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意见

时间:2022-08-19 06:01:29

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意见

各县区委组织部、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企业党组织: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努力提高全市非公有制经企业人才工作水平,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现就加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的人才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重大举措,是实施三大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解决人才相对短缺的有效手段。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非公经济迅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高层次、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聚才、育才、用才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策优势不明显,有些政策落实不够理想。各级党组织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高度,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和开拓创新、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把促进发展作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的第一要务,以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主要目标,以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各类人才能力建设为重点,紧紧抓住规划、选拔、培养、引进、服务等环节,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全市经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十一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双万百千”人才培养计划:到2010年,培养10000名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10000名企业技术人才和技工,100名技师,1000名熟悉国内外市场、善于经营的优秀企业家。

三、加大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1、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鼓励现有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从事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新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品牌策划推广等工作,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大胆探索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元化分配体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期权、股权激励、利润分成和技术入股制度,多渠道提高现有企业人才的收入和生活待遇。科技管理部门要指导非公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障非公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创新成果。对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要继续关心,鼓励和支持他们继续创业。

2、大力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围绕“电、煤、钨、铁、种、芋、红”七大项目体系建设,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适应全市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抓好能源、矿产、建材、化工、冶金、设计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医药、旅游等重点工程和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各项人才政策,进一步重视新的社会阶层中各类人才的培养开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大型企业培训基地,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领导才能和抓发展的能力。

3、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研究和探索加强对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的新方法,切实加强对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积极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培训,支持专业技术人才的自我培训与提高。各级经贸科技等相关部门单位要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讲座的形式,组织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与省内外高水平专家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使他们及时了解当前相关领域最新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举办研修班、深造班和研讨班等形式,分层次、分类别、有重点地组织广大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学习培训。依托市内外职教中心、农科教中心、技工学校、高职院校和企业,加大企业技术人才技能培训,利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一批以中级技工为主体,高级技工、技师为骨干,适应经济发展、技术进步需要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队伍。

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引进工作

1、发挥非公有制企业用人的主体作用。消除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用人上的政策差异,进一步打破人才流动中的户籍、身份、档案关系等限制,为非公有制企业引进人才创设绿色通道。对非公有制企业引进的紧缺、急需人才和特殊人才,实行鼓励政策。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办理人才引进手续“一站式”服务和办事限时制度。有关部门要及时办理引进人才的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相关手续。

2、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平台。利用现有市、县区人才市场网络的资源优势,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设立专用网络窗口和信息互通渠道,强化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功能。市、县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定期组织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人才招聘活动,举办具有特色的人才专场招聘会。

3、疏通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渠道。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害本单位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兼职兼薪等灵活的方式,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国有企事业单位也可根据工作需要,以项目合作、共同研发等形式从非公有制企业聘用或引进各类人才。

4、支持和鼓励各类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创业。鼓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或领办创办企业。落实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军队转业干部有关优惠政策。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创业,积极为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人事服务,为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储备各类优秀人才。

五、构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新机制

1、健全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制度。畅通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或报考职业资格的渠道,制定符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和要求的评审条件和评价方法,为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提供服务。对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也可建立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组织。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职业能力认证制度,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培养、选拔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建设素质优良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2、提高为非公有制企业引进和使用人才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人才供求信息、人才薪酬信息定期制度,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人事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开通“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网”,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服务,推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电子化,不断完善业务受理、人事档案远程查询等网上服务功能,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

3、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联系制度。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产业布局、现有规模、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工作情况,确定一批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市、县区组织、人事、经贸、科技等部门重点联系对象,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定期召开重点联系非公有制企业联席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4、加大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力度。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555人才工程”以及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工作中,对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优秀人才优秀选拔。

5、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诚信评估体系。推行诚信承诺制,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业绩档案,为非公有制企业招聘的人才进行评估和诚信认定,为非公有制企业使用人才提供诚信保障。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在合同、流动、使用、薪酬、保障等方面的行为,完善人事仲裁制度,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及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

6、重视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奖励工作。相关部门、单位在评奖活动中均应对非公有制企业规定一定比例,让非公有制企业的优秀人才参加。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优秀人才表彰活动,积极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六、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的领导

做好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统筹协调。要把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新格局。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市、县区经济综合部门、科技、劳动、安全监督、质监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各人民团体、派和工商联要结合各自实际,在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中发挥作用。各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训、提高、引进工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搭建平台。要把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目标责任体系之中,加强考核,形成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合力。

上一篇:人才工作决定思考 下一篇: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