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引学生“对话文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09-15 04:36:58

善引学生“对话文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从教学大纲到新课程标准,无论理念多么新鲜,途径多么“人本”,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始终是阅读教学中的主旋律。很多教师也深知这一点。于是,在教学中便想方设法营造对话的氛围。殊不知,有时候这种“对话活动”总是被教师或者课件牵着前行,学生成了文本阅读感悟的“观众”。

一、对话文本不能“浅尝辄止”

案例之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场景。(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文字片断“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师:孩子们,来,我们一起读读这个片断。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明白了什么?生: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了,谈迁为了这部书,吃了很大的苦。生:通过朗读,我知道了谈迁在风沙中赶路奔波非常辛苦。生:我好像看到了谈迁在夜里奋笔疾书,这时候,他年老体弱,多么辛苦呀!生:我体会到谈迁写这部《国榷》是多么不容易啊!师:是呀,孩子们,你们谈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再次读读,读出你的感受。(学生齐读课件出示的课文片断。)……

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应该直接作用于整个对话过程。通过对字词句篇的感悟和理解,情感才会受到感染,才能自内而外地享受审美乐趣。而这种体验是建立于对文本的深度对话中的。在这一案例中,教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的过程中,仅仅让学生读一下这段话,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本来应该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对话的环节,被教师一带而过了,学生失去了与文本深度对话的机会。因此,当老师要求学生一起再读课文时,学生读不出内心的感受。笔者以为,在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先将视线范围缩小,找出关键词,再将视线范围扩大,从“广泛搜集”“终日奔波”“四处寻访”等词语思考感悟,深入体会,说说自己脑海中似乎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阅读就会不断深入,他们在仔细品味文字的同时,思维和语言得到扎实训练,情感也受到了熏陶,这样的对话才不会“浅尝辄止”。

二、对话文本不能“若即若离”

案例二:《青蛙看海》教学场景。(课件出示《青蛙看海》课文片断:“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往上跳……到达了山顶。”)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谁来读读这段话。(学生朗读句段后)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写了什么内容吗?生:写了青蛙和松鼠跳到了山顶。师:那他们是怎么样跳的?生:他们是一级一级地跳到了山顶。师:想象看,这“一级一级”应该怎么读?你读读看好吗?生:读。(读得比较快,似乎比较高兴,也很着急的样子。)师:他读得很快,还有谁读?生:读。(读得比较慢,好像很吃力的样子。)师:刚才,这两位小朋友读得不一样,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呢?(学生无法判断)师:现在,大家听听老师读读看。(教师在朗读完,提醒孩子“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渴了……”这些词语要读得慢一点。到达山顶以后,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思考:学生的情感朗读是寄托在学生真实的体验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学生在文本字里行间的徜徉,学生就无法达到文本所要求的人文目标,学生也就难以读出情感。在这一案例中,可能是因为教师基于教学流程的预设,在学生并未真正体会“一级一级”这一关键词时,教师牵制于教学预设,直接采取范读的方法指导,然后,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模读。这样的朗读指导,属于纯技术性的指导。因为学生缺乏了自主的体验,根本没有明白如此朗读的原因。听上去有声有色,其实,这是学生在表演朗读,学生似乎成了文本的局外人,好像在观看着青蛙一级一级往上跳。笔者以为:可以就着这一资源,引导学生模仿青蛙“跳”。这样,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一只只“小青蛙”就会由兴趣盎然到气喘吁吁,最后成功到达山顶。此刻,再次引导学生朗读,何愁不会“声情并茂”?

三、对话文本不能“营养过剩”

案例:《孔繁森》一文教学场景。师:今天我们学习《孔繁森》一课,大家在课前找到了许多关于孔繁森的资料,现在开始介绍。生:我找到的是孔繁森小时候的故事,有一天……(教师因为这个学生找到的资料内容太长,中途不得不打断学生的发言。)师:刚才这位小朋友的资料太长了,还有短点的资料吗?(学生一时间沉默起来。)……

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备快速搜集、整理与提炼外部信息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中也需将这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融合进来,并有效利用这一能力助推学生对话文本。在这一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源,但是,透过这一教学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资料大部分都是家长越俎代庖的结果,根本没有进行筛选与提炼。因此,学生捧着大量的资源,无法表达。笔者以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要求。低年级布置学生搜集图片资料,再听家长讲讲关于孔繁森的故事等。这样一来,学生兴趣有了,收集资料的效度就更高了。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有效地关注“对话”这一关键词,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基础上,有效抵近文本内核,以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流程,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上一篇:情境相似性在高考地理复习中的运用 下一篇:修渠引活水精心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