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再审程序的完善

时间:2022-08-20 07:42:35

浅析我国再审程序的完善

摘 要:新刑诉法从五个方面对再审程序进行了补充完善,对于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申诉难、申诉滥等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此次《刑事诉讼法》关于再审的修改仍存在一些不足,再审程序要真正实现其价值目标,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不足;完善

一.新刑诉法对再审程序的完善

新刑事诉讼法从五个方面对再审程序进行了补充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第242条细化和补充了应当再审的条件,从而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申诉权的行使和程序公正的实现。二是通过第244条和245条增加规定指令原审人民法院以外的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确立了指令再审以原审人民法院以外的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为原则,以原审人民法院审理作补充的再审制度。从而保障了当事人的上诉权和向上级人民法院的申诉权,也维护了裁判的公信力。三是第245条增加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再审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这样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再审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都应当派员出庭,从而避免了司法实践中再审法庭诉讼构造不全的局面,进而使审判能够公正进行。四是增加第246条第一款对再审案件强制措施的决定主体作出了规定 。即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决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再审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五是第246条第二款规定了再审程序中原判决、裁定的中止执行制度 即:"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的案件,可以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这可以有效避免错误生效裁判的执行给当事人和其他利益攸关者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目前我国再审程序存在的不足

(一)提起刑事再审程序的主体过于宽泛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5 条的规定,有权提起刑事再审程序的主体有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 以及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可以主动提起再审程序这就使得法院集裁判者、追诉者于一身,人民法院"居中裁判"的中立地位也受到破坏, 因而,人民法院很难做到司法独立, 作为再审启动程序的主体是不科学的。①

(二)刑事再审程序的管辖规定存在缺陷

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再审案件不仅原审法院可以管辖,而且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甚至最高人法院皆可管辖。 这容易造成同一生效裁判极有可能被多级法院同时复查甚至再审,从而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三)对再审的提起期限没有进行限制

刑诉法对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没有明确的时效限制。根据相关规定, 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只要发现某一生效裁判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方面"确有错误",就可以发动再审程序。这不仅不利于维护生效裁判的权威性, 浪费司法资源;也可能导致被告人反复申诉, 出现缠诉的现象。

(四)没有确立再审不加刑原则

再审不加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原审被告人或其人、近亲属提出申诉的案件进行再审后,不得加重对原审被告人的刑罚处罚。这也是再审程序欲实现之公正价值的内在要求。②我国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上诉不加刑原则,对于再审可否加刑没有相应的规定。尽管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具体规定(试行)》第8 条规定:除人民检察院抗诉的以外,再审一般不得加重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的刑罚。但并没有使再审不加刑原则上升到原则性的地位,只是在相关司法解释中有所体现,不能真正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实现再审程序的公正价值目标。

三.完善我国再审程序的建议

(一)取消法院的再审启动权

国外许多国家都禁止法院主动提起再审程序。根据"无利益则无诉讼"的原则,法院不能主动或者自行启动再审程序,再审一律由有管辖权的法院根据直接利害关系人或检察机关的申请事先审查决定。③这可以限制再审的随意启动,节约诉讼成本,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明确申请再审的管辖

再审管辖不明确造成了现实中申诉管辖混乱无序的局面,极大地浪费了司法资源,造成了申诉人讼累。因此,应明确申请再审的管辖,对此可以参考民事诉讼法上提一级的规定, 即申诉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提高一个审级 ,法官的业务水平也必定相应提高 ,而且可以克服原审法院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更容易发现原审事实认定或者法律适用方面的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 ,让当事人较容易产生信赖心理,接受再审的结果,而且也有利于监督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 ,利于当事人尊重、接受再审判决,从而减少一些因当事人对原审法院再审判决不信任而引起的反复申诉,④达到提高诉讼效率和节约司法资源的目标。

(三)明确申请再审的期限

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没有对刑事申诉的期限加以限制,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第10 条规定了申诉的期限及条件,但该规定没有区分有利于被告人和不利于被告人的申诉,不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德国对再审提起条件作出严格的限定,并且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373条还明确规定, 仅由受有罪判决人, 或者为了他的利益由检察院或者他的法定人提请再审的时候, 对于原判决在法律对行为的处分种类、刑度方面, 不允许作不利于受有罪判决人的变更。⑤ 我国可借鉴德国的做法,明确区分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对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期限和次数要严格限制。对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不应当有期限和次数的限制。

(四)应确立"再审不加刑"原则,对再审裁判结果进行一定的限制

国外许多国家为了既达到纠正错误生效裁判的目的,同时使当事人无所顾虑的申请再审,大都规定了"再审不加刑"原则。如《德国刑事诉讼法》第373 条第2款规定:"如果再审是出于有利于被告人的目的而提起,被告人不能被判处比以前更重的刑罚"。 《日本刑事诉讼法》第452 条规定:"再审申请不得宣判重于原判的刑罚。"⑥为了真正实现再审程序的救济功能,同时保持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的目标,我国刑事诉讼法应也应确立再审不加刑原则,对再审裁判结果进行一定的限制,使再审程序真正实现它的公正价值。

结语:刑事再审程序对于依法纠正生效的错误裁判,保护国家利益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树立审判权威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再审程序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实现再审程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婧.试论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缺陷与完善对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2]陈光中.刑事再审程序与人权保障[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18)

[3]孙长永.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M] .中国法制出版社社,2005(790)

[4]任亚宁.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革策略[J].理论,2007(3)

[5]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136)

[6]卞建林,刘枚.外国刑事诉讼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8(264)

作者简介:郑白雪(1988--),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法学硕士,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诉讼法学;位文青(1989--),女,汉族,河北定州人,法学硕士,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诉讼法学。

上一篇:心理距离对智慧行为的影响探究 下一篇: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