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祥的反思远离公关是非,最优的出路在哪里?

时间:2022-08-20 12:18:30

龚文祥的反思远离公关是非,最优的出路在哪里?

如果给你1万元,就为让你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一条倾向于360或者方舟子的微博,你干还是不干?

龚文祥选择了拒绝。

“360跟方舟子打架,京东跟苏宁打架,在这些事件当中,微博的广告收入是最多的,有人甚至愿意出5000到1万发一条微博的价码,让我表达一下立场,但我都拒绝。”为了保持自己微博作为自媒体的中立,龚文祥在所有的电商大战和舆论口水战中不接受任何一方的广告和公关稿。“立场太偏了,会影响到它的媒体的属性。”

龚文祥的第一单微博生意是叫卖自己整理的电商PPT营销资料。“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共成交50单,销售额25000元,微博私信补充又卖了25000元。”

一天5万,让他开始考虑尝试利用微博实现商业价值,不过当时是将微博作为销售渠道,而不是自媒体。今年7月,他辞去了任职一年的华强北在线副总经理的职位,成立深圳触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职微博创业。

创业三个月,龚文祥确认了一件事:“个人自媒体这个模式是可行的,一方面保持了内容的发展,一方面从商业化角度也能够保证一个体面的收入。”

但持续性的问题也很快凸显。龚文祥在微博中把自己推到台前,个人在电商行业中的威信与微博盈利密切相关。如果把广告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自媒体的容量毕竟有限,广告在其中占据多大的比例,是否会伤害到自媒体的中立与公信力?这些考虑让他在拿到第五个客户时便不再接受新的广告生意。

广告还是公关,内容还是平台?每一个选项上都有自媒体人的探索,他们在不同的方向上寻找着自媒体的最优出路。

命系广告收入

自媒体人的现实尴尬

“大家因为信我才天天看我的微博,所以自媒体不仅仅有广告的效应,还有就是我个人的信用。”龚文祥的微博现有10万粉丝,在此之前,由于他经常率先一些互联网尤其是电子商务业内的独家消息,也能给出许多对行业的独到分析,让他成为微博上的电商达人。他自己分析, 2万是传统企业的电商,2万是B2C的专业人员,1万左右是电商的VC。受众是媒体价值的所在,粉丝的定位让他的微博成为一个更有针对性的自媒体,触电的商业模式就是帮客户在这10万个粉丝中打响知名度。

现在,他每天更新“触电报”,梳理当日电商圈内要事,结合“麻辣点评”。同时他的“触电会”每周组织一次10个人的聚会,参与的全部是电商企业的管理者,这些都不是“赚钱的生意”,龚文祥把它们当作“免费服务电商兄弟,积累触电的人气和影响力”的方式。

在接单上,龚文祥不接散单,只签年度协议。现在他手头有五个电子商务服务商客户,能够维持每月十几万块的收入。对于广告在微博中的比率,他认为10%是可以被粉丝理解的,所以他每天写50条原创微博,广告不能够超过5条,“再多的话,微博就没有价值了,人家觉得太商业化”。因为控制广告的比例,虽然他的微博广告公开报价是1000元/条,但现在“给钱也不发”。

这样一来,作为一个自媒体,龚文祥已经看到它发展的天花板。

他把自媒体分为两类,一种诸如“电商行业”、“电商头条”、“电子商务那些事”的文摘式,粉丝并不知道这些微博是谁做的。另一种就是“蛮子文摘”、“触电报”、“云科技”,是薛蛮子、龚文祥、程苓峰等这些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人站在前台。在他看来,如果是文摘类的自媒体,就不会有广告的限制。

“两种自媒体都有它的利和弊。像我们这种,个人冲在前台,靠个人的个性去吸引关注,但是危险性会比较大,因为个人的操守或者性格、脾气,说错话就会被攻击、打压,很容易失去自媒体的公信力和粉丝的信任,而且在广告上也必须克制自己。而文摘式的个人自媒体是传统媒体式操作,可以不受限地接广告,有更多商业化可能,不过因为没有一个有号召力的人站在前台,会影响到这个媒体的个性化、碎片化。”

