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联网实验室建设初探

时间:2022-08-19 10:06:11

高职院校物联网实验室建设初探

摘 要:物联网是一新兴产业,高职院校是应用型人才输出的重要主体,高职院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实验环境。本文从物联网的特点、相关技术及发展前景入手,探讨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建设物联网感知实验室,为高职院校物联网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P391

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从新的经济增长点到政府支持鼓励的一系列措施,从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到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都可以看出物联网在当今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地位。物联网并非新技术,而是将现有的传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各种技术的高度融合。作为培养市场需求人才的各类高等院校,职业教育院校及培训机构,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及课程,或在现有专业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建设物联网相关实验室,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实验室建设的核心理念、特色、内容等方面对感知实验室的建设提出符合我院实践教学需求方案。

1 实验室建设核心理念

物联网实验室在教育行业的地位无容置疑,但目前各个学校实验室的发展存在着偏重单项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实验课程实用性不强,并且多为验证性实验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把握发展趋势,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提出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实验室解决方案,其意义在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学校竞争力,其建设和发展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充分体验、激发兴趣,应用为先、提升能力,三个层次、全面覆盖”。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培养定位不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学生对于科研、开发等方面基础相对薄弱,因此,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应突出在应用层方向。

2 实验室建设特色

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从“感知校园”到“感知实验室”。所谓“感知实验室”,一方面突出物联网是感知网络,是物与物之间的网络;二是突出学生感知实验室环境,在真实环境下去实践,去学习。在进行感知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该着力改变实验室环境,改变实验建设思路。高职院校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首要问题是要激发学生兴趣,而兴趣主要来源于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感知到物联网的存在,而不能空洞的去讲如何去应用,如何去验证,而是当指令发出物体后,能够目睹其结果,让大家感知到网络的作用,电脑、网络和实物联系在一起的效果。因此,物联网感知实验室的建设应该体现“在现实中学习、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等特色。

3 实验室建设内容

3.1 实验室系统组成

感知实验室由智能安全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锁门禁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制冷取暖系统、通风控制系统、除尘控制系统、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智能家具控制系统(窗帘控制系统、窗户控制系统、电视控制系统等),智能识别与条码系统、智能供电系统五个子系统组成。

智能安全系统:进行身份识别与认证管理,非法用户进入时报警,刷卡或指纹识别系统进入实验室、开启管理设备,以及对实验室设备及人员动作情况进行监控;以及电子标签识别功能,对室内设备设施出入实验室进行监控。

环境控制系统:利用温度、温度、光等传感器对环境进行全面感知,根据环境探测结果,启动制冷取暖系统、通风控制系统、除尘控制系统、智能灯光控制系统等,对室内环境进行全面控制,以达到理想的环境状态。

智能家具控制系统:通过电脑、遥控器或手机对家电、门窗等进行控制,体验物与物相连的效果。

智能识别与条码系统:对室内设备进行电子标签标注,以便于管理与使用。

智能供电系统:在物联网应用中,网络传输是以传感网络为主体,在传感网络中最大的难题是供电问题,节点分布分散,难以实现有源电源,在实验室内部可采用有源供电。

3.2 实验室系统功能

认知与体验功能:物联网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大家对其非常模糊,通过对整个实验室的体验,可感知到物联网的存在,物与物相连的整个过程以及智能控制的实现,提高学员对物联网的认知能力,明确物联网领域实用性所在。

系统集成化功能:绝大部分物联网实验室是以实验箱或实验台为主体,只能进行模块化的实验,系统集成化低,缺乏关联性。在本实验室中,可进行集成化系统的开发,提供系统化教学方案,能使学员了解系统开发的整个流程,整体设计理念与思想,实用性强。

多功能化:在此实验室内包括智能安全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智能家具控制系统、智能识别与条码系统以及智能供电系统,通过对这些系统的使用与验证性开发,能够培养实用性多方位人才。

三层覆盖功能:利用传感器、RFID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无线传感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使用电脑、遥控器或手机终端设备进行控制,三层覆盖,实现数据采集、网络传输、终端控制过程系统化。

3.3 实验室系统工作流程

本实验室是一个全面感知、全智能控制的实验室,人员进入时进行身份识别,身份正常允许进入,关闭报警系统,启动供电系统,对室内设备进行供电,进入全面工作状态;感知设备启动,进入全面感受知,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控,根据环境情况来开启灯光、通风、除尘、排湿、取暖、制冷等相关设备,控制室内环境。

室内人员可通过电脑、遥控器或手机等对室内所有的设备(电视、空调、窗帘、窗户等)进行控制,体验智能控制效果。监控系统对其进行全面监控,保证设备设施安全。

人员离开实验室,智能控制系统将自动关闭实验室,关闭门窗,关闭供电系统,开启警报系统。具体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4 结束语

物联网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它必将成为中国及世界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它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特别是作为直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尚不完善,实验室建设几乎都是实验箱式的实验环境。因此建设感知实验室是物联网教学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梁湖辉.高职院校设置“物联网”专业可行性探讨[J].成人教育,2011.

[2]冯秀彦,朱昊,张红瑞.浅析多媒体技术在远程技术教育中的作用[J].成人教育,2011.

[3]陈玉兰.基于CC2420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节点设计[D].东南大学数学学院,2006.

上一篇:探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分层次教学 下一篇:浅议对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