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模式如何完善

时间:2022-08-20 07:59:37

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模式如何完善

【摘要】文章在对“四扶”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对如何完善扶贫模式提出一些建议,诸如实施产业扶贫,夯实集体经济;依托科技扶贫,力促脱贫致富;加快项目建设,改善村容村貌;领导高度重视,强化思想引导等。

【关键词】农村 贫困地区 扶贫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逐步加剧,尤其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甚至落后,还存在许多贫困地区。基于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扶贫工作还需要依靠政府的扶贫政策的引导,使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逐渐脱贫,走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扶”的概述

“四扶”具体是指智力扶、项目扶、合力扶、搬迁扶,是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找准农村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突破口。“四扶”是当前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有效实现路径,有利于构建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格局。

“智力扶”清洗守旧脑。针对农村贫困地区人民,政府对能够有效掌握致富技能尽快脱贫的强烈愿望,以劳务输出增收为目标,加大贫困人口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力度,协调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在农村贫困地区举办脱贫致富技能培训班,让贫困家庭在家门口学习。

“项目扶”开辟致富路。以搭建贫困农民持续增收载体为目标,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生产项目、信息和资金的贫困户,扶持其发展种养业。发展“贫困村互助资金”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项目,从而有效缓解贫困户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合力扶”拓展扶贫法。在借助外力方面,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的最大支持,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在依托内力方面,实施部门包村帮扶工作机制,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在融合资金上,整合捆绑运作各类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搬迁扶”甩掉贫穷帽。结合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综合展开,将贫困户统一搬迁安置,并且配套完善安置点水、电、路、广播电视等公共设施,对贫困户按人口进行农田耕种分配,并将搬迁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当年新搬迁贫困农民补助半年至一年口粮,搬迁户子女就学免收书本费和学杂费。同时,组织当地直企事业单位“一对一”对口帮扶搬迁贫困户,能够对搬迁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提供有效保障。

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政府扶贫资金投入不足。农村贫困地区自然条件一般较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社会服务能力较弱,对这些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收益的反差较大,因此需要投入的脱贫成本较高。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央财政对农村扶贫开发的投入已高达140亿元,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和低收入问题,这些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足的。

政府扶贫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政府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投入是由多个部门以及多种渠道完成的,如国家农业银行的信贷扶贫资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国家财政部的财政扶贫资金等。由于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部门较多,因此扶贫资金由多方控制和管理,扶贫资金管理难以统一,特别是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实行行政层层审批、拨付制度,导致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在各层次的审批、拨付过程中存在延迟现象,因此扶贫资金难以进行有效整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率,难以实现扶贫效益的最大化。

政府扶贫资金漏出率很高。银行信贷扶贫资金中大部分资金被用到了工业、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性行业,用于扶持农村贫困农户的小额贷款却逐渐减少。同时,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决策失误、管理工作中出现纰漏等因素,造成扶贫投资未能有效地形成生产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家扶贫资金浪费的现象。

挪用和贪污扶贫款现象较严重。由于政府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是通过政府部门逐级下拨并由下级政府部门支配使用,因此在下级政府部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被挪用现象。此外,由于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扶贫资源不够充足,在扶贫资金的分配中,易导致不正当竞争的现象,时常发生贪污受贿的不良现象。

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模式

实施产业扶贫,夯实集体经济。扩大以工代赈投资范围和规模,不仅要在农村贫困地区的重点县加大投资,也要对乡、镇、村的贫困用户增加资金投放力度。对农村贫困地区实施产业扶贫,能够有效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条件,并能为农村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提供临时就业岗位,从而能够有效增加农村贫困地区人口的收入。因此在国家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要进一步扩大以工代赈的投资规模,要始终坚持“积聚民间闲散资金、搭建让民做主平台、兴办为民服务实事”的工作思路,通过组建村级扶贫互助社、扶贫互助协会来有效解决农户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使农村贫困地区的集体经济得以夯实。

依托科技扶贫,力促脱贫致富。在农村贫困地区,高技术、高素质人才极度匮乏,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科技扶贫就是基于这种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旨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变农村贫困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状,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科技扶贫首先是强调自我发展。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先导,引导农村贫困地区对当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且要全面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农民参与市场的竞争力,以实现农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其次是要高度重视对先进、成熟的生产技术合理引进。农业生产技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科技扶贫开发工作过程中,向农村贫困地区引进生产技术时,必须要保证被引进的生产技术具有成熟性、先进性和合理性,因此要根据农村贫困地区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引进合适的生产技术;最后是在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要将治穷与治愚相结合。也就是说科技扶贫要将农业、科研和人才培养三者结合起来,不仅要向农村贫困地区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还要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并且要对农村贫困地区的群众开展各项科学技术的培训和普及。

加快项目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一是围绕建设现代文明新农村目标,多渠道筹集资金,有效改善村容村貌。二是完善路桥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村民生产、生活。三是实施贫困户安居工程,有效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四是改造村供电线路,确保供电正常。五是抓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将生活污水收集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改善村卫生条件。六是搞好村垃圾收运。要完善垃圾运输车等设备,建设垃圾收集点,使农村贫困地区的居民的生活垃圾得到统一处理,有效地美化、净化环境。七是建设村文化室及文体活动场,建设村篮球场和购置乒乓球台,为村民营造浓烈的体育氛围。

领导高度重视,强化思想引导。要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深入农村贫困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地区的重点、突出的问题。根据农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强化思想引导,不断增强加农村贫困地区的科学发展意识,切实调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制定扶贫方案、选择扶贫项目、落实扶贫措施等过程中,都要充分听取贫困群众意见,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实施权和管理权的合理使用,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以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可有效地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结语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四扶”为基础,逐步健全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模式,并且对其进行完善和创新。开展扶贫工作时不仅要摸清贫困户底子,使该项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使扶贫开发效果明显增强,还要能够成功激发贫困户的发展热情,使贫困户渴望脱贫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地实现多方联动。当前“大扶贫”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将更有力地推进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今后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要以“四扶”为基础,始终坚持把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改善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不断探索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新模式。从居住环境、基础设施、技术培训、产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展开帮扶,使农村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总之,在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要坚持“智力扶、项目扶、合力扶、搬迁扶”的四扶政策,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模式,从根本上引领农村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和精神面貌,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

责编/边文锋

上一篇:遵义市口腔卫生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下一篇:上下位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