微博营销的广告收入现在是龚文祥唯一的收入来源,这是自媒体发展中比较尴尬的一幕。“我们在形式上是个人自媒体,或者说社会化营销的前端,社会化营销应该有很多的创新,有新颖的形式,既保持营销的效果,又能保持独立性,但是我们在商业化方面又回归到了传统媒体的老路”。比如他的“触电会”每周会组织10个传统企业电商负责人聚会,这在现阶段只能是增强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能直接变现。

咨询式培训是龚文祥正在培育的另一个商业模式,也就是把有经验的电商高层职业经理人聚合起来,通过自媒体平台的人脉分享,面向电商创业者进行管理培训,能产生收入,又能产生社会效应,但这还在思考阶段。

中介生意的构想

陷落“被工具化”?

今年7月,龚文祥在自己的微博上了一则“项目推荐”:“中国最大的化妆品社会化电商草莓派项目公开融资,推荐理由:1.团队靠谱,只要团队好,最终可以做成事情;2.真实坦荡靠谱:是我见过数据全部真实的唯一商业计划书;3.数据靠谱,草莓派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标准。公开融资400万美元出让25%股份。有兴趣的VC可联系我发商业计划。”

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有30多家VC向他索要商业计划书。按照行业内2%的提成,如果能够达成投资,龚文祥也会拿到可观的收入。“如果真的是一个好的项目,我可以同时向2000多个VC去推荐,成功的可能性就会非常高。”

类似的还有人才推荐。龚文祥现在每天都在发简历,据说已经成功推荐了30个电子商务的总经理、总监或者副总裁,如果按照年收入30%的猎头费来计算,这一项一年应该有200万的收入,但他现在做不到收费,“没有公司化运作,也懒得去跟踪人家是不是录取了”。

“你要真正地做到收费,就要提供服务,必然要有相应的中介经纪服务,一步一步地去跟踪。”比如对接资本与创业项目,就得涉及到从商业计划书谈判,到达成投资协议,才能赚到这几百万、上千万的中介费。自媒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线下运作,背后一定要有一个团队去跟踪,但现阶段龚文祥只能依靠自己的影响力、人脉或者资源,无法实现投资中介和人才猎头的商业价值,他十分无奈地说,“这类生意不强求,重在撮合双方,太功利性质的项目,不适合自媒体现在”。

但他确定自己一定会走上这条路,“随着个人自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会有合适的时机让我走出这一步。特别在电商行业还处于朝阳产业的趋势之下,一年有那么一两个项目推荐成功,就比现在的收入要高很多了。”

但这似乎与传统中介公司的经营方式没有差别,同时与自媒体的定位似乎有些背离,自媒体最后只能被工具化,扩大个人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某种增值的工具。

与资本的暧昧试探

前景不明朗的规模化

但凡有机会,龚文祥总是乐于和其他电商个人自媒体碰碰头、聊聊天。最近他刚刚牵头了华南电商微博大号的聚会,他还筹划着搞更大规模的“电商微博圈”聚会,他在微博上简单地分了分工,华南的@电商行业、@电商报、@网店运营那些事儿,以及触电报由他自己来协调,华东的@电子商务的那点事等,由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来组织,华北地区则有@EC品牌观察、@电商经理人联盟、@电商头条等,他还希望再丰富这个圈子的名单。

龚文祥有一个设想,将电商微博大号整合起来,为公司或产品做推广。“前十名的电商微博加起来真实有效的粉丝差不多有100万,已经足够覆盖整个行业了。大家以这种集群的方式共同构建一个新的、大的自媒体出来。我们以个人公信力为支撑,制造微博上集体发声的力量,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这些电商自媒体人已经建立了群,定期聚会,保持着紧密的沟通。龚文祥透露,对于整合,如果能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保障,多数人无疑很支持。“电商自媒体当中有许多人是兼职做,如果有投资,他们愿意辞职专门做这个事情。”他说。这需要资金,需要资本或者第三方来整合。

