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动态Panel data模型

时间:2022-08-19 08:04:42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动态Panel data模型

摘 要:文章利用中宏数据库(MCDB)的我国内地29个省级行政单位1986―2004年的“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建立固定影响的动态Panel Data的消费模型,对地区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东北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中部地区的自发性消费最高;各个地区的消费惯性的影响都不大。

关键词:中国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动态Panel Data模型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058-02

在研究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时,我们一般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建立Yi=d+Xiβ+μi的形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认为人们的消费具有惯性,前期消费水平高,会影响下一期的消费水平。根据这种观点,除了当期收入外,前期消费也很可能是建立消费函数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本文利用中国内地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数据,建立固定影响的动态Panel Data的消费模型,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一、统计数据和模型设定

1.统计数据。本文使用的我国内地29个省级行政单位1986―2004年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取自中宏数据库(MCDB)。其中海南省虽然在1988年才建省,但是由于其独具的地理位置,其统计数据是可得的。重庆市的数据自1996年开始,我们把它归入四川省。自治区的数据残缺,缺少1993、1995、1997、1998四个年份的数据,并且该自治区和其他各省收入和消费习惯不同,因此对这个行政单位没作统计。

本文把以上29个省级行政单位分成四个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六省、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中部六省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湖南、河南、湖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含重庆市)、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此外,在各省数据合并上,我们不能把各省的家庭平均数据简单相加再平均,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和一些数据库,我们也没能找到历年分地区的城镇人口数,于是只能削足适履,用MCDB数据库中历年分地区“城镇从业人员”的数据作为平均权重。此外,“城镇从业人员”数据中新疆和湖南均缺少1986―1992年的数据,我们再参照“非农业人口数”,采取在Excel中添加趋势线的办法,估计了缺少的数据。

2.模型设定。在模型的设定上,依据消费惯性的假设,建立固定影响的动态Panel Data模型(根据经验方法,当T很大而N有限时,固定影响和随机影响的估计结果差异不大)。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CSi,t=αi+βiYi,t+γiCSi,t-1+μi,t

i=1,2,3,4 t=1986,1987,…,2004

其中αi,βi,Yi是待估参数,其中│Yi│<1,并且1代表东部地区,2代表中部六省,3代表西部地区,4代表东北地区。

首先对模型的设定进行F检验。

S1=355841.28877

S2=530058.0096

S3=725225.6427

由此,我们拒绝接受假设1和假设2,说明模型除了存在个体影响外,在横截面上还存在变化的经济结构。我们得到模型设定的形式为:

CSi,t=αi+βiYi,t+γiCSi,t-1+μi,t

i=1,2,3,4 t=1986,1987,…,2004

二、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对我们设定的模型进行差分,得到:

CSi,t=βiYi,t+γiCSi,t-1+(μi,t-μi,t-1)

利用Eviews5.0软件,采用工具变量法(在软件中选择TSLS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估计,分别以CSi,t-2和CSi,t-2作为CSi,t-1的工具变量。根据多次估计结果的比较,我们均假定出现截面异方差,选择“Cross section weight”;同时均采用一阶广义差分克服序列相关性,得到的结果如表1和表2如下。

对比两表,我们发现,两表的估计结果相差不大,说明选用这两个工具变量的效果相当。但是表2中的拟合效果更好,并且更有利于拒绝接受Yi=0的原假设,我们因此以CSi1t-2为工具变量对模型进行估计。首先对表2进行一些说明。在表2的上部分,Eviews给出了估计的因变量、估计方法和样本的信息。根据在第一部分对模型设定的判断,我们认定模型在不同的截面个体上具有不同的系数,且是固定影响。在Eviews5.0下,我们选择了“Cross-Section weight”和一阶广义差分,用来克服会出现的截面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

在表2的下部分,Eviews给出了选择加权与否的结果比较,我们看到:加权前后,D.W.统计量都比较接近2,说明一阶差分有效地克服了自相关;而加权后模型的拟和效果要好一些。

在表2的中部,我们得到了各截面个体的系数和相应的t统计量。我们看到,Yi显著性都比较差。我们把显著性水平提高到50%以上的水平,才能拒绝接受Yi=0,i=1,2,3的原假设。这其实说明,消费惯性假设在本模型中并不显著成立,直接采取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可能会得到更理想的估计结果。但本文不再进一步探讨。

我们在50%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Y4│=0的假设。在此基础上计算出αi的值,利用公式:αi=cˉsˉi-γˉicˉsˉi,-1-βˉiYˉi。把结果整理,得到表3(小括号里的数字表示该系数的t统计量):

三、对估计结果的经济分析

根据模型的结果,我们发现东北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而东部地区排第三;中部地区的自发性消费最高;各个地区的消费惯性的影响都不大。之所以会得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在地区划分时每个地区内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状况各有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论,比如在西部地区,重庆、四川、云南(人口大省)显然提高了整体的经济状况;在东部地区,河北、江苏(人口大省)显然降低了整体的经济状况。

(第一、二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昆明;第三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责编:若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谈电力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 下一篇:协同商务链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