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9 07:22:54

任务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分析了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计与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将该教学法应用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开发,找到更加适合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网页设计与制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116-02

作者简介:王玉,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息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张伟红,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开发、智能决策支持。

《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规定,并指出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

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概述

1.工学结合概念。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有报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社会得到锻炼。实施过程中无法为学生提供到实际企业工作的机会时,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工作情境及任务。

2.工学结合的特点及作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通过参与实际工作考察自身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机会。

二、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开发过程

1.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快速进步、市场的快速变化、各地经济环境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技术更新较快,新的组件、框架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变更教学内容。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础技术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今后的职场需要。

2.课程设计思路。网页设计与制作是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的重要专业课程,实践操作性非常强。学生只需要了解如http协议、网页的回发机制等基本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就能学好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相关技术,非常适合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笔者曾在星广传媒、南北科技、企腾科技等吉林省知名网站开发公司参加企业实习实践工作,我院一直与这些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对网站项目开发流程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与这些公司的项目经理、网站前台设计师的交流,以及对实习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归纳出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工作所需要的主要技术和技能点。通过调研总结出企业需要的技能点,再以“80-20法则”筛选出必要的技能点,将其传授给学生。以项目贯穿的形式组织技能点,同时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动手能力,这样设计的课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满足企业用人需要。

3.项目及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及筛选出的技能点,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划分为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如下表。

4.课程实施过程。整个课程的实施按照所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执行。以30人的教学班为例,在课程实施前将所有学生分成工作组,每组4~5人,每组在课程结束前要完成一个实际网站项目的开发,网站项目主题可以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拟。工作组成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任务分工不同。组长由所有组员轮流担任,每位组长任期3~4周,任期内组织组员开展项目工作。任期结束前要安排一次讨论会,阐述工作开展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让组成员作出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及点评,通过讨论会锻炼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学生的平时出勤及表现(重点考察担任组长期间的表现)、实验学时的上机操作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学生在工作组中承担的工作及完成情况(将同组中组员的评价作为参考依据),不再设置期末考试笔试环节,其目的就是重点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体会

从我院2009、2010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学生的实施情况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每位学生在组内各司其职,开展合作学习,课程结束后均能设计并制作相对完整的网站。

1.教师应注重工作任务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带有模拟工作情境的任务设计和实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课程学习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尽可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工作情境体验。

2.高职学生应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各种相关技能,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赖月云.高职管理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新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2]陈永平.高职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3).

[3]孟雅凤,孙皓.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9).

[4]付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6)

[5]马晓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0).

[6]魏松.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

[7]刘永宽等.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1).

上一篇:巧用情境教学法 提升口语交际实效 下一篇:数字视频课件处理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