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8-19 10:33:07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研究

一、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性分析

1.中职学生的专业选择与择业现状

2008年9月,笔者从普通高中调入椒江职业中专,担任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班里的学生虽然当初选择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上计算机课时并不认真。询问之下,笔者惊讶地发现,原来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之所以选择计算机专业,是因为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玩电脑游戏,而并不是真的喜欢计算机。后来,这批学生毕业工作了,笔者对他们的毕业去向进行跟踪统计,发现只有不足10%的学生在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还有将近50%的同学在毕业一年后接连跳了3次槽。据调查,在求职市场上,中职学生屡遭“淘汰”或自行“离职”的情况并非少数。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对学校7个专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具、电子电工、计算机技术应用、空中乘务、文秘、国际贸易)的26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专业选择与专业了解程度状况的调查(表1)。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中职学生毕业后择业的不稳定性与当初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以及对职业的了解不足,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中职学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因为倘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得到老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育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避免这类事件发生的。

2.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我校8个专业26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调查。

调查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当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的分析,以引起中职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改进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定位并设计自我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增强其学习的有效性。以下是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1)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了解。

根据调查统计: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尚处于任其自然发展的状态,缺乏有意识的规划。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仅有21%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地知道需要规划职业生涯,有79%的学生不清楚职业生涯规划。可见,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足够的认识,且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较弱,急需学校加强教育与引导。

(2)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模糊。

由表3中的数据可知,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仅有5%的学生对自己未来有非常详细的规划,22%的学生有简单的规划,对未来没有规划的学生占了73%。同时调查还发现,学生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是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在学习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为时过早,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走进社会后自然会做的一件事。

(3)学生自我认识严重不足。

表4的数据表明,相当多的中职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明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自己与职业需要之间存在的差距认识不清。如73%的学生,其爱好主要集中在上网、游戏、聊天上,这也反映出当代中职学生受网络的影响较大,而对自身知识、能力存在的不足认识不够,以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放松自己。值得重视的是,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自己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定出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人职匹配理论。

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种职业需求与个人特长匹配相当的职业。“了解个性―分析职业―实现平衡”被视为职业选择三因素。“三因素”模式被认为是职业规划的经典原则。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最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个人能找到与其人格类型重合的职业环境,其次则是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近的职业环境,应尽可能避免选择与其人格类型相斥的职业。

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遵循这一选择理论,指导学生了解并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分析社会需求和职业环境,然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抉择。

三、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进行指导的对策分析

1.对在校学生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职业生涯普及教育

以省编教材《职业道德•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对在校学生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职业生涯普及教育,指导学生分析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需要等各种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客观的环境因素,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步骤及方法。

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包括:认识自我资源、分析职业机会、明确生涯选择、制订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等五大环节。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了解自我、发现自我,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指导学生运用自我反思法和SWOT分析法对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分析职业机会就是要充分认识与了解外界的工作环境,了解各种职业的发展状况,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职业机会分析的多种途径,如互联网、报纸杂志、人才市场、顶岗实习和职场人士访谈等渠道;明确职业生涯是在知已知彼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确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路线,指导学生运用平衡单方法作出职业生涯决策,设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在明确了生涯选择后,再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始行动,在执行规划过程中保持动态适应即做好评估与反馈工作。

2.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专业学习及社会实践相结合

专业课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主方向。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本专业中感受职业。我们多次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人才市场等地参观、考察,使学生多了解社会、近距离接触职场。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到适宜的相关岗位进行培训锻炼,增强其专业能力和职业针对性。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以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面对面交流,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接受学生的咨询,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3.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学校目前在各年级已大范围地开展职业辅导课,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全校学生都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笔者所在班级首先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在学生完成初稿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师生“一对一”辅导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特征,“一对一”师生交流探讨形式有助于增强指导的针对性,使每个学生过关,然后修改定稿。而对少数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困难的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职业咨询。

4.多平台宣传与多渠道激励相结合

首先,利用校园网、黑板报、广播台及校园刊物等多种平台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广泛宣传。

其次,以国家教育部开展的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调动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开展“我的职业生涯设计”征文比赛和以“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技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把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中职学生生涯规划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黄彩萍.职校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李军凯.北京大学:职业指导“顾后瞻前”[N].人民日报,2007(6).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浅谈技工学校班级目标化管理 下一篇:某办公大楼中央空调的选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