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床旁X线摄影质量的探讨

时间:2022-08-20 08:54:15

提高床旁X线摄影质量的探讨

【摘要】目的通过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的实践,探讨保障床旁X线影像质量的方法。材料和方法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CR)、高频床旁X线机、铝滤过板、小照射野、适宜摆位、标准曝光。结果床旁X线影像的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合高频床旁X线机铝滤过板、控制照射野等综合措施可以提高床旁X线影像的质量。

【关键词】床旁X线摄影;数字化;高频床旁X线机;铝滤过板;小照射野;影像质量

为了保障床旁X线摄影的质量,自2004年7月至2012年7月,我们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CR)、高频床旁机、加用2.0mm铝滤过板、小照射野等方法,拍摄床旁数字化X线影像19,061例,29,899幅;取得了满意效果。简介如下:

1材料

SIEMENS2.5床旁机,AGFACR,2.0mm铝滤过板,固定患者被摄肢体和影像板的物品如:棉垫、沙袋、固定带等。

2方法

①严格控制照射野,使之在诊断范围以内(小照射野);②患者被摄肢体与影像板之间加用2.0mm铝滤过板(23×28cm、28×33cm、38×46cm等);③使摄影位置既能满足诊断需求又能让患者尽量舒适、配合(适宜摆位);④使用棉垫、沙袋、固定带等物品,将患者被摄肢体、影像板可靠固定;⑤事先制定好各部位曝光条件表、并根据患者等实际情况调整(标准曝光);⑥适当后处理。

3结果

避免了重复照射,诊断可靠性增强,原发射线合续发射线均减少,不仅使床旁X线摄影的影像质量得到了保障,诊断价值提高,而且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

4讨论

①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CR或DR):CR系统实现了常规X线摄影信息的数字化,能够提高图像的分辨和显示能力,可采用计算机技术实施各种图像后处理功能,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可降低X线摄影的辐射剂量[1];床旁X线摄影中使用CR,曝光宽容度大,且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保障摄影成功率,提高影像质量;且摄影条件大幅降低,从而减少照射量;移动DR较CR更好:不仅影像质量高,且快捷、方便、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②使用高频床旁X线机:高频床旁X线机的输出稳定,X射线品质高,曝光精度高,可以提高影像质量,特别是提高厚部位的影像质量,扩大小型X线机使用范围;同时辐射剂量减小。③加用2.0mm铝滤过板:除了X线管窗口固定铝滤过板,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2]外;在患者被摄肢体与影像板之间另加用2.0mm铝滤过板,可以滤掉续发软射线;减少灰雾度,改善影像质量。④尽量使用小照射野:用准直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线吸收掉[2],不仅减少灰雾度,提高影像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辐射剂量。⑤尽量使用高千伏、低毫安秒:高千伏可以显著增加感光效应、不仅可以提高影像质量,特别是提高厚部位的影像质量,还可以显著降低X线量、减少射线损伤,同时节省X线管;低毫安秒,可以缩短曝光时间,减小活动器官的移动模糊;届时参考患者的心理、身体、受检部位的病变、体厚、内外固定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摄影条件,是保障床旁X线摄影质量的必要措施。例如:胸部床旁摄影,常规曝光条件为150CM、60KV、20MAS,多因曝光时间较长、呼吸、心搏造成影像模糊,难以诊断;我们采用150CM、90KV、1MAS,由于曝光时间远远短于1/10秒,避免了呼吸、心搏的影响,影像的密度、锐利度、反差均显著改善,完全满足临床诊断。⑥让受检者合作:床旁摄影前,告知受检者必要性、重要性、益处及配合方法、注意事项,争取达成共识;同时选择适当的,使患者尽量舒适,以便更好合作,增加摄影优良率。⑦使用固定物品:根据需要使用砂袋、棉垫、固定带等可以使患者被摄肢体、影像板可靠固定,防止移动模糊。⑧重视图像后处理:根据临床要求,通过调整窗宽、窗位,缩放,翻转等适当的后处理可使影像质量进一步提高,显示不同层次的数字化X线影像,更加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5小结

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CR或DR)、高频床旁X线机、加用2.0mm铝滤过板、控制照射野等综合措施可以提高床旁X线影像的质量;更加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照射剂量。建议:逐步取缔传统X线床旁摄影,加快推广数字化X线床旁摄影;同时加用2.0mm铝滤过板并严格控制照射野。

参考文献

[1]金征宇.医学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

[2]张云亭,于兹喜.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

上一篇:CT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一篇:彩超在妇产科急腹症及外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