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8-20 02:28:43

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被称为刺激经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三驾马车。文章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三大需求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关键词】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经济增长;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的变化,经济方面的表现尤为显著,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340506.9亿元,特别是近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而且比较平稳。从需求结构的角度来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作为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强大动力,被称为刺激经济和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我国经济增长的背后主要是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结果,而不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结果。因此,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探讨这三大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有利于深入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吴绪亮、国斌(2002)运用协整理论分析消费、投资和GDP的关系,认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投资的作用大。李远莉(2009)认为消费和投资共同主导深圳市长期和短期的经济增长,两者贡献度合计达到80.2%,从紧货币政策主要影响投资进而不利于深圳经济增长,因而促进消费提升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伍戈认为在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的应对方面,内需(消费加投资)的贡献和拉动对经济复苏发挥着主导作用,净出口对GDP贡献率和拉动的短期变化与经济结构的长期调整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仅是从三大需求的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使是综合考虑三者与GDP的关系的研究,也仅限于某个地区。鉴于此,本文以1978~2009年我国消费、投资、出口和GDP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借助于误差修正(ECM)模型来分析三大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

二、指标的选择和模型的构建

1.指标的选取。从需求的结构来评价,笔者选择使用的宏观经济总量指标是1978年至2009年的年历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形成总额(I)和出口额(NX)以及最终消费(CON),样本数据全部取自中国统计出版社历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与此同时,笔者为了将指数趋势转换为线性趋势、消除异方差,从而便于做弹性分析,因此需要对各变量取对数进行分析,记LNNX、LNCONS、LNGDP和LNI分别代表处理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分析的输出结果全部由Eviews6.0实现。

2.模型的构建。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了著名的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该计量经济模型具有一种特定的计量经济形式。模型的基本思想是:若每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就会认为这些变量之间会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则这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就是在相对 的短期波动过程中的不断调整下得到实现的。实践上通常是由两步完成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的:第一,通过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的方法,得到各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以求出协整系数,运用这种协整关系来构造误差修正项;第二,我们将误差修正项当作一个解释变量,和其它反映短期波动的解释变量一起联合建立短期模型,也就是误差修正模型。鉴于此,我们考虑到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特点,同时为了动态分析消费、投资、出口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反馈关系,采用误差修正模型。

三、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由于选取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消费(CON)、资本形成总额(I)和出口额(NX)4个变量都是时间变量,而大多数宏观时间序列具有趋势特征,所以为了避免由于时间序列非平稳性而带来的称之为的虚假回归现象,就需要对各变量进行进一步的单位根检验,并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平稳性的特征。这里采用扩充迪基——富勒(ADF)检验法,模型如下:

式中:ε■为白噪声;为一阶差分算子;t为时间趋势;m为滞后阶数。原假设为H0:β■=0,也就是序列y■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若序列y■经过d次差分后,具有平稳性,就称该序列为d阶单整序列,表达为I(d)。笔者采用麦金农(Mackinnon)临界值来判断时间序列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单位根,并进一步运用AIC准则来确定最优滞后阶数。具体检验结果如下:

变量检验形式ADF检验临界值Prob.结论

说明:(1)在检验样式(C,T,L)中,C、T、L分别表示所设定的检验方程含有截距项、时间趋势项以及滞后阶数,N主要是指时间趋势项或不包括截距项;(2)D表示一阶差分;(3)*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从变量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4个时间序列变量的自然对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都是不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在1%的显著水平之下都表现出平稳的结果,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一阶单整的I(1)序列。所以4个时间序列之间的变量满足协整分析的必要条件,我们就可以以此建立起协整方程对此进行协整分析。

2.协整关系检验。通过分析研究,虽然时间序列LNNX、LNCONS、LNGDP和LNI全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但是其有可能存在着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而这种可以反映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的线性组合就是协整关系。笔者使用Johansen检验的方式方法对多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进一步的协整检验,来判断这种协整关系是否被这些序列之间所反映。得到的结果如下:

零假设:协整向量的数目特征值迹统计量5%显著

水平检验的临界值P值

由以上的最大特征值统计量,也就是p值,可以得到检验结果:本系统至少存在着1个协整关系可以在5%的显著水平下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在笔者研究的数据之间LNNX、LNCONS、LNGDP和LNI四个标准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我们选取准化的协整向量,就能得到下面的协整关系(注:括号内的数值为对应系数的标准差):

通过该协整方程笔者认为,经济增长与资本形成、最终消费、出口之间确实存在着长的期均衡关系。就长期而言,我国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额的自然对数的系数为正,表明它们对GDP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从LNCONS、LNI、LNNX和LNGDP的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形成乘数最大的是资本,消费次之,出口的乘数则表现的很微弱,这充分表明我国GDP与资本形成、最终消费之间在变化率上存在着显著的速度均衡关系,不过与出口在变化率上的存在关系不是十分的明显。

3.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表明LNGDP与LNCONS、LNI、LNN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故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如果认为模型ΔYt=βΔXt+ut是存在的,那么均衡时的Y值应该为Y*,设Y*=f(X)。如若Yt与Xt是I(1)的序列,而且Yt和Xt之间是协整的关系,协整向量就是(1,-α),这样就可设Yt*=f(Xt)=αXt,因此就有:ΔYt=βΔXt+θ(Yt-1-αXt-1)+ut。我们把此种类型的设定定义为: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即为ECM,Yt-1-αXt-1就被叫做误差修正项。根据上述理论,选择最优阶数为3,去掉不显著的变量后,建立本文所用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根据ECM的误差修正模型笔者可以得出,该误差修正模型不仅仅可以说明投资、经济增长、消费与进出口之间的短期与长期的动态关系,并且之间的关系是是负的反馈机制,这说明说明系统将自动调整对于长期动态均衡水平的偏离指标;显示系数为-0.75,这就表明偏离方向与调整方向的方向相反,且调整力度小于1。最终消费关于GDP之间的长期弹性表现为0.92,这表明从长期来看,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最终消费,GDP便会上升0.9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每增加1个单位,GDP便会增加0.44个单位。

四、结论

笔者在文中运用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1978年至2009年间我国的资本形成、最终消费以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得出结论,笔者认为:

我国的消费、GDP、出口和投资序列之间存在的4个变量为非平稳序列,不过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一阶差分是非常平稳的。在我国存在着经济增长与各个相互的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虽然这种均衡关系偶尔也会存在偏离现象,不过笔者认为这种偶尔的偏离关系仅仅是暂时与随机的,并且这种偏离状态会在经济运行机制的作用下很快会重新的回到均衡状态。

笔者运用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经过分析得到结论:资本形成与最终消费表达出来的信息显示它们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十分显著,不过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就相对小多了,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技术含量低,这就导致了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会在短期内带动劳动、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能释放和规模扩张,不过长期、简单、低水平的循环投资不但非常不利于我国现实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而且对经济增长的效率来说也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产业技术水平升级、优化当前的进出口产品配置等因素,在我国当前的对外贸易中需要特别重视。

参 考 文 献

[1]吴绪亮,国斌.国内生产总值、投资与消费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6):45~51

[2]李远莉.三大需求对深圳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比较研究[J].岭南学刊.

2009,(5):119~124

上一篇:促销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企业总部经济集聚的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