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不良资产包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时间:2022-08-20 06:48:13

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不良资产包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一、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不良资产包业务简介

(一)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不良资产包的由来为了增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财政部出资成立了中国长城、华融、信达和东方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大银行剥离的上万亿元不良贷款进行收购、管理及处置。资产包即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所收购的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组合后的资产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购买不良资产包的同时,取代资产管理公司成为资产包所涉及企业的债权人。

(二)资产包处理业务的特殊性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购买和处置不良资产包业务的特殊性,根源于公司职能的特殊性。作为推动国企改革重组的综合性资本运营平台,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担负着促进国有经济发展和实现国资运营与监管功能的特殊使命,经营业务不同于一般企、事业单位,相应会计处理也不能在会计准则中找到依据,而资产包业务正是这样一种典型业务,其特点表现为:

第一,它是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一项主要业务。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购买四大资产公司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一是国资委出资企业的银行借款,由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收购其相关的债权资产,为国资委未来的企业重组创造缓冲的机会;二是出于战略性投资考虑,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主动收购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

第二,资产包实质上是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一种投资性资产,因为其未来收益的数额、时间都不能确定,所以不能简单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债权让渡和债务重组中的修改付款条件。从数额上看,在实际交易中,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以较低的成本购进账面价值极大的资产包,这造成资产包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数额,可以在零到资产包原银行账面价值(以下称原始价值)范围内变动,会形成不确定的处置损失或收益;从时间上来讲,资产包内款项的挂账时间较长,有的甚至超过了20年,债权回收时间不能确定。

第三,资产包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资产包涉及到多笔债务和多个债务人,这些债务按照债务人、债务人属地、债务时间、债务公司控制原则等多重标准进行组合,同一资产包内的债务关系复杂、相互牵制。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人为地对资产包进行分割。否则,不仅分割办法的科学性将受到质疑,还会带来概念上的混淆和工作上的被动,容易人为地制造损失和收益。如:有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按资产包中每笔贷款的账面价值将购买资产包的成本分摊到不同的债权上,分别按债权性资产入账。但是,如何确认每笔债权的时效性、如何计提坏账准备等问题却无法解决。

第四,资产交易的独立性。资产包转让交易发生时,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以较低的成本购买账面价值较高的资产包,除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成为承接该笔资产的新债权人以外,不与实际债务人发生任何交易往来,因此,也不会与之产生税务和会计上的关系。

二、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购入资产包的业务处理

(一)交易实质判断关于资产包实质的判断,由于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的判断依据,在实务中大部分公司选择将其划归到债权类资产,计入“应收账款”或“长期应收款”科目,但该划分有两点不足。第一,资产包的经济实质是银行长期不能收回的贷款,不符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界定,并且将资产包划为应收类账户,不能反映其中不良资产的瑕疵性。第二,资产包已经是长期不能回收的账款,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购买以后,其回收需要较长的时期。如果按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则计提标准不能合理确定。

由于资产包收益与损失的不确定性,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应当把它看作一项待处置的资产,这样就避免了以上处理的不足:第一,可将资产包列示在报表的资产栏中;第二,不涉及计提坏账的标准修改,减少人为操纵的空间;第三,可以确切反映资产损失的实质,转销叫意味着收益的实现或者损失的确认,挂账时代表一项流动性极差的资产甚至潜在的损失。

(二)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的确定资产包资产价值不确定,因此无法利用公允价值、现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计量。

首先,资产包作为一种特殊资产,没有公开买卖的市场。其出售主体为四大资产处理公司,投资者仅限于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有限主体,不具备类似于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公允价值市场。并且由于资产包业务的唯一性,重置成本业无法使用。其次,资产包的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资产包内的债权是银行的不良资产,一般求说,拖欠时间较长,甚至部分资产的拖欠时间在十年二十年以上,这就增加了资产包的不确定性。第一,收益的不确定性。在事实交易中,资产包的交易价格一般远远低于其债权价值。一旦债权完全收回,国有资产运营公刊将面临巨额收益。第二,损失的不确定性,即不良资产的瑕疵性导致可变现净值与现值都无法确定。

(三)入账价值的确定资产包有两种账面价值可供选择:一是银行贷款的账面价值;二是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购买的成本。显然,以购买成本作为资产包的人账价值比较合理。

(四)会计账户的确定资产包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目前会计科目表中没有可反映资产包实质的会计科目。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建立“待处置资产”科目,并设立二级科目:××资产包。将其列示在长期资产内,其性质与“待处置长期资产损益”相似,在没有冲销之前其实质都代表一种可能的损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求投资者购买资产包成交后钱“货”两清,作为资产包的购买方,所支付的对价就是货币资金。

(五)账务处理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购入资产包的业务处理如下:按购买成本借记“待处置资产――××资产包”,贷记“银行存款”。

三、资产包价值一般变动的会计处理

(一)时点选择资产包价值的变动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个时点的会计处理:(1)债务人偿还的金额小于资产包账面价值,且以后会继续清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综合衡量多家债务公司改制重组或破产清算情况,得出的总体方案认为债务人有能力进一步清偿,则此时清偿应该看作是待处置资产的成本收回。(2)债权人偿还的金额小于资产包账面价值,且以后不再清偿。在这种情况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事项实质类似于债务重组,清偿只能到此结束,已经确定需要作出豁免债务的让步,则应该结转资产包账户,确定损失金额。(3)债务人偿还的金额大于资产包账面价值,以后不再清偿。此时,资产包处置有额外收益,则除了将“待处置资产――××资产包”的成本进行核销之外,还应该确认已经实现的收益。(4)债务人偿还的金额大于资产包账面价值,以后会继续清偿。此种账务处理在实际操作中,最有争议的难点是以后债务人偿还的账务处理。进一步清偿时,已经全部结转了“待处置资产――××资产包”的成本,清偿收益属于资产包价值的纯收益。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在判断有进一步偿还的可能性时,做相应的备查记录,并将以后的偿还收益收入“营业外收入”比较合理。原因如下:第一,以后期间的偿还收入与时点收入的性质相同,不应该用不同科目反映相同的经济内容;第二,无论从债务偿还的角度还是从待处理资产损益的角度,此种收益都属于利得损失,应该计人“营业外收入”。

(二)账户选择借方应该反映资产处置时收到的货币或者实物资产:货币资产记人银行存款账户;非货币资产借鉴“非货币资产交换”的账务处理,借方还应该反映资产包处置的损失,按照交易实质,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贷方首先应陔反映待处置资产包的减少,即把“待处置资产――××资产包(成本)”由借转入贷方;贷方还应该反映资产包的处置的收益,按照交易实质,计人“营业外收入”账户。

(三)资产包价值变动的会计账务处理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先假设以下账务处理时以现金清偿,以现金以外的资产进行债务清偿的,按照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1)假设偿还部分债务,且清偿金额小于等于资产包的账面价值。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待处置资产――××资产包”。

(2)当资产包涉及债务人破产、政策性规定等原因已经确定债务不可以收回时,为避免虚拟资产挂账,应对待处理资产帐户进行转销: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待处理资产――××资产包”。

(3)以现金偿还部分债务,且清偿金额大于资产包账面价值,以后不再清偿。按实收的清偿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待处置资产――××资产包”、“营业外收入――资产包清偿收益”。

(4)以现金偿还部分债务,且清偿金额大于资产包的账面价值,以后继续清偿。应该做(3)的分录的同时,进行资产包资料的备查登记。当以后再收到清偿金额的时候,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营业外收入――资产包清偿收益”。

上一篇:视同销售税务与会计处理比较 下一篇:赔偿款收支会计与税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