虽然有投资方对此感兴趣,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达成任何意向。“投资方担心风险,自媒体是依附于个人的,个人毕竟不是完美或者不是100%正确,肯定会有很多缺点,也有说错话的时候。以我自己而言,占据‘电商微博第一个人自媒体’这个位置,每天会遭受不同的攻击。自媒体极有可能被攻击下来,攻击下来以后就是什么都没有了。”

目前对电商微博感兴趣的VC,主要是已经投资了一些电商企业。“他本来投了十几个电商,已经投了几千万美元,可能只花几百万就有一个媒体替这些电商说话,对他们(投资方)来说是很划算的投资。”但这对自媒体们来说却并不一定有利,“资本投资电商自媒体更多的是考虑到它的附加价值,而不是考虑这个生意本身能够做多大”。

要不要进行公司化运作,还是坚持纯粹的个体户方式?单兵作战还是集群作战?龚文祥自己也在犹豫摇摆。“有投资方进来以后,很多事情就不能自己说了算了。另外,公司一大,又是几十个人一起,想起来就头大,虽然是一个大的事业,但是就少了自媒体的自如。到现在我还没有想清楚。”但他并不会轻易放弃在这个方向上的探索。

对于规模化整合的前景,龚文祥也心存忧虑。“整合以后这个生意能做到多大?几个亿、上十个亿是不现实的,至少短期两三年之内我自己都没信心。”

远离大战的是是非非

最优的出路在哪里?

龚文祥提醒电商行业前十名的自媒体人,“不该赚的钱千万不要赚,不要介入纷争,不要介入有纷争的广告,打大战的时候不要去任何一方站队,你一旦表达一下立场,就会影响到几十万粉丝。”

这是自媒体人比较纠结的境遇。保持自媒体独立的媒体属性,不被某些机构、力量豢养,这是龚文祥希望坚持的。所以,他的微博上将广告明码标价,并在微博上公开哪些是广告。

但他所拒绝的却是现在看来最有物质诱惑力的。而且,即便是坚持自媒体人独立属性的他,所构想的“整合微博营销资源”,似乎也脱不了“养草根大号”的嫌疑。

龚文祥曾在站长大会上高呼,“过去十年是淘宝创业的时代,现在是微博创业的时代来临。通过自媒体摆脱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自媒体可能会成为你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他身边的现实状况是,绝大多数小有名气的电商自媒体人,都是以兼职的状态在干自媒体的活儿。虽然利用的是碎片化的时间,但势必要牵扯一部分精力,在内容上也会碰到供职机构的话题,这时候你是职业经理人还是自媒体人?因为他们的职位不是特别高,目前矛盾还不明显。

龚文祥坚持认为自媒体人只适用于部分人创业。

“如果是在某一些专业方面有一定建树的人,本身有一定的行业经验、人脉或者影响力,做这个是合适的,你在微博上面的影响力已经足以支撑你的收入,哪怕是单枪匹马,至少收入不成问题,额外可以享受到打工没有的自由。”但他不鼓励一些纯粹做媒体的人投身到自媒体,他认为媒体人本身的经验、资历或者眼光,很难在专业领域达到一定水准,仅用媒体的方式去做,最终会走不长久。

“以个人形式运作,成本最低,收入可以最大化。对于我来说,每个月如果有十几万的纯收入,就算是自媒体取得了成功。”但是没有可复制性,龚文祥希望继续围绕这一新的传播形式做一些探索,“目前这个阶段的表现形式未必就是成型后的自媒体生存方式,我觉得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去培育。”

上一篇:没有钱包的时代 移动支付 布局暗战 下一篇:乐天崛起三大电商平台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