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2-08-20 03:27:34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对比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差异方法 对44例冠心病患者的58处冠脉血管段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 对58处冠脉血管段进行IVUS检测和CAG检测。58处血管CAG检测显示均未达到手术干预指征,而IVUS检测显示34处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 IVUS和CAG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一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CAG)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1],但CAG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仍然出现急性冠脉事件发生,在尸检时证实患者CAG检查时已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是诊断冠心病辅助方法通过导管将超声换能器放入血管内,能直接观察血管壁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和性质。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间使用上述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CAG 和IVUS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6例;平均(58.6±7.5)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和国际心脏病学会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排除未控制的高血压、恶性肿瘤、近期大创伤史、严重心律失常及瓣膜病变等,所有患者均行CAG和IVUS检查。

1.2 IVUS检查 美国波士顿科学(Boston Scientific)iLAB系统机械旋转型超声导管,探头频率为30 MHz,景深半径为5 mm。将超声导管沿导引钢丝送到被检冠脉的远端,然后边回撤超声导管边进行超声检测,测量管腔截面积、斑块面积和总截面积(血管腔面积和斑块面积之和)。并用S-VHS录像带实时录像记录。斑块面积总截面积-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斑块面积/总截面积×100%。直径狭窄率 [(总截面平均径-管腔平均径)÷总截面平均径]×100%。血管平均径血管总截面(最大径+最小径)/2。根据超声的回声特征将检查到的斑块分为软斑块、硬斑块和混合斑块。

1.3 CAG检查 使用SIEMENS单C臂心脏介入X光系统,将造影导管分别送到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 进行造影并同步电影记录造影影像。测量最窄处直径、病变近端和远端的直径,测量血管病变长度。血管的平均径(病变近端直径+病变远端直径)/2,直径狭窄率(照血管的平均径-病变最窄处直径)/血管的平均径×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本组44例患者共对58处冠脉血管段进行IVUS检测和CAG检测。IVUS检测发现最狭窄处斑块情况:软斑块38处,硬斑块15处,混合斑块13处, 肌桥3处,血栓1处。CAG检测发现向心性狭窄18处, 偏性狭窄32处,钙化影2处,未见肌桥。58处血管CAG检测显示均未达到手术干预指征,而IVUS检测显示34处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实际实施手术干预的血管病变为28处。6处因费用等原因未进行手术干预。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 IVUS和CAG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

表1 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的IVUS和CAG检测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何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课题。一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CAG)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在冠状动脉病变的长度和狭窄程度的判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此方法不能显示管腔的实际形态,对病变位于腔内还是壁内无法区别,不能判定斑块的组织结构特性[3]。且因为受投照角度限制CAG对狭窄病变的检测容易出现低估现象[4]。而IVUS可弥补CAG的上述不足之处。它能对血管所作的360°横截面图像,可清晰显示管腔形态,还可显示斑块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可以精确测量血管腔径及截面积[5]。

本研究结果显示: IVUS与CAG检测在判断斑块性质方面有差别。对肌桥、血栓的检出率,CAG较IVUS为低。对病变狭窄程度的判断,CAG存在低估病变的现象,CAG与IVUS检测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的差异有显著性。IVUS对于病变血管腔形态、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及的检测明显优于CAG。IVUS检测显示斑块面积狭窄率≥50%,不稳定性斑块的脂核纤维帽厚度

目前,冠心病诊断并无统一标准,对于CAG检测无明显狭窄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可行IVUS检查,若发现斑块面积狭窄率≥50%,冠脉病变处有异常内膜增厚(内膜厚度>500 μm)或不稳定性斑块的脂核纤维帽厚度

参 考 文 献

[1] 葛均波.血管内超声波多普勒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7.

[2] 邬文敏.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脏二维超声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南华大学学报,2007,25(2):264-265.

[3] 马明远,李榕生,杨希立,等.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中国超声学杂志,2001,17(3):187-189.

[4] 叶淑红.超声心动图、心电图、64 排螺旋 CT 及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分析.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0):1503-1504.

[5] 姜婕,虞华鹏,赵成军,等.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山东医药,2008,40(20):82-83.

上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诊治分析 下一篇: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