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足球教材教法实践运用

时间:2022-08-18 11:19:56

小学足球教材教法实践运用

摘 要:足球运动具有较强的锻炼价值,对小学生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及灵敏素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师应充分把握足球教材教法,了解各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多元教学评价策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喜爱足球,乐于参加足球活动,为以后学习提高足球运动技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把握教材;遵循规律;教学方法;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68-02

足球运动是一项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对抗性、趣味性特点和锻炼价值,对小学生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及灵敏素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足球教材教法的合理运用,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教法,遵循技能形成规律,了解各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使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策略更好地为高效课堂服务。因此,小学足球教材教法的学习研究是很有意义和必要的,现就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技能形成规律、多元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身心特点出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水平一的学生身体发育处在平稳发展时期,身高、体重发展快速,模仿能力强,但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发育晚,身体协调性差。因此该水平段的学生适合安排一些简单的足球基本技术学习,运用一些熟悉足球球性、发展身体协调性的素质练习,采用趣味性强的游戏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速度、耐力、协调性及力量水平都有较大幅度提高,表现出良好的记忆、出色的自信心,具备了一定的讨论问题技巧及强烈的求知与探索欲望。因此该水平段的学生适合安排一些提高足球基础练习为主的内容,采用发展速度、力量、反应、协调素质练习为主的游戏、小场地比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水平三的学生身体发育逐渐过渡到青春期的初始时期,出现明显的身体变化,学生的注意力、平衡性、协调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随着个人能力提高,自信心不断增强,竞争意识也较强烈。因此该水平段的学生适合安排一些提高速度、力量、反应和协调练习为主的基本技术练习;普及一些足球比赛规则;在逐渐增大活动场地范围和球门的基础上,安排一些技术性稍强、配合意识较强的练习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提高比赛时对运动空间的控制和移动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二、遵循技能形成规律,提升教学水平

体育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是从泛化-分化-巩固,最终达到动作自动化的过程。结合技能形成规律及学生认知水平的需要,水平一学生应安排一些熟悉足球球性练习,利用有球或无球游戏进行教学,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能力。水平二学生应普及一些基本足球比赛规则;在初步掌握足球传接球动作技术基础上,逐步掌握一些较为规范的运球、射门动作。在教学中宜逐步提升足球技术能力,忌将技术动作处理成“一步到位”。水平三学生学会看比赛、评比赛并能积极参与小场地比赛;在比赛中能运用一些简单的技战术技巧为以后学习提高足球技能水平奠定基础。

因此在平时教学设计时,笔者会事先考虑不同水平段学生的水平教材目标、不同层次要求与拓展练习方式,发展水平段学生的身体素质、理解能力等,然后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以达成教学实效性。如水平一学生在初学足球时,会事先考虑如何让学生喜欢足球,继而才教足球有关的知识技能。设计时选择以发展熟悉足球球性练习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有球或无球方式学习,进行左右脚拨球、推拉球、踩点球、颠球、自由运球等练习,以便让学生熟悉球性,在运球学习中找出适合自己的运球方法等,这样能较好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能力,提高球感意识,使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水平二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及身体素质能力明显比水平一提高了,学生掌握的动作技术相对正确、熟练。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脚弓、正脚背、里外脚背的位置;接着进行脚弓传球、脚背传球、射门等基本技术动作的传授;掌握各种方式的传接球、障碍运球、运球踢准等,最后可组织学生参与一对一或二对二的小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练习中提高、巩固、运用运球技术,培养控球和护球能力,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领略足球比赛的速度,感受比赛节奏。

