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注重公民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育工作的启示

时间:2022-08-19 03:29:34

国外注重公民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教育工作的启示

在国外人们非常重视社会性的公民教育工作,因为教育的对象本来就生活在现实之中,无时无刻不受自身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也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调动一切因素和一切手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和大众传播媒介,注重营造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而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的形成又要靠公民的自觉性、社会的控制手段、以及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例如美国的公民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二是宣扬美国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新加坡的政府提出教育要“三兼顾、五强调”,三个兼顾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法育与人情味兼施;理想与现实兼行;“五强调”就是要强调国情,强调国家利益,强调新加坡特色,强调内容形式应符合社会要求,强调寓教育于故事之中。德国的中小学则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生活中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之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国外公民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校园内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学校的师生关系、教师对教学所持的态度、学校提倡的舆论导向以及校园的面貌对学生公民意识形成的作用都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英国的教材上有这样一些问题:有人纵火会发生什么?一个男孩请他喜欢的女孩看电影,该由谁付款?为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做判断,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生活,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日本则对教师的学历、仪表、言谈举止甚至容貌都有规定,对学生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包括详细具体的学生守则、操行评定标准和多种多样的奖惩制度等。美国教育界历来重视公民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一是力求课堂学习与环境教育活动目标一致,二是校园环境应与社会环境相一致,校内生活的伦理准则、价值观念应该与社会一致,这样在校内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2、通过课外校外活动开展公民教育。

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必须选择参加课外活动,并把分数计入成绩册。他们推行真实教育,课堂讲授结合社会生活,不但带学生去参观社会发展的成就展览,也带领学生参观监狱、禁毒展览、反艾滋病展览等。这样学校德育就是开放的,延伸到学生的校外生活中

3、在实际的管理中锻炼学生的能力。

美国的公立学校也有类似于我国学校的“班主任”制度,美国的中小学班主任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有管理学生的各种任务,例如学生的注册、考勤、身体及心理状况,还要组织参观、旅游,以及与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等。香港地区的学校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更重视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使学生增加社会活动能力和自治能力。

然而我国的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出现了违背教育目的的现象,比如“应试教育”就是片面地把考试高分作为师生努力的目标。针对类似的教育问题,应要求学校教育既重视传授科学知识,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塑造身心健康的社会公民。当前我国的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

1、教育作用的工具化趋势明显。

教育的主要作用体现在能够满足受教育者个体成长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以完善人的品性,培养具有“教养”的人作为努力的目标。与此相对照,教育的工具性则是把教育做为达到某种世俗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事实上,在当前教育工作中教育作用的工具化趋势明显。尤其是有些人把教育当作获取名利的工具和手段,例如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目的过于单一,仅仅是为了得到好的分数,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被动地接受教育。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逐渐演变成“文凭教育”,这是典型的追求教育工具价值现象。

2、教育价值选择的单一化

不可否认,教育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活动。但是由于工业社会重视理性、科学、技术、经济的“唯科学”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学校选择教育内容,而且影响着学校教育的价值观念取向,例如学校教育采取“统一”的做法,为受教育者提供了规范统一的价值目标,但是,当前是全球经济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学校教育必然要面临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思想开放,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也愿意接受;另一方面,他们缺少社会阅历,缺少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应通过学校教育,增强学生选择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在选择生活中体现知识、能力与水平。

综上所述,国外注重公民教育的经验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社会生存能力,从而能够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虽然知识未必一定能给人带来幸福生活,但是,懂得能够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的交往,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国外公民教育的经验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以下的启示:

1、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生活。

现实的人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所谓人是现实的存在,是指人的活动是以一定的客观现实为前提,不能把人的需要和能力与客观现实生活环境割裂开来,教育是要培养人认识现实的意识与能力,强调教育面向生活世界,学生是与世界紧密联系着的独立的个体,不是孤立的,而这种联系又是观念和思想的现实化,现实社会生活是客观基础,学校教育只有面对现实社会生活,才能帮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理解社会,提高社会生活的选择能力。

2、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校教育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场所,人需要学习与掌握科学知识,但是抽象理论的灌输,只是为人的成长提供了条件,而人的成人与成才,必须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实现的。现实的社会生活,是展示人的个性、品质和才能的场所,因此不能脱离社会条件谈论教育活动,以避免把教育变成是主观的智力活动。

3、教育要重在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每个人都要面临着社会专业化的挑战,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因此,学校教育除了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最基本的一点是具有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对自己社会生活状况有充分的了解,确立明确的生活目标,这样才能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

上一篇: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的新思路 下一篇:班主任应有蜗牛一样的挚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