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体验数学,数学服务生活

时间:2022-08-18 06:43:15

生活体验数学,数学服务生活

[摘要]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学习材料,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数学 生活 兴趣

“一张床长2分米”,“小明身高135米”,“敬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平均年龄8.5岁”,“一头肥猪重200克”……这些在我们老师看来滑稽可笑的错误,却频繁地出现在课堂和学生的作业本上。是教师讲得不够透彻,还是现在的学生变笨了呢?细究原因,大都是学生没有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生活。《新课标》特别强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用生活情景“包装”数学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数学现象,如优惠措施,行程问题的最佳选择,物品的分配等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包装在创设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学得有趣,愉快,轻松,主动,深刻。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比如,我上“百分数”一课,带来两瓶酒,一瓶青岛啤酒,另一瓶今世缘白酒,设问:“喝哪一种酒容易醉,为什么?”来源于生活现实的熟悉的情景,马上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又如,在教学一年级新教材“数一数”时,教师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玩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公园玩,好吗?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儿童乐园的活动场景:可爱的大象滑梯,旋转的小飞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快乐的小朋友……漂亮的画面配上美妙的音乐,使学生仿佛至身在情景之中。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细心的观察,数数,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再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时,为了让学生感受1千米到底有多长距离,可以用录像机放映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的某一幢大厦的一段路程。学生看着熟悉的道路和两旁的建筑物,兴奋地叫起来:“这是***的家”,“这是**大厦,昨天我跟妈妈刚去买了东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1千米原来有那么远的距离。如此“包装”,学生情不自禁。这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来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全身心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而且能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单调枯燥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

二、把数学知识“用于”生活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后,展示出一幅小小玩具店的场景,在台上摆了许多玩具,并标了相应的价钱,并问学生:如果你去了这间商店,你想买哪两样玩具,买这两件玩具要付多少钱呢?一提到让他们自己选择心爱的玩具,小朋友们顿时精神百倍,马上选好玩具并算出了价钱,这时,再出示书上类似的题目,小朋友们都能迎刃而解。通过做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以后去商店买东西,都可以自己计算所付的钱数了。例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等,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三、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例如,“凑10法”的认识一课中,设置情景:妈妈出差带回10粒糖,要小明分给自己和小明的表弟吃,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分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每人各5粒,因为这样公平。有的说:给弟弟6粒,自己4粒,因为弟弟年龄比我小。有的说:我3粒,弟弟4粒,还剩3粒留给妈妈,因为妈妈很辛苦,等等。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在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课堂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四、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乐于实践的强烈愿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上一篇: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下一篇:中国高等教育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