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交流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08-20 11:57:14

对话交流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要:对话教学就是要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奋发向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就是一种对话,如何提高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增强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师生对话交流;实效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71-02

对话教学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师生间的平等,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奋发向上的一种教学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主要是引导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领悟、辨析思想道德价值,并且积极学习和适应公共生活,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从小公民到青年公民的过渡。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但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增强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通过课题实验,认为要增强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去实现。

1 真诚对话,引发学生的对话意识

真诚对话要以建立师生平等关系作为重要保障,这里既包含了教师高超的对话艺术,又涉及教师的人格魅力等显形的东西。教师要调动一切内在和外在的积极因素,如教师要主动调整角色,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朋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轻松、自由、美好、和谐的环境等。课堂对话要有效,必须是彼此间的坦诚相对,互相将内心的感受、思想传递给对方,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激情。通过对话,学生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由厌学、苦笑、傻学变为愿学、乐学、会学,从而加速学生参与认知、自觉认知的主动性。

2 尊重学生,增强学生对话的勇气

要实现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重视学生的存在和需要;教师不能以成人的认知方式去要求学生,不能忽视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知方式;在情感关系上,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及他们的情感需要;在社会关系上,教师作为社会关系的代言人、教育者和知识的传播者,应该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二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行为特征,学生经常会产生一些令教师想不到的奇怪念头,对此教师千万不要粗暴地"扼杀",而应该学会尊重这些奇思怪想,因为这可能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和新思维的萌芽。大教育家张伯苓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孩子带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点燃孩子求知的欲望,绝不能把学生教成做题的机器。

3 创设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

对话型教学的提问以启发思考为灵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对话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提问只是启发的形式,并不是启发的本质。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提问如"是不是"、"是什么"、"对不对"、"怎么样"等问法并不带多少启发性,而有些蕴含深刻道理的事例、典型行为的示范和言简意赅的讲述等也可能具有启发性。所以关键在于提问实质的体现。提问的启发性在于能引起或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问题"的价值或水平在于由启发带来的思维空间,包括其向度、宽度、深度等状态如何。给学生带来的空间越广阔、越自由,其思维的成果便会越可观。当然,提问必然受到问题定向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味地扩展时空,但至少要在可能的条件下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思维空间,以放飞他们的思想。比如我在讲"规则种种"这个问题时,先用多媒体呈现"斑马线的故事",然后提问:从人行横道的出现,斑马线的产生过程,你获得了什么认识?学生积极对话,认识到: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规则都来自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规则是人们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建立秩序而制定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所以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提问,激发对话欲望,对于对话教学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提问的信心,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4 让预设和生成在学生的需求中有机结合

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要增强对话交流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预以成规,生而创新,让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机动灵活地把握课堂,关注和处理好课堂生成资源。生成资源来自哪里?一是教师精心预设,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问题"是学科教学的心脏,有价值的问题是重要的生成资源。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引发学生的发现探索,提升学生的思考,使生成的"问题"成为学生研究问题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为可能在学习中自然生成的资源搭设生成的平台,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经验基础,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自我个性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关注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用宽容的态度接纳课堂资源生成,这是提高师生交流实效性生成的保证。凡是有利于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能触动学生交流欲望、思考兴趣的生成资源必须用好;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密相连并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对学科思想、方法更深入讨论的生成资源必须用好,课堂教学往往由于这些生成资源的不约而至,随学生学习的深入而妙趣横生,充满智慧。

5 增强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必须有一定的保障措施

5.1 要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

一个班级的学生,必然良莠不齐,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该有所考虑,不能简单地按座位进行分组,应当有所搭配,使各组实力相当。教师要引导各组成员亲密合作,有团队精神。教师在布置任务、上课提问时,不能偏向某一位成绩好的同学,尊重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表现机会相对平等。

5.2 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使各种对话环节能充分展开。

同时,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在学习内容上,教师要留下许多"空白",即留给学生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并相互交流,使学生与学生得以充分"对话"。

5.3 要进行课外联系拓展。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沟通教学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除了在课堂内引导学生"对话"外,还要在课堂外为学生营造"对话"氛围。要经常开展辩论赛、专题讨论研究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开对话,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总之,为了增强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教师要完成从"施教者"到"引导者",从"独奏者"到"伴奏者",从"执行者"到"决策着"的转变。学生"对话"形式贯穿于教学环节中,让问题在"对话"中得到解决。

上一篇:语文课要还学生一个语文课堂 下一篇:语文课件切忌“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