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背景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探索

时间:2022-07-29 03:29:14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背景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探索

摘要:教育事业是兴国之本,承担着为社会发展输送大量优秀人才的重担,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后,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尤为必要的,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采用更容易令人接受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管理成效。“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在高职教学管理中,有助于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构建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本文主要就“以人为本”理念背景下的高职教学管理进行分析,寻求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教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13-02

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由于其自身特性,具有服务教学、导向教学和评价教学的作用,教学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实现预定目标。伴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对教学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个人目标、促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等。由此看来,加强“以人为本”理念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研究是十分有比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以人为本”管理核心理念和内涵

人作为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的支持,在管理工作中占有核心地位。“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实践依据,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为了培养一批更加优秀的人才,要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上,还需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中实施此种教育理念,应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提升教学管理成效[1]。

在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在教学管理中构建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结构,强调人文关怀、启迪智慧,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创造能力。在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入强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大的认同,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院校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着重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同时还应尊重师生所享有的权力,充分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促使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各方面需求都能够得到合理的满足。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中,强调操作的个性化,教学管理体现人文关怀,满足师生的利益需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整体功能布局方面,都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带给学生别样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2]。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实现

1.“以人为本”下创新高职教学管理制度。在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有助于创新现有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促使管理内容更具创新性。高职教学管理制度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充分突显柔性管理的原t,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由此,为了确保高职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尤为必要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传统教育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转变以往的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3]。此外,还可以大力推行弹性学制,突显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特点,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讲师,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模块,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可以获得更高的学习成效。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广泛应用在教学管理中,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建立完善的教务管理校园网系统,在网络平台上注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提升高职教学管理水平。

2.“以人为本”理念构建管理模式。在高职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更好的满足教学要求,更加注重对教育活动的控制,自上而下步调一致,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模式化。这种管理模式在最初应用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管理秩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事业同样需要创新和完善,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输,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新知、科技文化和人才素养的全面发展,高校与其他社会组织学术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就高职院校而言,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工作而开展的服务性工作[4]。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教学管理则是一种前沿管理模式,主要强调职能的协调和服务,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协商,听取学者意见,促使广大教师职工能够深入思考,规范自主行为活动,优化工作流程。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树立服务管理的意识,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完善现有的服务管理制度,摒弃以往的控制管理模式,整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这三方面,形成新的管理体系,在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谋求长远的生存和发展。

3.在“以人为本”下丰富教育活动内容。教学活动是当前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大量的专业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一方面是传递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则是育人的功能。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做好服务工作,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故此,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拥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所学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人本理念下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评价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机制。在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中,应该着重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理念,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整合,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方法,并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主要的评价内容,以此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主体性评价应该注重对教育资源的整合,除了依靠外部的监督和控制外,更要依靠学生主体自身的意识和能力[5]。评级过程是一种民主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价值多元化,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充分发挥评价机制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反思的意识,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5.人本理念下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人本理念下,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十分关键的,主要是由于很多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岗位实践,从事岗位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较强,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6]。这就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教师自身的高素质能力和个人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带给学生更大的积极作用。“以人为本”理念强调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从物质、精神层面上予以重视,创设条件来激发教师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及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教育培训活动,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强化教学管理质量。

三、Y论

综上所述,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志平.“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2(17):47-48.

[2]曹志平.“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探索[C].//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12:310-312.

[3]周青.现代企业培训理念对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3,12(3):50-52.

[4]陈佩玲.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探索[J].中国市场,2016,8(14):159-160.

[5]王会莉.英国BTEC课程教学模式的引进对我国高职教学的影响[J].职业教育研究,2014,31(6):95-96.

[6]程喜荣.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14(4):84-86,110.

上一篇:高校科技论文撰写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 下一篇:《中药安全用药导论》的慕课建设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