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8 06:25:14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本文探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提出研究对策,以此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向前发展。

关键词: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105-02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高校尚未完全实现其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科学、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效率不高。因此,亟须加强协同创新。

校企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运行机制,是在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的相关资源,在生产、研究、产品开发、学生创新设计、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合作,构建一个以学校为中心,学校、企业、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通道,在这个通道中,各主体在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共享自身拥有的资源,并在人才培养通道的良性运转中创造价值和分享利益。

一、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的高校协同创新培养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机制不是很成熟,在与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联合的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

(1)现阶段很多高校自身体制不利于协同创新的发展。在高校过去的教育体制当中,只注重教育的过程而忽视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只注重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管理而忽视高校系统化的管理。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的管理体制还不是很完善,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很难融合,从而使协同创新培养不能很好地开展。

(2)我国的高校与各个单位之间各有所长,协同意愿不强,不能很好地平衡高校与单位之间的利益,造成他们不想协同。现阶段的利益分配不均,很容易使得高校和单位的协同创新出现分歧与矛盾。高校与单位之间利益最难平衡的一点就是科研成果和企业产品的利益分割,这是目前制约高校与单位之间协同创新的关键性问题。如果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能有效地调动起高校与单位之间协同创新的积极性。

(3)高校的本科教学管理体制严重减少了教师深入企业的时间。教师不能深入企业,不能与企业高度融合,就不能深入地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发现不了深层次问题,这就使得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浮在表面,只注重形式而不能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教师自身也难以得到发展。

(4)高校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教师在与企业合作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行业不同技术问题也不同。很多问题是很多高校课程体系下所没有涉及的,不在实践中学习、操作、思考,会导致学生或者老师都很难解决。

(5)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视教学但不重视人才培养、重视课堂但不重视实践教学的情况。教师只关注自己的课时,并不太关注教学的实际运用和效果。而且实施校企合作与教师的教学成绩并不挂钩,可能会导致教师面对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企业合作并不关心。

(6)高校缺少“双师型”教师,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高学历人才,这些人才往往只擅长闭门做科研和写论文,但是在与企业合作经验和渠道方面非常缺乏。他们锢于一些传统思想的束缚,一时很难跨出合作的步子和找出合作的路径。

二、推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1)高校的协同创新要通过多方的联合,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首先要保证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完善,以保障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以及质量监控工作的开展。这些政策不仅仅局限于高校和企业方面的,政府层面也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使得校企协作教育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国少数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出台校企合作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今后,国家应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协作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这既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校企协作长远发展的需要。

(2)在高校和地方企业和单位的合作过程当中,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促成高校和地方企业紧密合作;要完善组织体系,建立一个比较稳定而长期的合作体,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协作教育以及其他校企协作项目的有关问题。高校要不断地提高行政管理团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只有高素质的高校行政管理团队,才能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好地协调各项工作,提高高校的协同创新培养效率。

(3)高校要确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策略和观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协同创新培养需要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一项严密而系统的工程,各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如果在协同创新过程当中忽视了某一个环节,就会产生各种问题。高校应适当地确定协同创新培养的方针和策略,定位于地方的实际需求,旨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培养有用的人才,注重对学生开展实践性教育,确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策略,为社会输送有素质的高水平人才。

(4)要注重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高校老师在人才协同创新培养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的教师不仅要能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学生做表率,要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当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为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5)高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当中,要建立起共享的研究资源和平台,为协同创新打下基础。只有校企双方对于在协同创新合作中能获得的利益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激发合作的动力。

(6)要促进协同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发挥高校的优势和特色,加强与其他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国家最为关注的、人民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上。对待这些问题时,高校需要与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共同商讨,共同解决问题,力争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

(7)要制订激励机制。通过在教学考核中提供与校企协同创新直接挂钩的激励机制,促使广大教师走出学校。鼓励教师承接企业的横向课题,对于横向课题经费的使用给予充分的灵活性。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高校协同创新实现的必然路径。高校在未来的校企合作过程中,须坚持人才、学科和科研三大方面,与企业协同发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向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红,陈伟珍.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5,(12).

[2]宋彩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0.

[3]仲敏.科技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4]彭华.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的新模式[J].教育管理,2013,(12).

上一篇:案例解读好莱坞大片营销策略 下一篇:远程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与整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