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残膜回收难问题

时间:2022-08-19 01:37:43

浅谈农田残膜回收难问题

摘要:目前,新疆农田中所使用的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一定的抗拉强以及无透气性等特点,起到增温、保墒、除草等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大量用于棉花、玉米、番茄、辣椒、大豆以及瓜类等大宗作物生产,覆盖率达85%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膜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地膜残留严重,负面影响趋于突出,越来越引起注意。

关键词:农田;残膜;回收难

中图分类号:S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03-1

农用薄膜主要成分是[-CH2-CH2-]n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酯。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分解,可残存20年以上,对农业增产增收影响很大。农膜长期覆盖的农田,土壤中的残膜逐年增加大大影响土壤透气性和水肥运转,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其次农用塑料薄膜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增塑剂易在土壤中挥发,破坏叶绿体并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导致作物生长缓慢,严重时黄化枯死;再次残存的地膜质地轻,易随风飘动,对周围的环境卫生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1 农用薄膜利用现状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多熟制模式逐年推进,地膜用量呈上升趋势,土壤残留地膜增加影响正常农业生产。

1.1 棉花栽培模式不断完善,随着密度不断增加,加剧地膜回收的难度

历年我区以宽窄行配置为主,推广以下几种模式:一膜四行缩株模式,采用140-145cm幅宽地膜,膜上行距30+45+30cm,交接行行距55-60cm,株距8-10cm,理论密度1.6-1.8万株,实际留苗1.5-1.6万株;一膜六行模式,采用180cm幅宽地膜,膜上行距(20+45+20+45+20)cm,宽窄行设置。交接行行距55-60cm,株距12.5cm,理论密度1.7-1.8万株,实际留苗1.5-1.7万株;一膜五行模式,采用140-145cm幅宽地膜,膜上行距20+35+35+20cm,宽窄行设置。交接行行距55-60cm,株距12-12.5cm,理论密度1.6万株,实际留苗1.4-1.5万株;窄膜一膜三行模式,采用窄膜种植的地区,可将窄膜播种机改装成一膜三行播种机,采用90cm幅宽地膜,膜上行距设置25+25cm,交接行行距55-60cm,理论密度1.5-1.6万株,实际留苗1.4万株以上;一膜四行缩行模式,没有条件更换高密度播种机的地区,采用原普通宽膜播种机,通过缩小行距实现增密目的,采用110-120cm幅宽地膜,膜上行距20+40+20cm,交接行行距55-60cm,株距12cm,理论密度1.5-1.6万株,实际留苗1.4万株以上;普通宽膜1、2、1留苗模式:采用普通宽膜播种机播种。定苗时田间采取1、2、1留苗,理论密度1.8-2万株,实际留苗1.7-1.8万株。

目前,我区普遍推广以下3种株行配置模式:一膜四行模式:采用140-145cm幅宽地膜,膜上行距(30+45+30)cm,交接行行距55-60cm,株距8-10cm,理论1.6-1.8万株/亩,实际1.5-1.6万株/亩;一膜六行模式:采用180cm幅宽地膜,膜上行距(20+45+20+45+20)cm,宽窄行设置。交接行行距55-60cm,株距12.5cm,理论密度1.7-1.8万株,实际留苗1.5-1.7万株;机采棉模式:采用机采棉种植模式进行种植,180cm膜宽,一膜六行行距配置为:(1O+66+lO+66+10)+60cm边行两侧各有7.5cm的透光带,每播幅21Ocm,平均行距35cm,株距10cm,每亩理论穴(株)数为19048株。

1.2 玉米栽培模式的革新,增加地膜用量

根据我区各地的不同情况,主要以以下三种铺膜方式进行铺膜。一是播种铺膜作业一次完成,出苗之后再破孔放苗;二是先铺膜保墒,而后适期播种;三是带肥下种,铺膜、播种、覆土复式作业一遍完成。这是广大玉米产区推广地膜玉米机铺机播的主要形式。

播种方式和密度:地膜玉米的播种方式,采用1.4米幅宽地膜,一膜三行,平均行距53cm,株距25cm,亩保苗4500-5500株左右。或是采用70cm的窄膜,一膜二行,采用60+40cm或60+30cm的宽窄行,株距为25cm时,前者密度4500-5000株,后者密度5500-6000株。

1.3 多熟制模式的逐年推进,大大增加了地膜的需求

我区因地制宜选用前茬作物进行轮作,不仅充分利用我区优越的自然条件,还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前我区使用地膜推广的模式主要为复播中晚熟玉米,每年近400万亩。

2 地膜规格及用量

目前我区认定的农用薄膜规格是厚度0.004-0.25mm,材质PE薄膜,宽度0.5-13m的农用薄膜。我区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地膜根据栽培需求和农机配置要求,通常使用厚度0.007mm,幅宽为0.50m、0.70m、0.90m、1.20m、1.40m、1.45m、1.80m、2.20m不等的农用薄膜。其特点既用量少,成本低,又无透气性,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起到增温,保墒、除草作用。一般棉田用量为3.4-4公斤/亩,按每亩4公斤计,我区每年用量达8万吨以上;玉米3公斤/亩计,每年用量达2万吨以上,番茄2.5-3公斤/亩计,每年用量大约0.3万吨,辣椒2.5-3公斤/亩计,每年用量大约0.1万吨、大豆2.5-3公斤计,每年用量大约0.4万吨,另外,打瓜、豆类、蔬菜等每年用量0.6万吨左右,全区每年地膜用量约在11万吨左右。

3 农田残留地膜逐年增多,回收工作日趋严峻

随着以节水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农田残留地膜现象趋于严重,逐年的连茬、轮茬加剧了残留地膜土壤中的囤积,特别是高密度栽培模式的普及加大了对农用薄膜的破坏,碎片居多不易回收。

4 浅谈缓解地膜残留逐年增多,返还农田清洁

我区针对地膜污染在棉花主栽区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尝试了多种试验,开展了采用降解膜、液体膜等替代品代替普通地膜,并取得了成功经验,下面浅谈几点建议供参考:

4.1 研发和完善降解膜技术,提高可控降解地膜的开发应用

目前国内推广的降解膜种类繁多,最常用的有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和光、生物降解地膜等,但都有局限性,存在降解不彻底,抗拉力不强,除草效果不明显等弊端,阻碍了降解膜大面积普及的步伐,能否攻破这些弊端关系降解膜走向历史舞台代替普通膜的关键。

4.2 采取产品替换,提高地膜回收率

采用加厚加强地膜(0.02mm以上)代替现生产中常用的0.008mm地膜,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使用加厚地膜,以便提高残膜回收及二次利用。

4.3 品种、栽培技术着手,进一步完善裸田种植技术

因地制宜,研发与应用早熟或中早熟品种,适当加大棉花密度,种植集中开花结铃的新品种,进一步完善裸田种植技术,达到高产。

作者简介:贾尔恒•伊利亚斯(1975-),男,哈萨克族,新疆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经作科科长,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棉花种植模式及推广)。

上一篇:葡萄越冬防寒技术 下一篇:气候变暖对白城市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