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法在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19 03:27:56

混合式学习法在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高等有C化学是药学类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必修课,在教学中运用混合式学习法(Blended-Learning)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探讨最佳学习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法;研究生教学;高等有机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78-02

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即数字(化)学习,1996年起源于美国,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1,2]。但E-Learning学习者在学习时会感到缺少人际交互,易产生厌倦情绪,缺少角色扮演活动等不足,而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课堂教学在社会性、互动性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所以Blended-Learning(混合式学习)就此产生。Blended-Learning是将传统的课堂式学习和E-Learning的优势相结合,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

高等有机化学是药学类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着重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机理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极具创新性的学科[4],是基础有机化学的深化和提高。开设此门课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外,还需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反应机理的基础上,独立分析各反应过程,从而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此,笔者在进行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Blended-Learning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以改变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专”轻“博”、重“讲授”轻“讨论”、重“理论研究”轻“能力培养”等问题。

一、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无论何种教学模式,教学的效果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术前沿,让学生时刻掌握一些前沿科技知识,尤其是关于高等有机化学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这样不仅让学生从前沿知识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更有利于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当前,普遍适用的研究生课程教材并不多,一般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参考有关教材和学科发展前景自编讲义。笔者在选取高等有机化学内容方面坚持以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为中心,讨论有机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定量关系,并根据我校药物化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和药物合成等方向的特点,在课程内容选择中除了重点讲授分子轨道理论、重排反应、芳香性理论、碳正离子、碳负离子与自由基等有机反应中间体外,还参考有机合成领域最受欢迎的March所著的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高等有机化学)原版教材,选择有机合成等方面的内容。以上内容的学习能够为本校药物化学方向研究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理论基础。良好的理论基础可以更加提升学生将来探索更高科研高峰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一生受益。此外,在课程学习中适当增加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新进展的简介,诸如近年来的诺贝尔化学奖、特氟隆的问题、有关C60众多反应、新性能产物的发现、离子液体、结构奇特的新型分子及有机化学在医药中的应用等专题。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更能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和新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创新思维。

二、优化教学方法

不论本科教学还是研究生教学,都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传递―接受”的单向灌输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根据Blended-Learning模式,探索了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采用传统课堂“精讲”的模式,如结构理论就是本课程的难点,要讲深讲透,这对于理解后面的化学反应规律和化学反应机理具有很大帮助。而对于反应和合成部分,则探索E-Learning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法[5],即将研究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负责某个项目,教师在课上只是讲重点、列提纲、提问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于网络查资料,准备PPT,并在课堂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项目的准备是精心设计的,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这样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这比学生获得更多的书本知识要重要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本,重点关注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永无止境的,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更好地为学生做好服务。

通过课堂研讨,教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使研究生发现知识的薄弱点或盲点,以便课后及时补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课堂讨论,也可以发现研究生的兴趣所在及走向,以便调整教学的计划。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研究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对新知识发表不同的观点并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习惯于以批判的观点审视一切,敢于挑战权威,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质疑精神。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抛弃恐惧心理,让质疑精神得到充分尊重,并在质疑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论据。教师在鼓励的同时,让学生自己讨论此观点的进步意义,从而让课堂氛围变得和谐和轻松。

此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课堂教授的学生的表现不如在课堂上解答问题的学生,这就表明当学生被动听课和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时相比较,后者对内容的掌握比简单给出问题和答案要好得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回答了明确的疑问后会提出下一步的关键点,这对测试学生的学习重点,对他们进行形成性评价非常有帮助。还有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例如目前药物合成中常出现的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完善教学考核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对师生学习和教学的检验[6]。笔者认为考核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搭配,而最重要的目的是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给予恰当的评价。

笔者对以往研究生课程一般都采用闭卷考试进行考核的方式进行了改革。采取确定题目撰写某个有机化学前沿方向的综述性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的方式不但使学生对高等有机化学的某个前沿方向较为深入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在查阅、总结文献、撰写调研报告、阐述自己的观点等方面得到实际锻炼,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而任课教师通过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可以给出成绩,这也对任课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论

通过Blended-Learning对高等有机化学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探索,主讲教师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教授了科研方法,而且着重培养了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塑造了他们的科研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实践证明,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创新精神得到了塑造,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否学生在混合式学习法中获得的知识会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尚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与教学者、学习者的不同而导致无法比较。

参考文献:

[1]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J].中国电化教学,2002,(2):8.

[2]何克抗.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J].中国电化教学,2004,206(3):5.

[3]祁爱华,罗义.浅谈E-Learning与传统教学[J].福建电脑,2006,(5):125.

[4]杜灿屏,刘鲁生,张恒.21世纪有机化学发展战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穆瑞珠.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1):120.

[6]崔玉,仲倩,杨小凤,等.主讲制下“多师合授”高等有机化学教改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4,137(3):34.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策略研究与探索 下一篇:腹痛还是胃痛?从常见症状教你初步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