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主题活动“我住的地方”

时间:2022-08-19 05:58:29

浅谈中班主题活动“我住的地方”

【摘 要】论文主要论述了活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游戏是幼儿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提出了幼儿是如何通过游戏来学习知识的,总结了当前幼儿园游戏的一些特点,同时还提出了当前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总结概括出了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因材施教 活动 交流

一、主题活动名称

我住的地方(中班)

二、主题活动时间安排

大约三周

三、主题来源

进入十月,班里幼儿经常和我聊起这样的话题“妈妈昨天带我去买衣服,让我自己挑选喜欢的衣服”“星期天爸爸和妈妈一起带我去逛街了”“我妈妈最喜欢去我们小区外面的美容院”“老师,为什么马路上要有那么多红绿灯,我爸爸开车一会儿停、一会儿停,开也开不快”。显然幼儿与父母一起外出时,会对看到和经历过的许多事情萌生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涉及幼儿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

其次,还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效果会更好,随着幼儿活动水平的提高,需要更为丰富的充实的活动空间。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的发展起来,幼儿活动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中班幼儿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其有意行为开始发展,游戏活动中的自我表现水平逐步提高,他们愿意去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去参与各种活动,学习欲望高涨。总之,幼儿不断开拓的生活面以及不断提升的生活能力和思维水平,为其广泛接触周边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并为形成作为社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行为规范打下了基础。

因此,我们以幼儿近阶段的关注点或兴趣点为切入口,根据整合相关教材中的主题形成了新的主题:“我住的地方”。这一主题也与大班主题“我们的城市”有一定的关联度,能够为幼儿升入大班后开展这一主题积累前期经验。我们试图通过情境区域活动,建构游戏,激发幼儿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兴趣,萌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主题目标

(一)能用简单的方法初步发现环境和交通等生活设施对人生活的影响,对周边环境产生亲近感。

(二)愿意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拼装、制作和绘画,激发想象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环境与区域游戏活动

活动一:参观小区商店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对小区里各种商店感兴趣,体验小区商店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2. 了解小区商店的类型及所售卖的货品,尝试为小区商店起名字。

二、活动准备

让幼儿熟悉小区周边环境;照相机。

三、活动过程

(一)明确参观要求,引起兴趣

1. 提问:早上来园的路上,你看到小区里有哪些商店?

2. 介绍参观地点、参观要求(内容、礼仪、安全等),了解商店用途和商品种类。

(二)幼儿实地参观

(三)交流与分享

1. 集体交流参观时的所见所闻。

2. 尝试给商店起一个合适又好听的名字。

活动二:学会购物

一、活动目标

1. 能大胆运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

2. 会准确使用购物用语购买物品。

二、活动准备

事先与小区商店联系,明确配合要求,每个幼儿自备两元钱,照相机等。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购物兴趣

1. 出示小区地图,认识小区商店的标志和位置。

2. 告知幼儿购物要求。

3. 分发付款:这是多少钱?可以干什么用?

(二)现场体验,学会购物

1. 幼儿自选喜欢的物品。

2. 幼儿与营业员沟通,购买物品。

(三)交流经验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养成独立活动的行为,增强他们与外人的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五、活动反思

进入中班,幼儿的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再对老师言听计从,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幼儿想象有意性水平逐步提高,他们会想象自己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因此我这次主题活动就是让幼儿有一个自我表达和创作的空间,同时,在游戏中幼儿和同伴之间的交流变多了,这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可能参与其中,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因为这些游戏贴近现实生活,所以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进入成人世界的适应能力。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幼儿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对游戏中用到的道具,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准备,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幼儿在活动中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开始探究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进行分类比较,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让幼儿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幼儿热衷于这些活动,也是从他们最早开始介入成人世界的活动――逛街入手,通过区域活动、集体活动和建构活动,注重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以顺应幼儿的学习特征,逐步让幼儿适应社会,真正的做一个社会人。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自我评价评估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