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时间:2022-08-19 04:42:52

让自主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官:贺老师您好!2013年11月,在深圳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自主识字(流派)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李虎的“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带给我很大的触动。

李老师的这项实验是用游戏字卡的方式,让学生在翻翻玩玩中识字。游戏中把同音字或音近字进行组元,配上相应的图片,让孩子进行图片联想记忆,进行同音字类比发音记忆。在这项实验中,6岁左右的孩子,在60~150天内,仅从常规教学中匀了1/9的时间(每周一节课),自主识字可达2000~2500个,超出常规教学3到5倍。

这样的实验有目标、有规划、有配套工具,最关键的是学生识字量的提高非常快,我的班级可以进行这项实验吗?

贺:引进一项实验,最好先理性地分析一下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

官:我们班的现状是这样的: 一是我们班现有36人,在上学期的期末识字测评中,有的孩子只会认227个字,还没达到教材规定的400字的量;有的孩子已会认1600左右的汉字。学生的基础识字量差别较大。二是班级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较好,近一半的学生已经能进行自主阅读,一部分孩子在亲子共读中,也爱上了阅读。但也有七八个孩子受识字量的影响,还不能进行自主阅读,他们把阅读当成苦差事!

贺:我对你们班进行自主识字的实验有以下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整合。也就是针对你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比较好的情况,对游戏字卡自主识字做改良。崔峦说:“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记个大体可,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所以要使学生记住所学的汉字,就必须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课外阅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你需要找到识字和阅读的结合点,以识促读,以读促识!

第二个建议是评价。心理学指出:“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中闯星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如果你的学生没有持续自主识字的动力,那是因为你缺少了自主识字的评价体系。

官:其实,我也很欣赏“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里的“闯关评价”方式。因为这一方式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但是由于我班学生的识字基础差别大,我担心仅仅是“量”的反映会让原本识字量不多的孩子变得自卑,对识字更不感兴趣。

贺:正因为如此,我建议你能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既能直观反映孩子识字量,又不至于让孩子在“量”上因差距而感到自卑的评价工具。

官:贺老师您好!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套自主识字评价工具。

贺:这套评价工具是如何激发不同基础孩子识字积极性的呢?

官:这套评价工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专用识字册》,二是自主识字《成长手册》。

在《专用识字册》里有2500个常用汉字,按笔画排列。是不干胶形式,可以撕下来粘贴。

在自主识字《成长手册》里有五个不同的级别,分别是:“识字标兵”“识字能手”“识字明星”“识字英雄”“识字大王”。每个级别又分十个星级。每个级别里留有500个空格,每50个格子为一个星级。

由于学生都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我们让学生先到《专用识字册》中去找一找自己认得的字,然后把自己认得的字撕下来贴入自己的《成长手册》里。学生每认得50个字,就获得一个“星级图章”。每认得500个字就上升一个“识字级别”。由于每个孩子认的字不一样,就不存在“横向”量的比较,只要孩子有收获,这一周比上一周有进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目前,这套工具已投入使用。但是如何持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这一方面,我仍没有找到解决的途径。

贺:要持续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兴趣,你还需要做系统的“自主识字”课程规划。也就是说,学生的“自主识”,也需要老师的“帮和扶”。你可以做以下尝试:

根据《成长手册》开展系列自主识字活动。

(一)我是小小侦察兵(识字前测)

让孩子扮演侦察兵角色,到《专用识字册》中去寻找自己已经会认的字,会认的字就粘贴到《成长手册》里。“识字侦察兵”游戏贯穿在整个“自主识字”活动中。在识字前测(也就是第一次使用)时,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起点。在以后的自主识字过程中,当孩子新认得一些汉字后,又到《专用识字册》里侦察,找到自己认识的字后粘贴到《成长手册》里。如果孩子以为自己新认了一些字,(其实之前已经贴到《成长手册》里了)但在《专用识字册》里没找到,可以建议孩子在自己的《成长手册》里也玩“识字侦察兵”游戏。这样既避免重复,又促进了孩子在《成长手册》里与自己之前认的字反复见面。

(二)我是生活大侦探(生活识字)

孩子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凡是在生活中涉及到汉字的地方,都可以识字。如果新认得的字在《专用识字册》里有,就直接撕下来,贴进去。如果在《专用识字册》里没有,就请家长帮助写在《成长手册》的格子里。

(三)我是识字小灵通(主题识字)

由老师带领学生开展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在主题活动中识字。如:运动主题、姓名主题、阅读主题、文化主题。在主题活动中认得的字也积累到自己的《成长手册》里。

(四)我是阅读小博士(阅读识字)

继续开展班级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在阅读中整体感知汉字的音形义。

官:贺老师您好!在您的建议下,我们全年级学生都加入到了这项自主识字的活动中。目前,家长和孩子的反馈都非常好。梧梧的家长说:“以前只是感觉孩子会认不少字,但不知道‘量’。孩子在玩了几次‘识字侦察兵’后,发现自己认得了2308个字,真是太惊讶了!”珊珊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上学时年龄较小,识字‘量’不大,在这次活动中,孩子很自信,因为,她认得的‘懿’字是小朋友都不认识的,所以,她并不会因为‘识字量’比别人少而难为情。”

在“我是识字小灵通”主题识字活动中,我们结合校园缤纷体育节进行了“运动主题”识字,通过亲子互动、办体育小报等方式,学生对“田赛”和“径赛”项目有了了解,同时也认得了不少跟运动相关的汉字。

我们在“汉字文化”主题中探寻汉字的历史和美。以瑞典作家林西莉的《汉字王国》为依托,学生在阅读一个个汉字故事的同时,感知中华文化。如“为什么人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之为‘龙头’?”学生兴趣盎然。

当识字与阅读进行整合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在语境中,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就不再只是对字音和字形的简单机械记忆,他们已经开始逐步建立词汇的模糊概念并尝试运用。有一天,教室里飞来一只小虫子,小朋友都大声叫嚷起来。这时,7岁的图图对大家说:“在小虫眼中,我们已经是庞然大物了,请不要尖叫,吓到小虫子了!”“庞然大物”是教材中未出现,日常口语里少有听到的词。它来自于阅读。

贺:很赞赏你们的尝试!希望你和年级里的老师能做持续的研究,如果能做出相应的操作手册,那么你们自创的适合学校实际的“自主识字”将造福一方孩子!

上一篇:难忘我的启蒙老师 下一篇:用心感受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