水平三学生在熟练掌握水平二技术的基础上,逐渐改进提高足球动作技术。开始可先引导学生了解比赛站位、队友之间的配合,接着尝试进行无球的跑位移动,再进行小组场地比赛,提高学生团队配合意识。如进行二对二、三对三、四对四、五对五比赛,或以多打少,进行二对一、三对二、四对三、五对四等比赛。比赛初始先不设守门员,让学生掌握区域内传球路线和传球对象的判断、趋向比赛战术的判断。当学生配合意识提高后,再设守门员,逐渐加大难度。在小场地比赛中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球,更好地进行判断、决策,处理来球及掌控球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技战术能力,增强团队配合意识。总体上说,水平三学生观察、判断、选择的内容和战术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抗干扰能力,对场区、对各战术行为认知水平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三、巧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不遗余力地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常常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俗话说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小学不同水平段学生,就要做好全面考虑,周密规划,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层次要求、动作形成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发挥教学功能,又要防止越俎代庖。如一年级左右脚拨球课中,首先采用在慢跑中进行“种蘑菇-采蘑菇”游戏,起到热身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统一行动听指挥的习惯。继而引领同学进行戏球,在戏球中带着“足球不听话”的问题去探究如何让足球“听话”来为主教材左右脚拨球进行铺垫。继而学生在学习观看教师左右脚拨球时思考如何让足球“听话”。接着带着问题体验式练习,听音乐节奏进行拨球比稳,比谁的球拨的稳(听话),不乱跑,释疑为什么球总是到处“乱跑”,如何控制拨球力量等。掌握原地拨球后,再接着尝试进行行进间拨球,小组讨论“跟踪,串门”游戏进行左右或前后移动方向拨球。这样课中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足球,熟悉球性,提高球感意识,达成了预设的学习目标。

在二年级脚内侧拨球课中,课前因地制宜地开发代用器材,用废旧报纸做成小足球,解决器材短缺的问题。在课的开始用足球名将梅西的故事引出课题,接着引导同学玩球,把球放在身体各部位(头顶、胸前、手臂上、背上、大腿、脚背上)比谁的平衡能力好;自由体验练习球为何“乱跑”;释疑如何控球,为掌握左右脚拨球进行铺垫;继而不限制位置,随音乐节奏进行(10秒/15秒/20秒)拨球比多;再接着在直线上,比谁的球拨得多和稳;结合游戏拨球“叫号跟踪”,散点进行跟随同伴左右或前后移动等方式拨球;最后进行各种方式的踩点球练习。在带球跑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利用各种方式带球,如脚内侧、脚背、脚外侧方式带球,在练习模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带球方法。开始边走边带球,熟悉后进行小跑带球,接着进行曲线带球(如“8”字、“s”形等)、过障碍跑,最后和同伴自由进行带球跑比快。课中采用游戏贯穿全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足球,提高学生对学习足球的兴趣,达成了预设的学习效果。

在三年级运球教学中,结合学生活泼好动、求新求趣且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实际情况,结合主教材选用“逛游乐园”的情境进行设计教学。采用直线运球―射准―“z”字形―传球给同伴练习方式,以情境游戏让学生进行直线运球学习―自主尝试―观察感悟―师生互动―练习巩固―展示提高环节学习。通过不断自我尝试、比较、提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足球的乐趣。

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要结合各水平段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有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要巧妙,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分组练习、分层教学、小场地比赛等多种教学方法要交叉使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性教学。

四、多元教学评价,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学评价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的体现,是对学生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程度进行判断与等级评定。教学中进行多元评价,能更好地发挥评价功能,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因此,教学中根据不同水平段,结合班级和学生差异进行分级目标设置;以分级目标设置确定体能与技能评价方法,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水平一教学评价可按一级目标组设置评价,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性、组织纪律、球感意识、身体素质方面进行评价。水平二教学评价可按一、二级目标组评价,主要对学生主动参与性、速度素质能力进行评价。如直线运球、曲线(障碍)运球计时等,或以颠球次数/足球射准/射门计数方法评价,也可对足球基本动作运球、射门动作技能评价。水平三教学评价可结合一、二级目标组评价,同时结合足球基本技术动作、团队配合意识、进攻(或防守)意识、足球技战术的综合运用来评价。同样,在平时教学中也可结合教师、同学或自评的方式进行评价。采用多元评价会使我们的教学更科学、规范,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重要作用。总之,有效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学习的过程、对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不同水平年级教材均要把握好各水平目标及学生水平能力要求,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因此,小学足球不仅要在目标、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深入拓展,使学习内容和层次更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

上一篇:有效大课间 助推校园足球普及 下一篇:呼啦圈趣味练习十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