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22-08-19 09:15:24

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适应畜牧业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在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等方面聚焦发力,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加快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供给体系。通过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0年,畜牧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改善,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1需要坚持的原则

1.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遵循市场规律,增强生产经营主体改善供给的责任意识和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由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科学组织生产。同时还要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引导广大生产者积极开展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坚持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相结合

坚持农牧对接、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规划统筹,立足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养殖,努力实现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1.3坚持创新发展与开放发展相结合

供给侧改革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创新驱动,推广先进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完善畜牧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坚持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把畜牧业产业集群招商作为主攻方向,突出引进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加大对特色和高附加值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构建外向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1.4坚持龙头带动与产业集群相结合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拓展产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2落实五大工作措施

2.1在结构调整上下工夫

一是优化畜牧产业布局。确定产业发展优先顺序和区域布局,科学规划畜牧业主导产I示范区和特色精品产业示范区,择优扶持推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升级。加快粮草畜循环,大力发展以牛羊生产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积极调整粮经饲种植比例,实施“粮改饲”试点,引导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料作物种植,加大秸秆饲料化开发利用力度,积极推进种养业有机融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划定限养区和禁养区,推进畜禽生产向玉米主产区、环境承载能力强、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转移。调整优化屠宰行业产业结构,遏制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逐步形成以现代屠宰加工企业跨区域流通和本地屠宰企业供给并重、流通有序的产业布局。二是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牛羊生产,稳定发展猪鸡生产,积极发展肉驴、鸭鹅、蜜蜂等特色产业。在肉牛生产上,大力发展包括种植青贮玉米、母牛繁育、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配送等方面内容的肉牛全产业链开发模式,满足市场对中、高档牛肉的需求。在奶牛生产上,积极推广全株玉米青贮+苜蓿以及全混合日粮技术,大力发展集牧草种植、饲养繁育、乳制品加工、营销配送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进奶业三次产业和“互联网+”奶牛新业态有机融合。稳定发展猪鸡生产,在生猪生产上,稳步推进能繁母猪、育肥猪政策性养殖保险。扶持引导大型企业发展生猪产业,大力推广“大型养猪企业+家庭猪场”模式,加强饲养与屠宰环节产销对接,探索推广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蛋鸡生产上,引导蛋鸡合作社建设,推进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加强鸡蛋可追溯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推动“保险+期货+信贷+金融补贴”蛋鸡发展新模式。在肉鸡生产上,大力推广规模笼养方式,积极引导肉鸡屠宰加工企业通过重组形成集团,兴办养殖基地,增设熟食生产线,推动肉鸡加工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2.2在产业融合上下工夫

一是积极推进畜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大型加工企业重组形成集团上市融资,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资源,加强技术输出与转化,与科研单位、高校建立科技联盟,研发绿色环保、特色优质新产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鼓励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现代养殖基地,提高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水平。二是依托畜牧业资源发展旅游畜牧业。充分挖掘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验感知场所等方面的生活,培育一批以畜禽生态养殖、居民动物认领、生产流程感知等为主要特点的畜牧旅游点,使旅游畜牧业成为畜牧业新的增长点。三是实施“互联网+”现代畜牧业行动。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畜牧业,实施“互联网+”畜牧业生产、“互联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互联网+”食用畜产品质量安全、“互联网+”草原监督管理、“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行政审批、“互联网+”公共服务等,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效率,构建畜牧业新型业态。四是推进外向型畜牧业发展。积极推进畜产品出口,加强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加大对出口企业扶持力度,推进出口基地建设,提升出口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竞争力;巩固禽肉、禽蛋等出口传统优势,挖掘新的出口增长点。

2.3在科技支撑上下工夫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范保种场和核心育种场的建设与管理。强化种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种源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育引繁推”一体化,建设育种产业化生产企业。二是加大科技对畜牧业的支撑。建立并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公益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解决畜牧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节能保温棚舍、环境控制设备、科学实用圈栏、饲料加工机械、自动饲喂机械、粪便处理机械设备;示范推广畜禽粪便沼气利用及有机肥生产机械化设备,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

2.4在提升品质上下工夫

一是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粪污治理等重点领域内制修订标准,构建畜牧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积极发展无公害畜产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无公害认证。加强无公害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公共品牌培育。二是强化动物防控与监管。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与监测,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制度。依法依规实施动物检疫,简化动物产地检疫流程,优化屠宰检疫程序,保证动物产品动物卫生安全。三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奶业监管成效宣传,重塑民族奶业形象,提振消费信心。四是加强畜禽粪便科学化处理和有效利用。推动标准化生态养殖,支持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设施改造升级,推广高效实用清洁养殖技术和粪污综合利用模式。

2.5在降低成本上下工夫

一是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增强农业供给侧市场主体活力,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变农业生产小、散、弱的格局,实现扩大规模降成本,把生产经营成本摊薄,实现节本增效。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经营成本、流通成本、营销成本。二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加快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畜产品产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多种交易方式并存发展,形成线上与线下、现货与期货、订单与拍卖良性共同发展局势。三是积极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引导发展种草养畜,推进草牧业发展。推进粮改饲试点,推广农作物秸秆青(半干)贮、微贮、氨化、粉碎等加工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

上一篇: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分析 下一篇:商务车型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