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

时间:2022-08-03 05:17:12

浅析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

[摘要]小额诉讼程序是在吸收小额速裁各地试点的经验基础上确立的,然而目前我国小额诉讼程序规定还比较粗糙,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从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征入手,分析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完善我国小额诉讼程序。

[关键词]小额诉讼;程序;民事纠纷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35-02

一、小额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小额诉讼程序是不同于普通程序且适用于特定性质及特定数额的具有特殊性的一个独立的程序。学者章武生在《民事简易程序研究》其中对狭义的小额诉讼程序定义就比较符合现在小额诉讼程序的定义,即是基层的小额诉讼法庭或专门的小额法院审理标的额甚小的案件时适用的比普通简易程序更加简易、快捷的程序。

小金额的民事纠纷占据了大部分的社会纠纷。我国小额诉讼程序在构建时也需要注意吸收借鉴域外小额诉讼程序设计的特点,使其使用更为高效快捷。总结起来,小额诉讼程序主要有以下三点特征:

1.适用范围明确,涉诉标的额有所限制。小额诉讼程序相较于简易程序具有更为明确的适用范围,其不仅针对案件的性质,更对涉诉标的额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日本的小额诉讼程序则适用于标的额不超过30万日元的金钱支付诉讼。我国台湾地区对标的额在新台币10万元以下的金钱给付诉讼适用小额诉讼程序。

2.程序简便。小额诉讼程序的设置是十分便于当事人诉讼的,这可以从程序的启动和程序的运行两方面体现。方式来说,当事人的可以以状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法院制作的格式化表格。该程序的简便及常识化的运作方式,便民的程序设置对于缺乏法律知识的当事人来说也可以能够运作。

3.调审一体化。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过程是调审一体化的过程。法官在审理小额诉讼案件时一面审理,一面寻求调解。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审判员引导双方当事人积极对话,从中不断建议调解方案,努力尝试达成双方的调解协议。小额诉讼程序中,审判员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无须严格遵循证据规则行事,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可以随时询问双方当事人,直接与当事人对话查明案件事实,审判员像一个居中的调解者,积极营造调解氛围。

二、小额诉讼立法现状

(一)法律规定过于抽象,缺乏操作性

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涉及小额诉讼制度的条文仅此一条,从其规定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是适用该程序的法院是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第二是简单的民事案件;第三是案件的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第四是实行一审终审。但仅凭这一条规定是无法支撑起一个独立的程序的。《民事诉讼法》对小额诉讼程序的规定过于简单抽象,缺乏操作性的不足是十分明显的。

(二)缺乏统一的司法解释,地区差异性明显

2013年1月1日《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最高人民法院还未就小额诉讼程序颁布具体的实施细则,小额诉讼程序的启动缺乏全国统一的司法解释作指导,造成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地区差异性出现。全国各省市中,只有部分省、自治区的高级人民法院就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民事案件颁布了相关的意见。但是,这些地方高院的指导意见都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具体运行规则做了不同的规定。就受案范围、小额诉讼程序与其他程序的衔接也有不同的规定,对于调解原则的确立、是否启用独立案号等具体运行规则,这些省、市也都做出了不同的规定。

(三)程序分流的目的无法实现,理论无法与实践衔接

在简易程序规定下,小额程序不能实现对案件的分流。我国民诉法规定的小额程序的特征就体现在一审终审上,这种简化审限的程序在实践中的带来很多的问题。一是导致程序之间的界限不清。小额程序、简易程序以及普通审理程序都是由同一法官来处理,司法实践中,法官在程序转化、规则适用上可能会发生混淆,从而影响到案件审理的质量。~一--是当事人合意选择程序,缺乏激励机制,无法体现程序价值。假如是以快速处理为目的,法官又享有程序选择权,这样可能会严重损害当事人的权利。

(四)程序转换规定的不足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小额速裁审理的小额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审结,到期无法审结的转入普通程序,但如何进行程序的转换却没有详细的规定。实践中法院在进行小额速裁试点中已出现多例审理过程发现不适用小额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转换规定,主审法官只能将案件直接退回立案庭,这样就造成了案件程序转换的僵硬和前期司法资源的浪费。期待立案庭在进行案件分流时就能全面掌握案件事实并作出恰当的分类是不现实的,弥补的有效方式就是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程序转换规则。《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只规定了小额诉讼程序受案标的额,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程序转换规定来解决小额诉讼程序与其他程序转换的问题。

