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课文学习破解高考难题

时间:2022-08-20 02:59:28

夯实课文学习破解高考难题

有人说,反正高考语文考题不会出课文上的,甚至与中学所学的课文毫无联系,所以,没有必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语文课文,只要草草地浏览一下课文即可,然后就把课文束之高阁,语文照样可以考高分。

以前,的确存在这种现象,但现在这种现象正在逐渐地消失,因为,现在的命题者,已经意识到了彻底抛弃课文的现象的可怕性和危害性,所以,现在的高考命题,也越来越紧密地和课文联系上了,和教材接轨起来了。要答好这样的命题,你是非认真学习语文课文不可的,不学习课文,一旦碰上这样的命题,那你就只能干瞪眼、干着急――丢分!

如果说,2009年,有的命题还不成熟,还直接照搬课文内容来命题,不免显得呆板的话,那么今年(2010年,下同,略),所命之题,巧妙地勾联课文,对接教材,就更有质量了、更灵活了。熟悉课文的人,一眼就会看出,2009年重庆卷所考的《折桂令・问秦淮》,完全是出自语文课本,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文《哀江南》中的第四支曲子。2009年江西卷所考的《喜外弟卢纶见宿》一半(前四句),也是出自语文课本,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文《说“木叶”》中的。这种命题很容易造成学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彻底抛弃课文,到完全死读课文。

可喜的是,今年没有再命制像去年那样完全照搬课文内容的命题了,而是用命题来巧妙地勾联课文,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这种命题,既避免了完全照搬课文内容命题的嫌疑,又恰到好处地检测了应试者的语文能力。请先看几道题:

2010年高考上海卷

(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16题。(8分)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

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释】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4.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15.B 。16.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志趣。

2010年高考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⑴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⑵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⑶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010年高考福建卷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

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

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释】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⑴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1分)

⑵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参考答案】⑴踏。⑵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⑶A。

上海卷的古诗词鉴赏题设计了三问,其中第三问(即16问)“‘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要回答好这个题目,既要知道化用了哪一首,又要知道化用了哪一句,最好还要知道作者是谁。这就一定要联系课文才能回答。假如你没有学过高中课本,或者学过,学得不认真,或毫无印象,是非常麻烦的。上海卷的语文试题,一向是命制得比较灵活,它引导着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方向,是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

江苏卷的古诗词鉴赏题,也设计了三问,其中第一问“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柳永的《雨霖铃》,的确是高中语文课本所选学过的一首词,只要认真上课,认真读课文的同学,都会知道。

再看福建卷的古诗词鉴赏题,仍然设计了三问,其中第三问虽然是个选择问,但其ABCD四个选项四句诗均出自课文,它们依次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果你非常熟悉课文,回答这一问,也是比较轻松的。《访隐者》这首诗,很明显,是写隐者生活的。那所出课文四句中的哪一句,与写隐者生活情怀最接近的呢?课文学得透的话,很快就可判断出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样很快就可以确定答案。

这种巧妙勾联语文课文的高考命题,在今年的18套语文试卷中还有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这样的试题分析,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这么一个方向:今后的高考命题,会越来越重视对教材的学习和考查(直接、间接的考查)。这当然为我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指明了方向。

有人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不错,课文是个例子,可这个例子跟一般的例子是很不相同的。课文这个例子学好了,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获得一种能力,一种语文的能力和素养。知识是死的,能力是活的。把知识内化为能力,这是学课文、学语文的最重要的东西。俗话说,立足于课内,施展于课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学好了语文课文,还可以比较轻松地解答现在的高考题。

上一篇:古诗词中的物候知识 下一篇:女人花 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