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对比研究

时间:2022-08-20 07:12:28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对比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不断完善,英语教育的规模不断壮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制定的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都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英语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情感、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而且对各项目标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突出了情感、文化和价值观。因此,通过对比研究英语教学目标,从而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培养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标总体对比

1.第一阶段(以1990年《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为例)

注重语言知识,注重升学就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2.第二阶段(以2000年大纲为例)

倡导素质教育,科学确定目标。大纲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重新为英语学科教育目的定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放在首位。

3.第三阶段(以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为例)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要求,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2001年新课标总体目标与前大纲目标相比,课程目标从以单一的学科教育为目标向以全人教育为目标转变,同时在教育目标上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关注外语学习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的问题。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分项对比

1.语言技能

听:在听力目标中,《标准》取消了《大纲》中要求的关于听的总量不低于每小时40词的规定。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学生水平来灵活安排。强调“借助语境,克服听力中的生词障碍”,增添了“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使听力与语境相结合,在要求上提升了一个台阶。

说:《大纲》在对说的要求中强调语言的模仿和输出,能就课文内容进行回答,并能复述课文大意,利用多媒体等提示进行描述和表达。《标准》则要求能用自然的语调、恰当的语气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能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不难看出,《标准》更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及语言输出的准确性。

读:《大纲》要求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2%的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文字材料,并借助字典阅读难度与课文相当的其他阅读;而《标准》要求扩大阅读范围,要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不仅提出读要达到目标,而且要求能对课文的生词、段落结构、逻辑关系等达到一定的理解能力。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课外阅读也由10万字扩展到15万字,增加了阅读量。

写:《大纲》里要求写作素材以课本为主,书写速度为每分钟10~12个词。而《标准》扩大了写作范围,给学生充分的准备过程收集素材,进行描述,并能根据图标、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开发了课程资源。

2.语言知识

在语音方面,原《大纲》强调基本知识的掌握,《标准》增加了语音的表意功能,并与读写相联系。在词汇方面,词汇数量及习惯用语数量都有增加,强调在特定语境中领悟词义。在语法方面,《标准》强调在语境中学习语法,掌握语法知识,不同点在于《大纲》先讲语法结构和语法知识,后进行练习巩固。在功能与话题方面,《标准》还增加了运用所学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进行交际的功能与话题项目。

3.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大纲》只在教学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而《标准》则不仅要有积极的态度,还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愿望、兴趣和信心,善于组织小组活动和与他人合作,在快乐中学英语。

4.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活动和步骤。《大纲》在教学目标与要求中规定初中英语结束时,在听、说、读、写、语音、语法方面应实现的二级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以及学习策略均未提及。而《标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和调控策略四部分,并对每个策略目标作了具体详细的描述。

5.文化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等生活方面的知识。《大纲》在目标与要求中指出学生应具有对异国文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而《标准》将文化意识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五大组成部分,在体态语、问候语、称谓、服饰、饮食习惯、风俗习惯、气候特点、所处地理位置、历史足迹、节假日、动植物代表的内涵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目标具体便于操作和实现,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对比结论

1.《标准》目标定位更加全面

由《大纲》目标从最初的“培养翻译”人才到“为升学就业做准备”,再到《标准》目标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难看出,制定是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以英语的工具为基础,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强调整体素质的培养,体现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即学习英语是人发展的一部分。《标准》突出了素质教育思想,把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作为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在原大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增加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内容。把情感和策略这两种影响外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加入课程目标的内容,并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标准》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更加客观、全面,更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

2.《标准》目标体系更加完善

旧大纲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技能和知识目标,即听、说、读、写、译(90大纲无)五大技能;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2000年大纲还根据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不同情况,提出两个级别的要求,分别针对三年制和四年制初中提出不同的要求;《标准》提出1~5年级的目标体系,并于高中6~9级相衔接,课程目标不仅包括原大纲中的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又增加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目标,把英语课程目标由两方面扩展到五个方面。多级别的目标体系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同时对英语课程实施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具体指导,课程目标的扩展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标准》目标内容更丰富

旧大纲将目标与要求称为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大纲明确规定:日常交际用语语音、词汇、语法、话题等是教师讲授的内容,即通过教师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另外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都提及情感、策略和文化等因素,但在具体的内容体系和目标体系中却没有描述。《标准》将目标与要求称为课程目标、目标总体、目标描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方面既是英语课程的内容,也是课程目标。旧大纲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割裂开来,无形中把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关系断开。《标准》则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明确描述了情感目标、策略目标及文化目标,使英语课程标准内容更具体、更丰富。

4.《标准》目标要求更实用

新旧课程文件中都包含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但具体目标要求又有所不同。以语法知识为例,旧大纲认为“能基本掌握所学单词的形态变化,能掌握简单的基本句型,能积极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精心表达并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述形式基本正确”。《标准》则认为“了解常用语言知识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旧大纲强调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输出的正确性,而新课标强调语言的功能及强调利用语言做某种具体的事情。

改革开放三十年,基础教育阶段的纲领性文件由《大纲》演变为《标准》,这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社会需求、时代特征和课程思想的变革。对《大纲》的发展和完善,促成了《标准》的诞生,反映了英语课程纲领性文件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标准》的目标与要求体现了全新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于月清.新课程呼唤学生的交际素养.语文建设,2005(9).

上一篇:重庆市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陕西省高中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