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学应凸显音乐审美的层次性

时间:2022-08-20 05:20:18

欣赏教学应凸显音乐审美的层次性

摘 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体验是学生进入音乐的途径,任何一个音乐学习的阶段都必须以音乐体验开始,以音乐体验结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发各种身体的感官系统,积极的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关键词:审美情绪;审美要素;审美内涵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情感人,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教师要充分重视音乐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感觉和自我体验的客观规律,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每个音乐老师都了解审美体验的重要性,但如何将真正的“审美体验”有效地落到实处,却还缺乏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本文以音乐审美情绪初体验、音乐审美要素细思辨、音乐审美内涵巧融汇三个方面就欣赏教学的层次进行探讨。

一、先感知后认知――音乐审美情绪初体验

“对于音乐作品中的有表现力的品性,从非概念的角度观察时,才是真正的审美体验。”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要遵循先体验后概念的原则,要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把其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并看重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设计1]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的第二乐章,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音乐。乐曲采用较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通过描绘两岸美丽景色以及风俗人情,表现了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引子

1=G 6/8

两只长笛用递进的手法连贯不断地演奏,和着弦乐声部和竖琴的拨奏,犹如涓涓溪流和岩石中不断滴落的水珠。我们以“表现怎样的音乐形象”为教学点,通过作品的创作特点来体验。

1、 初听音乐并思考: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意境?

2、 学生交流后回答:幽静、寂静……

3、 复听音乐并体验:能用手去表现这段音乐吗?它表现了怎样的线条?适合怎样的音乐形象?

4、 分析交流:用手指间细小的曲线来表现涓涓细长的小溪流水……

[教学设计2]

主题

1=G 6/8

6/8拍、弱起小节、连续的“X X X X”节奏使旋律宽广并具有很强的律动感,将深情、奔涌向前的沃尔塔瓦河呈现在我们面前。

1、 初听音乐并体验:同样用手,你会以什么动作去表现?

2、 分析交流:用手臂带动手腕,指挥式的方式。

3、 出示曲谱,请同学们关注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听老师用LU哼唱,并用刚才的手势作律动:它又是怎样的音乐形象?为什么?

4、 分析交流:,宽广、奔涌向前的大河形象,因为连续不断地、推动感很强的节奏。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上述案例中同样是表现水的音乐形象,用身体的律动去表现,用手的不同位置去对比体验,更能深刻地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呈现,使学生在感知音乐理解作品。因此,当学生面对一首不熟悉或无法引起共鸣的作品时,教师不是要求学生马上从作品中获取各类音乐要素的名称,更不能在脱离聆听、体验音乐的基础上讲解音乐要素的作用,而是想方设法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去感觉、去捕捉音乐要素和表现形式带给我们的内心体验。

二、由联想到验证――音乐审美要素细思辨

音乐是一种富有丰富想象力的艺术,音乐欣赏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但是脱离音乐要素的想象就达不到音乐欣赏的本意。音乐作品中各种节奏、力度、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是音乐分析时所必须涉及的。在体验音乐要素的表现魅力时,通常都会碰到是先理解音乐要素还是先感受音乐形象的问题。所谓音乐要素先行是指面对一首作品,我们往往会采用设问的方式让学生聆听并思考:音乐的情绪如何?旋律有什么特点?什么乐器演奏?力度、速度如何变化?而音乐形象先行则是当音乐出现后,不是先去找什么概念,先让自己细心体验音乐的情感、形象、情节,大胆地阐述自己的体验、感受,然后一起分享分析音乐中的要素,并归纳知识点。或者是对音乐的标题进行想象,之后再来体验音乐。在音乐形象的层层深入的感受过程中,学生的体验积极性和参与度高,始终浸润在音乐之中,从音响出发,不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达到理性分析的高度。

[教学设计3]

《沃尔塔瓦河》中四个音乐片段赏析:林中狩猎、水仙女的舞蹈、乡村婚礼、峡谷激流。

在欣赏前,我们让学生先从自己的经验积累中联想并针对每个音乐片段的重点发挥想象,之后把自己想象的画面与同学进行分享,最后在聆听音乐时,体会自己的想象与作品的表现是否吻合?如:

1、 林中狩猎,问:“你能想象它的画面是怎样的?如果要用代表性的乐器,你会选哪种乐器?”

2、 水仙女的舞蹈,问:“这个片段你觉得意境是怎样的?”

3、 乡村婚礼,问:“在婚礼的音乐中节奏会有什么特点?”

4、 峡谷激流,问:“你觉得这段音乐的气势会怎样?”

依照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音乐审美的理性认识,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贯穿对乐曲的音响感知、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引下,达到更高级更深刻的阶段,而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作品的某种抽象的结论上。

三、因实践获共情――音乐审美内涵巧融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视听感受就能接受知识约65%。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发各种身体的感官系统,积极的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设计4]

《沃尔塔瓦河》一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方面是通过作品的欣赏,学生能从力度、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从情感价值观方面则是通过作品欣赏,学生能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厚重感,深刻感受作品的潜在内涵。基于以上分析,我在作品的全曲欣赏部分作了以下设计:

1、 音乐的选择上采用索尔蒂指挥的捷克交响乐团的视频资料,这位有着“英国爵士”之称的指挥家以他既严谨又风趣的风格带领学生走进音乐。

2、 每个音乐段落可以用分段聆听体验过的方式呈现,也可自由发挥,教师也把在欣赏音乐过程中体验到的关键性词语写在黑板上。

3、 通过表格为音乐作品排序,使学生在关注音响方面上升到理解作品的曲式。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调动身体的各部位,既使学生用律动的方式参与聆听,又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音乐声中展开充分的联想,特别是最后部分沃尔塔瓦河主题再现时,我看到了一位学生情不自禁的挥拍,那一刻,我知道他是真正地融入到了音乐中。

《体验音乐》一书作者认为:“首先,音乐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令人愉悦、实实在在的,它充满情感,富有理性。体验音乐就是为学生和教师找到分享音乐乐趣的方法,教师在音乐的体验中将充当表演者、欣赏者、作曲家或分析者,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分享音乐经验,而且可以随着学生的成长提高教学能力。”像本课,学生所有体验音乐的方式都是在教师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自主地、发自内心的表达出来。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也曾提出:音乐教学首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所有的官能参与体验,其次才是获得知识和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音乐体验的价值就是让学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陶醉,所吸引,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情智互补,在音乐学习中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 《体验音乐――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 [美].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著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下一篇: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