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钹灯旗相融的背灯挎鼓道具

时间:2022-04-04 09:26:15

摘要:赵县背灯挎鼓乐舞有多种道具,鼓是其中的重要角色,鼓并非一种,有大鼓小鼓之分,且鼓槌也具有自己的特色;除了鼓,还有一些铜质的打击乐,如镲、铙等;背灯是背灯挎鼓乐舞中最为与众不同的一件道具,最能反映这种乐舞的本质特点;旗帜是背灯挎鼓的重要道具,有很多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旗帜;

关键词:赵县;背灯挎鼓;乐舞

中图分类号:J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81-1背灯挎鼓是流传在河北赵县南寺庄村的一种传统型乐舞,2009年已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种融乐器与舞蹈、道具与一体的乐舞形式,道具是背灯挎鼓从事“演艺”与表演的先决条件,“道具的使用可以极大地丰富舞蹈的艺术语汇,增强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加强运动人体的动态表现从而完成舞蹈者内心世界及感情的表达”。研究背灯挎鼓这种传统型乐舞,不能不关注其道具的特点及运用。背灯挎鼓的道具主要包括鼓、钹、铙类的“响器”以及灯、旗类的用具。笔者结合实地调研所获得的资料和感受,分别研究和介绍之。

一、 背灯挎鼓之鼓

鼓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它既是一件乐器,往往又具有道具的功能。

(一) 大鼓

该乐舞活动共有四面大鼓,其中最大的一面直径1.5米。其他三面鼓的面径在1.2米左右。这些鼓的鼓帮呈红色,上面均带有“背灯挎鼓”的字样。这些大鼓有时是两个人敲,一边站一人,两人相对而站;有时四人敲,两两相对。他们有着同样的鼓点,共12番鼓点,而且有12个名字:凤凰单展翅、凤凰双展翅、金龙闹海、万马奔腾、喜鹊登梅等。大鼓的作用是引导前边的表演队,它的鼓点决定着整个节目的节奏快慢和动作强弱。

(二) 小鼓

挎鼓表演所用的小鼓数量很多,以最初村里支持的12面为基础,还有表演团队自己出资购买的,加在一起已经数不胜数了。这些小鼓两边系着红绸子,每一面都有八、九斤重。表演艺人杨进生老人把小鼓两边的红绸子抖落开,很熟练的系到腰上,还没敲起来,喜悦的表情就挂在脸上,我感觉这些艺人的表情跟道具就像连到了一起,不需要训练,只要行头一到身上,表情马上就出来。

(三) 鼓槌

在南寺庄的仓库里,摆放着许多鼓槌。这些鼓槌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底部都系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大的是敲大鼓用的,相较其他鼓槌粗而长,顶头还是弯曲的。小一些的是小鼓用的,与大鼓鼓槌不同,它们都是扁的,而且要竖起来敲,这些扁的鼓槌在小鼓上敲的声音响亮又清脆,而大鼓槌的声音就沉闷、不清脆。这些鼓槌直接决定着敲出来的音量和音色。

二、 背灯挎鼓之铙和镲

在背灯挎鼓的表演中,还有一些铜质的打击乐,如镲、铙等。这些铜质的打击乐属于队伍前边的表演队。铙、镲的尺寸主要有两种,一种面径在40厘米左右,另一种在20厘米左右。敲击时,既要拍出节奏,又要突显出舞蹈动作,还要与小鼓队有队形上的交流和变化。它们所承担的是活跃现场、制造热烈气氛作用,是鼓队编制的关键一组。拍铙的人站在大鼓一边,与大鼓的节奏相呼应。

三、 背灯挎鼓之背灯

背灯是背灯挎鼓乐舞中最为与众不同的一件道具,其样子很特别且漂亮。它有一个长长的灯杆,长90公分,主要是将其背到脊背上。在这根灯杆上分别有两截红绸子,中间的一截绕过脖子交叉于胸前,然后再系到腰后;底部的绸子绕到腰前固定。灯杆的顶端向前弯出一截,长约15公分,顶头挂着的就是主角――“灯”了,位置正好在头顶上方。这些灯笼直径20公分,灯笼顶部加有五个绒球,一个较大的黄色绒球在灯笼中间,其余四个小的呈红色,围绕在大个的四周,里边有一个灯泡,自备一个带电池的小装备,开关在灯杆上,演员只要手往后一伸就能够着,可以控制其开关,非常合理。

四、 背灯挎鼓之旗帜

旗帜是背灯挎鼓的重要道具。它有很多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大旗。主要是起标志性的三角旗,呈红色,其中两个边做成了锯齿状。此外,还有四面黄色的缎面旗。这些黄色的缎面,也是三角形的,两边还分别垂下来一条长长的布条,使得旗子霸气十足。这四面大旗只有在正式演出或比赛时才用,由表演团队打头的队伍擎举伍。除了这四面打头的旗,表演队伍中间还有一面大旗。这面旗的面积最大。黄色旗面,底部有龙的图案,相当贵气,旗上印着“中国赵州南寺庄村背灯挎鼓”12个大字。这面大旗高擎于队伍的中央,使得场面宏大、振奋人心。很显然,这些旗帜在队伍里是不可或缺的,它们都是背灯挎鼓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①鼓王争霸赛是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推出的一项特色文化品牌。自2003年创办,每届都有几十支鼓队数千名鼓手参赛。因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受到文化部社图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华鼓乐大会组委会和省市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驻石家庄各大新闻媒体均参与报道。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廖敏.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鼓”[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02).

[3]董雪.浅析道具在民间舞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

作者简介:

康柳,河北传媒学院表演系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形体教学与研究;

郭掾,河北传媒学院表演系教学秘书。

上一篇:对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体操教学中保护与帮助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