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8-20 08:10:38

关于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普通高校运用艺术教育的“辅德性”、“益智性”、“创造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影响,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促进大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艺术教育 “辅德性” “益智性” “创造性”

孔子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主张以艺术之美来化人。庄子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主张以艺术之美来悟道。两千多年前,先哲们就有了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近年来,特别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颁布以来,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得到较大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希冀通过课堂内的艺术课程和课外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中原地区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河南处于中原腹地,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各类学校艺术教育在教学活动、师资队伍、设备器材、课外活动、专业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公共艺术课程的广泛开设,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近年来,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全校学生开设的艺术选修课。每学期开设艺术选修课近20门,课程包括中外音乐、美术、书法、电影鉴赏、舞蹈、戏剧、社交礼仪等。第二,建立大学生艺术团。我校大学生艺术团分三个组,声乐组、舞蹈组、曲艺组,团员来自学校的各个院系,并以学分奖励制鼓励学生参与。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艺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曲艺大赛、“女生风采”大赛、新生/毕业生文艺汇演等。第四,引导学生组织和参加各种文艺社团,如曲艺社、戏剧社、动漫协会、书法协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的艺术活动中都能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教育。

由于各方面原因,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我国尚不成体系,在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实践等方面还有待于研究探讨。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仅就自己从事教学的体会,谈谈个人之见,以供众同仁探讨与研究。

一、注意运用艺术教育的“辅德性”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是讲授抽象的内容,宣读简单化的“几准几不准”的教条,枯燥且乏味,不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如果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赋予其美的形式,施以艺术教育,辅以德育,就能更好地启迪他们认识生活、改造生活。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席勒先生也说过,有道德的人不是国家工具造就的,只有打开艺术之泉,通过艺术之泉的浇灌,才能养育出有道德的人。艺术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进而内化为一种有关美的意识,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层面得到升华,达到和谐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艺术教育具有思想性、形象性、愉悦性等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的优秀革命歌曲、电影、歌舞剧等文艺形式,在当时对推动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增强了当今青年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从而引导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如2008年汶川地震军民团结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震撼了千百万人民,我校抓住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时机,通过演讲比赛、话剧表演、赈灾晚会等艺术辅助形式,围绕军民同心抗震救灾的题材,再现人民子弟兵的英雄形象,使广大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感染和教育。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艺术教育的“辅德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①,寓教于美,通过生动鲜明的美的艺术形象,能够更好地启迪、感染学生。

二、注意运用艺术教育的“益智性”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如何利用有限的大学时光,有效地学习,于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培养大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全面发展中“智”的要求,而艺术教育对“智”的发展大有裨益。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里说的“智”是“智慧”,不同于“智力”与“智能”。智力是一种先天的心理能力,智能不仅靠先天的能力,而且与后天的创造活动、新生经验和实践领悟活动有关。而智慧“除了包括智力和智能外,还包含一种健全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信仰、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刻的思想和观念。智慧是在上述诸种要素,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思想观念之间频繁交流、对话、合成后生的新质”。②这种新质用特定的艺术媒介体现出来,接受者把握到,就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和茅塞顿开的神秘感觉,好像我们平时看不到的一种潜在神秘力量。在这样的时刻,美与真的东西合为一体,最能给人启迪。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人脑健全的机能和属性,也是智慧组成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的大部分内容都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等特点,符合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提高智育教育的效果。实践也证明,艺术教育有助于优化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构成和智力技能的提高。清华大学组织学生每天抽出1小时参加美育活动,其取得的学习效果高于全天8小时做功课。由此,他们得出“8-1>8”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公式。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加诺夫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用优美的音乐加以调节,人的记忆力是通常的2.17―2.50倍。从心理机制上说,艺术教育使人脑两半球得到平衡协调发展,实现左右两半脑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功能的互相补偿和有机结合,从而使大脑充分发挥的作用,开发大脑的潜能。

三、注意运用艺术教育的“创造性”

审美、艺术的是个性鲜明、注重创造性品质的活动,艺术家生命力的持久性和极高的作品层次就在于他的独创性,而艺术欣赏也要求接受者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审美能力就是一种创造力。艺术教育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也就意味着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与一般逻辑思维的创造力不同,它偏于感性,往往在瞬间发生;它是一种诗化的哲思,是一种顿悟,是在生动的直觉形象中把握世界的真谛。获取这种创造力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它们是自然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礼物”。它们是一种“半成品”式的、有待使用者自己的创造进入其中的东西。这种东西,如果你去使用和组装,它就有;如果你不去使用和组装,它就没有。用一句更有哲理的话讲,眼睛和耳朵其实是一种有待实现的能力、有待发掘的潜力、有待完成的任务、有待点燃的智慧。“有待”这个词,表示上述东西都不是现成的。它们就像地下深层的石油和淡水,你不去发掘和开发,它们就永远隐藏着。这种“能力”、“潜力”、“任务”、“智慧”的发掘和开发,实际上就是对创造力的发掘和开发。虽然每个人都有眼睛和耳朵,面对同样的景色和音乐,有人能看到和听到其中的意味,有人却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来说,音乐再美,也无法听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艺术和艺术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就是要把每个人的眼睛和耳朵的潜在审美能力唤醒、点燃、开发、提炼、发展,凭借艺术的创造力去获得更多的美和感悟。实践也证明,审美能力的开发,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爱因斯坦以其“美学的、直观的”方法研究出相对论,麦克斯韦对对称形成美的赏析纠正了法拉第的电磁理论,开普勒受其家乡和谐曲的启迪提出了行星运行轨道公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③可见,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新世纪的大学生,专业知识是必备的,但基本文化素养同样不可或缺。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和取胜。艺术教育对于完善高校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普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和开展艺术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普遍接受的是重分数轻能力的应试教育,大都忽视艺术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艺术知识匮乏,文化修养欠缺等状况较严重。因此,高校要为学生们补上这一课,运用好艺术教育的“辅德性”、“益智性”、“创造性”等特点和手段,使学生充分受到艺术教育和高雅艺术的熏陶和影响,在学习中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欣赏情趣,培养良好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化品味,从而具备更全面的文化素养。如今,“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研究之旅”等活动的开展,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艺术课程被列为限选必修课程等措施的施行,都可视为高校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所作的尝试与努力。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必要手段。同时,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师资、设备等各方面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艺术教育任重而道远,各位同仁志士需一起努力,把当代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真正纳入科学的轨道中去。

注释:

①贺拉斯.诗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155.

②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

③李范,张公武.谈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6).

参考文献:

[1]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上一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传统文化 下一篇:试析“8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