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研修”模式初探

时间:2022-08-19 01:00:49

教师“校本研修”模式初探

摘 要: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反思总结能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互助交流能发挥群体的智慧力,专家引领能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提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关键词:本研修;反思总结;互助交流;专家引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13-03

校本研修是现阶段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既能促使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研究方式进行深入剖析和深刻反思,引导变革;也是教师学习方式、历练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现代教育体制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

我校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思考――实践,对校本研修的基本模式获得了较深入的理解。

一、“反思总结式”研修模式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这一轮新课改要求教师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

自主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自主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形成反思的人格特征,具备反思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保障,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自主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有三种。

(一)笔记反思

这是教师最基本、最直接、最方便可行的反思方法。我们平时所写的教学札记、教学随笔、教学日记、教学后记等都是笔记反思的形式。我校要求教师每周把自己教学中的得失成败、喜怒哀乐,诸如学生的倦怠、课堂推进的艰涩、教学环节的不流畅、教学目标的未落实、教学方法的不恰当等教学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反思成因,探究改进和解决的方法。长期坚持,我们受益匪浅,教师每周交上来的反思是我们的宝贵教学、教育资源,经教导处批阅、整理,最后再返给教师,继而组织交流、共享,促进互助、共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

(二)交流反思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分析他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师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能少走弯路,节能减耗。这种反思可以使教师从自我封闭状态中解脱出来。许多教学名家常说自己的“名师”是听出来的,其实这是他们虚心学习他人课堂教学之长,善借他山之石的结果。

在区教研室、交流培训科的引导下,我校教师大都已获得了2~3次走出去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大大开阔了眼界。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裕华区的骨干力量,在评优课、素质赛活动中屡获殊荣。

(三)音像反思

用摄像机全程实录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后再以旁观者的角色来观察、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语言等等实施状态,这是教师教学行为反思的一种高效手段。能较客观地对诸如课堂讲授时间的多少、讲话的音调高低、体态语言是否得体,以及学生听课的反映、群体和个体的情绪状态等等作出评价。

自主反思型研修模式决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列举的形式和内容,而且还有很多层面,诸如关于教学思想的反思、教学理论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学会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二、“互助合作”研修模式

同伴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互助合作在校本研修中是使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基本途径。同伴合作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帮扶式的互助

帮扶式的互助即学校的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老教师帮扶新教师;学校制定帮扶和跟踪计划,指导教师进行备课辅导、听课评课、教学设计的指导等等,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二)研讨式的互助

研讨式互助分教学实践研讨和专业理论研讨,这种形式须有计划地进行,否则将处于无序的状态。

1.教学实践研讨。此即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确立每周的研讨专题,教师事先围绕确定的专题,写好书面材料,研讨中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据、研之有得,以确保研讨的有效,也为集体智慧的展示提供舞台。

2.专业理论探讨式。它能使新教师在互助中由浅层的交流向深层专业理论转化,是实现、弥补专业引领不足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和一种重要手段。在具体操作中,可体现为“课改沙龙”活动、教育创新论坛、课改理论学习心得交流会、每周推荐一篇有指导性的文章用以共研共享等等活动形式。

(三)合作研究式

教师的研究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有多个教师来共同承担某项任务,根据需要进行分工。这种合作也是同伴互助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更为高级的互助。

三、“专家引领”研修模式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离不开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基层一线教师的研究如果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引,往往囿于低层次的反复,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不利。同样,专业研究人员离开了一线教师,其研究也容易形成“高原缺氧”,失去研究的生命力。因此,教与研、研与修是彼此共生、互惠的,只有专业研究人员与基层教师真诚合作,建立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才能营造出研、修相长的文化氛围。高层次的专业引领能使校本研修脱离低水平重复,避免“萝卜煮萝卜还是萝卜”的弊端,让教师得到最大可能的收获。专家引领可采取三种方式。

(一)聘请教育专家做专题讲座

针对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我们每个假前都会邀请教育专家到本校进行专题讲座。专家对新课程的理解、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有其独到的见地,让教师们近距离地与专家接触与交流,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论水平。

(二)进行新教师培训

对新上岗教师的校本研修,只要有条件,我们都要请专家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从内容和方式上提高新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以使新教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平时实践中不可能接触到的最新的理念和知识,促使他们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从而更好地付诸教学实践。但是,由于时间短,这种教育理论的培训往往只能“满堂灌”,也只能使一些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的教师在短期内产生一定的新鲜感,而对其教学行为的改善、提高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以致有的新教师还是效法一些老教师的老方法来教学。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让新教师的实际案例与专家的理论相结合,让新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论融入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和运用教育理论。

(三)网络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去年,我校建立了学校网站,引领教师的阅读、学习,并与每位教师的博客进行链接。博客是教师教学反思的好工具,通过博客,教师不仅可以随手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记录教育、教学行为,并且还可以与周围同行乃至专家进行群体交流,共学先进理论。这种公开的交流方式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的共享、交流、协作和发展的优势。由于我校高效地网络学习成效,被命名为“石家庄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四、“教育科研型”研修模式

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往往更有实效性,更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校本研修中教师以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行为,既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所以,让教师走教育科研之路,不失为一种向纵深处发展的新的策略。教师的教育科研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案例研究

学校要以“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案例研究为载体,以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课程实践为目标,广泛展开课例研究活动,按照“发现问题、确立主题(方案设计)、形成课例(行动实践)、阐释课例(交流讨论)、集体诊断(自我反思)、形成新例”这五个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围绕一个教案、一节课、一名学生,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延伸,进行系列实践和反思活动,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实践智慧和专业化水平。

(二)问题研究

教学实践过程是教师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要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优化“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研究过程,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梳理,筛选个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采取课题研究行动,落实课题研究内容,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例如:我校在课改试验工作中,对新课程实验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和困惑,如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把“对话”当“回答”、把自主变成自流、合作学习的形式化、探究的泛化、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和筛选,确立指向课改实践的“三维目标和谐统一的研究”、“如何克服无效提问的研究”、“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研究”等,开展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将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有效地实现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优化,激发了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信心。

总之,我校经“实践――思考――实践”,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和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使全校教师对校本研训获得了较深入的理解,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全方位的变革,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和研究与使用额统一,其反思、总结发挥了教师的创造力,互助交流发挥了群体的智慧力,专家引领发挥了理论的先导作用,从而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促进了教师专业提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上一篇:学校如何打造名师团队 下一篇:关于学习高中数学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