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时间:2022-08-19 09:47:50

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摘要: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发症

1 研究目的及目标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通过制定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首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列为对照组,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首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列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通过头颅CT或MRI确诊为颅脑损伤的患者。排除标准:入院时已进入深昏迷状态,双瞳孔散大者除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以及治疗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一般资料

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7—68岁,平均(37.3±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8例,中学及以上10例,大专及以上2例,发病2—10小时入院;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8—61,平均(28.1±8.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0例,中学及以上14例,大专及以上6例,发病1—9小时入院。

2.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遵医嘱输液、止血、降颅压、抗生素皮试、生命体征观察,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师,做好术前准备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进行常规护理外,实施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干预。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及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5 早期护理干预方法

2.5.1 心理应激的干预

护理人员应关心鼓励患者,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环境、主治医师、治疗费用及疾病愈后、日常生活及各通道管理要求等,使患者及家属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2.5.2 预防脑疝

(1)保持室温20—22℃,湿度60—70%,减少探视,陪护人员保持安静,避免不良的环境刺激。(2)绝对卧床休息,行床上大小便,根据病情取平卧位,头偏一侧,抬高床头15°—30°。(3)在颅脑损伤早期,不宜过多搬动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使用止吐剂,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和吸痰时机,尽量减少吸痰次数。(4)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诱发因素,嘱患者勿用力排便、剧烈咳嗽,躁动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5)维持输氧管通畅,充分吸氧2L/分。(6)遵医嘱正确使用脱水剂及利尿剂,严格掌握剂量和使用时间。(7)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认真观察病情并记录,及时处理颅内压增高问题,防止脑疝发生。

2.5.3 预防应激性溃疡

(1)应及早评估患者有无频繁的呃逆、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溃疡先兆症状的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2)在伤后观察12h,病情无加重,可酌情进食,少量多餐,逐渐增加,应选用高蛋白质、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饮食。(3)有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2—3天内禁食,予补液,每日液量1500—3000ml。(4)鼻饲前需观察胃液量、颜色及大变量、色泽、次数,并及时送检,一旦发现有消化道出血征象,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5.4 预防肺部感染

2.5.5 中枢性高热的观察

2.5.6 预防电解质紊乱

3 研究结果

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研究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讨论

4.1护理人员应关心鼓励患者,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环境、治疗费用及疾病愈后、日常生活等,以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悲伤等心理问题,并向病人家属介绍同类疾病且已治愈的病人,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及家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如眼神、表情、手势等。

4.2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降温过程中,应将生命体征、呼吸功能、消化系统等护理内容作为早期护理重点,制定及实施合理的监护方案,随时发现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合常规基础治疗,使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治疗效果最佳,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4.3由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伤后因其本身病理生理改变和脱水药物的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变化,建立静脉通路后,输液以胶体溶液为主,迅速协助医生给患者吸氧,并快速建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检测手段,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4.4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防治重点是消除应激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注意减少胃酸,增加胃粘膜屏障,加强监护,这样才有利于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达到治疗目的。

5 推论及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上不仅要对患者意识、瞳孔等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和记录,做好呼吸道、消化道、各种引流管、导管的护理,还应通过系统性护理干预,尽量减少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本研究运用早期干预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预防电解质紊乱等方面采取了正确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并发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赢得抢救时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对于急重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干预性护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雪,朱京慈.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2

[2]王慧琴.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15

[3]李佳薇,董爱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1.21

作者简历:刘琼(1979.7--),女,在陕西省西乡县人民医院眼科工作,护师。陈真利(1977.8--),女,在陕西省西乡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工作,护师。

上一篇:活血化瘀方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临床研究 下一篇:牙槽嵴较平型的老年全口义齿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