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时间:2022-10-26 06:29:53

物理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和求知欲的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推动和激励学生学好物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一、积极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如在讲“超重失重”的时候,用塑料瓶在底部和侧壁钻几个小孔,然后灌满水,拧紧瓶盖让其静止时,水会从小孔流出;将瓶子竖直抛出后,水就不会流出了,紧接着再斜抛出去,水也不流出。对于这个现象学生感到很奇怪,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超重失重。另外,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中,先做滚摆的上升、下降实验,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问题:“滚摆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从而在上课开始就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浓厚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再如,在讲解“分子间作用力”时,可以让学生做这样一个小实验:拿一张纸,直接贴在黑板上,纸片会掉下来,当把纸片沾上水后,就能贴到黑板上而掉不下来了。通过这个现象,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进而就可以解释破镜为什么不能重圆了。

二、用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或者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传感器”时,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小魔术:将小灯泡、电源还有干簧管串联,然后再把电源导线干簧管藏在小盒子中,灯泡露在外面,把磁性小球藏在手心里,当手接近小盒子时,小灯泡就亮,手离开灯泡就灭。这个实验会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听课,学生会格外认真,格外投入。再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根长绳悬挂一个大铁球来做实验。先请一个胆儿大的男生上来,将摆球拉开一个角度使之贴近鼻尖,然后放手,当摆球运动起来后。看看学生会不会躲闪。这时,实验者心里很紧张,非常害怕被打到,其他同学也会替他担心,生怕摆球会砸到他的鼻子。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只要学生不动,摆球不会打到他的鼻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实验过后把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了准备。

三、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显性因素

1.利用好歌词、诗句等为物理教学服务。笔者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参考系”时,引入了“小小竹排江中游”“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乘船以涉水,水去而船不徒矣”“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类歌词和诗句。在讲解“电磁驱动”这类问题的规律时,笔者仿照了的名言:“敌进我退,敌退我追。”

2.用简练精确的语言为学生总结方法规律。在讲解“电路的动态分析”时,笔者为学生概括出了“串反并同”:串联时规律相反,并联时规律相同。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给学生总结出“增反减同”,还可以具体理解为“来拒去留”,这些鲜活的语言很好地诠释了感应磁场的特点:总是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在应用欧姆表测电阻时,电流流向是:红入黑出;电流表、电压表电流流向是:正入负出。这些精炼的概括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记住。

3.引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笔者还给学生打了个比方:感应磁场总是起到阻碍的作用,就如同路上的绊脚石,但是不畏艰险的人总是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绊脚石阻挡不了勇敢者的脚步。感应磁场也是如此,虽然对原磁通量的变化起到阻碍的作用,但最终却阻止不了,只是将变化过程延缓了。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学生加深了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新内容也变得熟悉了,更容易接受了。而在研究“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时,笔者将振动图像比作录像,记录的是一个人一生的各个时期的情况,而波动图像则是好多人在拍集体照,记录的是某一时刻很多个人的情况。用大家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学生很容易抓住两种图像的特点,要比他们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

四、利用物理学史和趣味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课堂上,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使学生在感觉有意思的同时领会研究物理的方法、思路。例如,在进行“共振”这部分的教学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18世纪中叶,法国昂热市一座102米长的大桥上有一队士兵经过。当他们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过桥时,桥梁突然断裂,造成226名官兵和行人丧生。究其原因是共振造成的。因为大队士兵迈正步走的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一致,使桥的振动加强,当它的振幅达到最大以至超过桥梁的抗压力时,桥就断了,所以后来各国都规定大队人马过桥,要便步通过。又如,在讲“放射性元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居里夫人的一些事迹:居里夫人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三年中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学士学位,并取得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一生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不仅如此,居里夫人还教子有方,大女儿也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成为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这些故事不仅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科学家,还能通过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受到教育,激发起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境、实验和所要表达的语言,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