三、小额诉讼程序的完善

(一)明确适用范围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标的额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30%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进行一审终审。此外,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范围还需要明确为以下几类单一金钱给付案件,如借款、买卖、租赁、服务合同等合同纠纷案件;对于身份关系明确,只在给付数额、时间上存在争议的抚养费、赡养费、抚育费纠纷案件;责任明确,损失金额确定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财产侵权案件;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纠纷案件;劳动关系清楚,只在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补偿金等存在争议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劳务关系清楚,只在劳务报酬给付数额、时间上存在争议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从以上小额诉讼实践运行经验看,大多数的小额案件主要分布在以上的六大类中,在司法解释层面明确此范围更具有操作性,同时又防止小额诉讼程序的滥用。除了这些,还需要明确不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范围为:涉及人身关系、财产确权的案件,涉及行业惯例的,涉及知识产权的,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已适用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审理的,发回重审的,共同诉讼中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法律规定应适用特别程序的以及人民法院认为不宜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进行审理的案件。

(二)完善程序转换规定

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案工作是根据案件的性质及涉案标的额来进行识别,希望在立案阶段立案庭就能够把握全部案件实际情况,从而能够达到有效程序分流目的。但随着法官对小额案件的了解不断深入,也有可能出现小额案件不适合继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现象,进而就会涉及到程序转换的问题。法院已经适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无论出现何种情形,均不得转为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一个月内审结。

在日本《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小额诉讼程序转入普通程序的两种途径:一种是基于被告的选择;另一种是基于法院职权的决定。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法》第436条之8第2款也明确赋予了法官在案件不适宜使用小额诉讼程序的可以依职权作出将案件转入简易程序的裁定。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于程序转换没有具体规定,通过试点经验看,北京市高院规定由审判庭相关领导负责程序转换的审批工作,对于一个月内不能按期审结的,如因案件排期等流程管理原因的,经所在庭领导同意,可以延长至三个月;因案情复杂无法在一个月内审结的,经所在审判业务庭领导批准,转入其他通常程序进行审理。既能体现出法院对小额案件程序转换的监督,又能防止司法资源的浪费。小额案件已不再适合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当事人可以向主审法院申请或主审法官依职权决定案件的审理程序转换。

(三)规范小额程序启动

1.程序的强制适用与选择适用

我国的小额程序应采取强制适用和选择适用相结合的模式。小额程序为普通公民的需要而设立,但并不意味着这种程序可以由公民自由决定加以适用。在一般意义上,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是自主和自由的。不得由当事人任意排除适用,对于超出这个金额标准的可以由当事人选择适用,在强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之时,应该赋予当事人对强制适用的异议权,以保障当事人在程序启动时享有权利救济的机会。立案时,原告对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存在异议的,由立案庭法官当场审查异议是否成立。对于法官的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但可以向相关业务庭的主管领导申请复核,审判业务庭主管领导应三天内予以书面复核意见,当事人不得对此再申请复核。对于在小额诉讼程序排除适用的案件范围之外的案件,法院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自由裁量是否适用小额诉讼程序。

2.强制调解

小额诉讼案件大多是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案件,具有相当高的调解结案的可能性。在各地人民法院的小额速裁试点数据情况表明,其受理的接近五分之一的小额案件皆以调撤方式结案。可以看出小额诉讼案件是很大可能凭借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的。为避免过多地使用判决造成一方当事人不服,危及司法公信力的情况发生,法官必须首先对小额案件进行调解,通过调解激发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性及提高程序的认同度。审理过程中法官也需要尽可能地进行调解工作,调解是双方当事人自愿处分其权利的一种体现,能够使双方当事人从内心认同调解法案,缓解双方矛盾的激化,也能为后期的执行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四)程序的救济

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标使得小额程序设计极为简便,这就可能对判决质量上产生一些影响。理想的小额程序应该是在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价值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兼顾判决结果的准确与公正。因此,在小额程序设计中,应充分认识到错误判决存在的可能性并提供救济渠道。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小额案件强制适用一审终审的小额诉讼程序,为兼顾判决结果的公正,保障公民对自己的合法权利享有相应的救济途径,为此提供一定的救济渠道是必须的。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限制上诉,但允许复议及再审。对于终审后发现确有错误的,可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一百九十九条及第二百条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但必须明确一点,因为小额诉讼程序是高度简化的程序,程序规范性要求较少,所以小额诉讼案件的再审事由相较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审理的必须进行相应的限缩,只针对法律适用可能存在错误的事项。

四、结语

作为一项独立的新民事审判程序,其自身还有待不断地完善,而完善一项司法制度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为保障小额诉讼程序能顺利实施,在吸收小额诉讼程序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实现其立法初衷。

上一篇:新刑诉法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研究 下一篇:创新教育在工科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