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音乐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20 04:56:46

城乡音乐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应试教育,而音乐教育则是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可以培养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甚至增强思想素养。然后,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城乡之间的音乐教育体系仍然存在一些差异,无法保证乡村音乐教育的普及,影响到乡村素质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育;城乡差距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53-1对我们来说,音乐几乎在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电脑甚至走在路边,都有可能会有音乐来刺激我们的听觉。从小就听着音乐长大的我们,可想而知,音乐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而良好的音乐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开始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然而,如今城乡之间的音乐教育资源配置却极为不合理,城乡之间音乐教育差距过大,可能会导致城乡居民素质修养的差距,进而阻碍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所以本文针对于城乡音乐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一、 城乡音乐教育现状

在城乡音乐教育中,首先是设备上的差距,一般在城市中,教育设备都比较完善,音乐教育都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有配备良好的音乐设备供学生使用,帮助学生来学习和了解;而农村音乐教育中因为资金原因,可能根本没有或者很少有多媒体教室,这些教师根本不舍得或者不足以用来给学生上课,而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没有多媒体教室也许根本无法进行教学。

其次,城乡之间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一般城市中各学科教育的课程都是经过严格安排的,除了老师生病、事假,基本不会有调整,就算调整但课程总数却不会少,该上的课还是会上完;而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因为音乐教育不是考试、升学的主课,所以,一旦到了学业紧张的时候,音乐课就有可能被数学、语文课代替了,甚至包括美术、体育、劳动课等等都会被取代。

最后,城乡之间音乐教育中师资力量的差异也非常大,一般在城市中想找到一名高质量的音乐老师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城市中音乐教育质量都相对较好;但是在农村,因为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多老师不愿意去到乡村学校教书,从而使乡村处于缺少音乐教师,甚至没有音乐教师的尴尬境地,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取消这门课程或者变的空有形式,没有实际作用的课程。

二、 解决城乡音乐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重要性

音乐的主要作用是陶冶情操,而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素质的培养,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同步发展的。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调节竞争的学习生活,调节和疏导学生心中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淤塞,因为学生一般认知还未成形,良好的音乐教育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性情。

其次,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左右脑的均衡发展有很大帮助,相对于善于逻辑思考的右脑而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的左脑,这对于长期学习语文、数学、化学等知识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备的调节课程,充分挖掘人体的智慧潜力,也有益于学生学习生活。

最后,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因为任何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果没有感情为基础,都是无法起到任何作用的,而音乐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通过音乐来树立学生的理想,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音乐中寻找到鼓励和共鸣。

三、 实现城乡音乐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对策

对于乡村音乐教育来说,教师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决定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对于音乐教育不够重视,那么无论多好的教学设备、多完善的师资力量也不足以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因为音乐教育关系到的不止是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涉及到思想境界、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等,关系重大,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所以需要各级领导对于乡村音乐教育设立审核制度,确保乡村音乐教育是在正常进行,而不是被其他“主科”替代。

(二) 改善学校音乐教育设备条件、环境条件

乡村音乐教育设备环境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校领导还不够重视音乐教育,随着对音乐教育认识的提高,学校自然就会将资金使用在设备之上。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一来是为了提升教育水平,增加学生认识以及有兴趣,二来良好的教学环境还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高质量教师愿意过来教学。只有良好的设备基础,才能保证音乐教育的高效的展开。

(三) 提高学校师资力量

如何拉近城乡之间音乐教育的差距,资源配置是关键,首先是不能因为学业紧张和忽略了音乐教育,影响学生素质的提升;其次是乡村基础设备不完善或者音乐师资力量不足而影响教学。在教师足够的重视和学习良好的设备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政府的鼓励政策或者学校更好的待遇来吸引高质量音乐教师来乡村工作,平衡城乡音乐教育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苏同芳.浅谈农村与城市音乐高考生的对比[J].东方青年・教师,2012,(12).

[2]蒋李彬.浅谈城乡中学音乐教育的差异[J].神州(下旬刊),2013,(03).

[3]刘琰.浅析偏远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城乡差异[J].才智,2012,(09).

[4]田向弘.缩短城乡中小学音乐教育差距的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2010,(02).

作者简介:

荣豫川,女,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人,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上一篇: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实践与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课堂活动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