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创建研究

时间:2022-08-20 02:12:48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创建研究

【摘 要】本文是以新课改为背景,基于有效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出发点,做创建美术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师;效率

一、学校的美术教育观念与课程实施

我国现阶段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重视教师“怎么教”却忽视了学生“怎么学”。教学过程缺乏多样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方案设计,过于强调美术学科中心和注重对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背离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发现初中阶段在进入九年级后,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一般来说不再开设艺术科目(包括美术课),致使美术教育成为了“边缘”。这种不尊重学科和教育规律的现象,违背了人本思想和人文教育的理念,违背了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基础教育中的无奈,应当予以重视和纠正。

二、学校美术课外活动率不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开展课外美术活动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学校在组织开展美术课外活动中有困难,学校的美术课外活动的现状并不乐观。

笔者在2011年9月对所在学校以及所在城区的其他几所初中进行了调查询问,发现学校的美术课外活动开展率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大致相同,比如:学校重视度不够,美术专职教师缺乏,学校条件不允许或时间冲突等。

笔者认为,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灵活设置一些活动的项目,学生通过美术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运用美术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创建美术高效课堂的必要保证。

三、美术教学资源配置不完全

各种调查的结果显示,没有专用美术教室、器材室,美术类基础教具配备不完整是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上课用的教具及器材均由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材料等多由学生自己准备,多媒体教室等信息技术资源在各学校中轮流使用,美术学科中很少利用;多数学校虽设有校内图书馆或借阅室,但可供学生学习和教师备课所需的图书资料,如美术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杂志、美术音像资料等数量较少。以上各种现象所反映的问题均给美术课堂的高效实施造成一定的困难。

同时,美术师资队伍的缺乏也制约着初中美术教育水平的提高。相当多的学校里没有美术专职教师,有相当一部分美术教师只是美术爱好者或兼任其他学科,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学校里有专门的美术教师的,往往一个人带多个年级的课程,教学任务繁重。

四、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现代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把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作为永恒的追求,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把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作为衡量教学的核心。在他们看来,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最终体现应该是教学结果的高效,是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也就是说,把客观的教学效果作为衡量教学行为的标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要看其课堂教学实施效果。

(一)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有效处理课堂和调整课前的教学方案设计。在高效的美术课堂创建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表现在加强教学互动上。比如在课堂中开展学生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等活动,倾听学生发言,由学生展开讨论和归纳。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自我效能,思维也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团结合作的精神,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互动,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调控

课堂活动的组织和调控是使学生情绪稳定,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教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

(1)尊重学生,适时交流。课堂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纽带,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表现在公平和民主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要实行区别化教育,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挖掘他们各自的潜力。

(2)教师参与课堂活动并规范学生行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很多问题的判断有似是而非的感觉,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美术技法方面跟不上理论知识的提高,如果教师能够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课堂活动中来,体会到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才能缩短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找到解决学生违纪现象的方法,规范其行为,使教学目标高效达成。

(3)扩大课堂活动的参与广度,减少时间损耗。高效的课堂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教师设计课堂活动的内容要尽可能地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难度适中并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的参与度是高效学习的保证,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扩大活动的广度。教学生如果在课堂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热情,才有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时间也因此而节约。

(4)重视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对达成高效的课堂活动有重要作用。高效的课堂活动是有明确目标导向的活动。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对目标、结果以及活动方式有所预设。教师的指导除了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准备活动的材料和信息,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与表现,指导学生的活动过程,及时指正学生的错误。在课堂活动的指引方面,教师应将学生置于自己的视线范围,督促学生参与和把握最佳的活动时间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专注率,增强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美术的认识。教师能做到的应该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得到教师的激励以及同伴的鼓励,从而获得成功、自信和愉悦的情绪。

(1)了解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兴趣。新课程改革强调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教师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情境的联系来讲授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比如笔者在讲《家居环境设计》这课时,让学生先来讲讲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居,可以是客厅的设想,也可以是卧室、厨房、卫生间等的设想;再欣赏同龄人的家居环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接着再讲家居设计的特点,应注意的问题,设计的步骤,并做简单的演示。随后讲了作业的要求,并鼓励他们设计后展示给同学欣赏。在这样的气氛下再让学生画画,学生感到有了画画的灵感,有了设计的兴趣,也能想将自己心目中理想家居画出来和大家分享。

(2)设计恰当的课堂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是教师开始授课之前的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为整节课做好铺垫,使课堂内容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3)用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从正面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会激发学习兴趣。批改作业坚持“面批”及时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美术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图书资源,如美术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等;校外的课程资源种类则更多,主要有可供开展教学活动而利用的公共文化设施,如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当地的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如建筑、园林、公共雕塑、自然景观等。

课外资源的引入还需要教师具备发现的眼光,把这些资源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学资源是否引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构成对学生适度的有效刺激,需要教师进行合理评价和合理利用。比如,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可以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状况,把自然环境和民间美术文化等这些资源作为美术的课程资源,把它引入美术的创作过程中来。第三,关注生活本身就是美术的创作资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自己情感的积累过程;而表现生活、赞美生活是对自己情感的体验过程。只有学生对生活有所体验,才会引发在美术课堂中的创作表现欲望。

高效课堂是构建理想课堂的价值取向之一,创建高效课堂既是每个教师共同的追求目标,也是新时期下教育观念的体现。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美术课堂的问题和归因,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论述了初中美术课堂结构的优化,分析了创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法。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高效课堂是对有效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化,是由教师参与的基于聚焦课堂的行动研究。虽然目前对高效课堂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研究还不深入,但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和教师观念的转变,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会有所更新,相信美术高效课堂的研究也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限于笔者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经验有限,论文涉及的课堂教学可能不够全面、系统,分析地不够细致、深刻,希望今后能在这方面的研究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杨霞.实践新课程,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2]尚洪波.论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3]陈芬.论形成性评价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4]于见见.初中美术课堂导入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美术教育研究,2013/02

[5]殷建萍.呈现最精彩的美——初中美术课堂作业评价策略.美术教育研究,2012/16

[6]陈曦.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国校外教育,2012/32

[7]周天涯.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艺术教育,2011/07

[8]张雪飞.浅议初中美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美术教育研究,2012/22

[9]杨霞.关于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教育教学论坛,2012/38

上一篇:中外田径短跨类项目项群演进特征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