,势必会增加煤炭的生产成本,造成煤炭生产价格的提升,企业的利润下降。

(二)人员素质问题

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伴随着人员素质提升的同时,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也将上升;同时,有关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也会增强。然而,考察诸多煤炭企业的人员组成结构发现,许多民营煤炭企业所有者的文化程度处于高中或以下水平,普遍缺少煤矿专业知识。在此背景下,上述管理者在选拔班组长时往往看重基层管理者吃苦能干、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创造高产高效,而对其安全思想素质和安全技能不够重视。正因如此,企业所制定出的安全生产条例只停留在书面,而很难贯彻下去。

(三)二元选择问题

该问题主要出现在民营煤炭企业。具体而言,当经济效益与安全设施投入间发生矛盾时,往往会选择前者而放弃后者。由经济学原理可知,安全设备的投入尽管能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及损失,却不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在利益驱动下,企业所有者将面临二元选择问题。通过近年的煤矿整顿和安全准入标准的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有所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相对稳定,事故发生的较以前减少,使所有者产生了麻痹乐观情绪。在此推动下,则放松了安全设施投入和监管力度。

(四)行政干预问题

伴随着科学发展观思想在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十分关注安全生产工作。为此,国务院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执法规章和文件规定。可是,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红头文件发号施令。导致部分煤矿企业出现超强度、超能力生产等短期行为,行政干涉过多、过滥,不能不说是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和法律法规的尊严。

二 针对问题的分析

尽管以上问题主要出现在以民营煤炭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内部,然而对于目前国有煤炭企业仍具有警示作用。为此,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针对安全投入问题的分析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各类型煤炭企业,仍然面临着实现经济效益的内部压力。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增加企业的全员生产率将使得单位时间的产能水平提高。若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煤炭的价值,那么高效率企业将获得超额经济剩余。特定煤炭企业若要获得超额经济剩余,则需要持续不断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根据C/V的表达式可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单位劳动所推动的资本存量将逐渐增大。而煤炭企业所呈现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导致了,C/V比值的增大依赖于固定资本量的快速投入。这就使得安全投入问题因资金的倾向性配置而出现了。

(二)针对人员素质问题的分析

煤炭企业一线员工的文化程度低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吃苦耐劳也是众所周知。笔者在这里所要表达则是,在缺乏正式制度约束下的工作往往是低效率的。因此,形成生产人员的制度观、程序观则应建立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获得。根据企业管理中“魅力型领导”可知:该领导类型将在演示的基础上,通过示范效应强化下属的行为模仿效应。因此,在选择班组长时还应增设领导才能、自我约束等参评条件。

(三)针对二元选择问题的分析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属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范畴。而且,该范畴能在声誉机制下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二元选择问题实则是个“假问题”,其主要出于企业管理者的主观偏见。在煤炭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剩余中,应建立安全投入专门基金。

(四)针对行政干预问题的分析

行政惩戒措施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管,同时煤炭企业所处区位特征也导致了监管缺位的产生。因此,增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还应改善外部的法律环境。具体而言,应通过法律强制性执行的刚性取代行政惩戒的粘性特质。从而,强化管理者煤炭安全生产意识。

三 分析引导下的社会管理成本构成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上述应对以上问题可以依靠煤炭企业自身,但在某些方面则需要依托社会管理(政府监管)来解决。通过梳理,分析中的二元选择问题,行政干预问题则需要政府出面来推动。

由此,以下将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进行成本构成的解读:

(一)二元选择中的成本构成

如何使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建立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生的态势,则是激励煤炭企业自觉完成项目生产安全管理的基础。所谓两种效益的共生可理解为,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企业有资金用于夯实生产安全;同时,所员工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又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强。基于这样一个逻辑,政府参与的社会管理首先就产生了监督成本;另外,在实施监督的同时,政府还在安全奖励基金的拨付上向优秀煤企倾斜,此时就产生了会计成本。

(二)行政干预中的成本构成

社会管理中若出现行政干预活动,则意味着煤矿项目安全问题已经暴露,甚至已经发生灾难性后果。这时,作为政府参与的社会管理所产生的成本包括:(1)勘察事故现场的人力和物力成本;(2)动用社会救援力量的协调和使用成本。对于前者而言,物力耗费成本则是主要的,包括勘察所必须的专业工具。而对于后者而言,成本则主要产生社会救援资源的使用上。若将机会成本纳入本文之中,因集中了大量救护资源,而导致常规医疗领域的救护资源减少,这又将对当地社会公众产生负面影响。

四 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的途径思考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的途径进行思考。

(一)企业生产文化的构建

该企业历来以生产为导向,对于维系员工健康、采煤安全等方面的举措,一般以规程制度来体现。诚然,在正式制度安排下的举措具有长效机制的特征,但在监管缺位或者人为忽略的情况下,也难以保证上述两方面的执行力度。为此,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生产文化。企业生产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按照由上向下的传递中,生产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应循序渐进的将健康、安全、环境等元素植入企业文化其中。在切实履行对员工上述要求的同时,再结合一系列的仪式活动来强化一线员工对上述要求的理解。

(二)团队生产形式的优化

集约化所要求的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全员生产率等目标,也应构成企业内涵发展中的应有之义。为此,应优化团队生产形式。优化的内容包括:团队成员的数量、结构,以及与之联系的管理制度。最近媒体所播报的12名大学生所组成的采煤小组,实现了全国该领域最高的全员生产率。尽管,他们所具有的高素质是实现这一结果的重要条件,但在排班、生产中的分工协作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自我激励等要件,仍是其他企业管理者需要挖掘的经验。由此,团队生产形式的优化仍然建立在对员工关注的基础之上的。

(三)企业生产环境的改观

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实现的汽车生产企业不同,本文所考察的企业属于资源指向型类别。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环境严重受制于自然禀赋条件,也受制于现有生产技术水平。这样一来,关于改观企业生产环境的措施就须另外考虑。笔者认为,与企业生产形式相契合的环境改观领域,应主要放在生产控制部门。生产控制部门又可被定义为生产管理部门,其中的员工将根据生产进度表采取目视管理来协调整个生产过程。从而,建立一种整洁、整体、明亮的室内环境,将提升他们的兴奋度,从而能使其产生持久的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四)构建在职员工的培养体系

重视对在职员工的培养可以增强他们的企业忠诚度,关于这一点已是公理。在培养体系的构建上主要完成这样几项工作:(1)对普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内容包括:技能和意识两个方面。对于后者,目前诸多企业强调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培养,这是一个可喜的局面。(2)对部分员工进行晋升培训。企业内部的有些部门不便于从外部引进管理者,如:财务部门、技术开发部门等。因此,挖掘具有潜力的部门员工对其进行晋升培训,则成为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五 小结

本文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动用社会资源本身就已经产生了成本,且该成本由纳税人均摊。

[参考文献]

[1] 王文磊.煤炭企业发展战略与核心能力的构建[J]. 现代商业,2011(35).

[2] 董轩龙.搞好煤矿安全培训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J].中国培训,2011(10).

[3] 郝光华.实施“人本管理”增强企业活力[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8).

[4] 赵振杰.对煤炭企业发展的思考[J]. 决策探索,2011(16).

上一篇:基于MATLAB的矿井通风机优化控制仿真 下一篇:基于 SQL Server的煤矿应急救援平台数据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