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22-08-19 04:11:05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推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语文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更新教学理念,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推行课程改革的发展。经过探索、研究、实践,笔者认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六要”“六忌”。

一、要善于设疑,忌直接灌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善于设疑,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反对目中无人,直接灌输。善于设疑,可以说是优秀语文课的共同点。比如,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指导学生读课文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你就是讲解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有六根火柴,请你用讲解员的口吻和身份,根据课文的内容,介绍六根火柴的来历。”学生钻研教材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在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这位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无名战士为什么无名呢?”这问题提得有点怪,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这是历史故事,年代久远,作者忘了战士姓名。”有的说:“这是小说,是虚构的,因而不需要什么人物的真实姓名。”在教师进一步引导下,一位学生很快站起来回答说:“战士无名说明他很普通,只是普通战士中的一个,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有典型意义,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更有深度和广度。”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

当然教学内容问题化,要避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巧妙、难易适当,有启发性、实效性,而且要把握好发问的时机。

二、要形式多样,忌刻板单调

有的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比如,一位教师在作文课上,要求学生以《我的家庭》为题写一篇文章,为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他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要大家推荐三位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来演一个话剧,题目也是《我的家庭》。三位同学的表演惟妙惟肖,激发了大家的写作热情,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学生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面向全体,忌冷热不均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表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可是,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上课,翻来覆去总是盯着那几个“尖子生”,特别是执教各种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的舞台。为什么不给其他学生参与的机会呢?有的教师惟恐他们不会“配合”,万一回答得风马牛不相及,耽误了时间,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损一堂课的整体“质量”;还有些教师则是嫌麻烦,认为那些“差生”即使让他们参与了课堂活动,也答不对、做不好,对于他们自身的提高也没什么作用。其实,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不正确的,既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尊重人格、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四、要点面结合,忌泛泛而过

在教学中要做到点面结合,多搞一些学生的个别活动。学生的个别活动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课上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个好处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第三个好处是有助于抓好知识和能力的落实,防止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为了搞好点面结合,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由什么样的学生来解决,应该心中有数,避免开展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五、要积极评价,忌求全责备

有的语文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学生的活动很难让他们满意。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对学生的活动多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意见不成熟,也不要轻易否定、批评,我们应该把学生答题中的错误看作是接近真理的脚步,而不能用冷冰冰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加以否定,更不能冷嘲热讽,不伤害学生的进取精神和自尊心是课堂评价的“底线”。

六、要讲究实效,忌表演作秀

开展学生活动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把开展学生活动当作教学改革的点缀,否则,就会陷入为开展学生活动而开展学生活动的形式主义误区。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把握课堂的动态发展,讲究开展学生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确保学生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认真推行新课程改革,做好具体工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把学生能否“乐学、会学、学会”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最主要的标准,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求知,积极主动地发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的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