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政投入对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时间:2022-08-18 04:39:13

浅谈财政投入对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在我国的医疗体系当中,基层医疗机构属于最小行政区划级别的医疗机构,一般意义上是指乡村的一些卫生院(室)以及一些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这些基层医疗机构,虽然行政区划级别最小,但由于所处位置及分布特点,能够方便人民群众就医,缓解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大的中心医疗机构的延伸,与大的医疗机构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但由于国家财政投入的侧重不同,重心基本都在大的医疗机构,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常常面临资金短缺的局面,对于其自身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本文为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人才 基层医疗 机构 财政投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11-02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由于地理环境的分布特点决定了农村人口的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一些地区的交通又很不方便,对于居住在这样环境中的人民群众来讲,就医就成了一个难题,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存在,保证了人民群众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及时进行诊治,在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卫生防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些城镇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站)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机组成,对于缓解大医疗机构人满为患的局面,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的医疗机构,由于设备完善、先进,聚集了一大批顶尖的医疗人才,所以诊治水平肯定要高出基层医疗机构,常常出现看病扎堆的现象,而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往往是基层卫生机构也能轻松应对的。经过近几年的医疗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在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也越来越多地到最近的社区服务中心看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方便、快捷而且省下了不少的费用。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和大的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大医疗机构的延伸,人民群众通过现代化设备可以进行挂号、预约,享受遥诊等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准确、及时、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一)从硬件方面来讲,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历史、自然环境、国家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一些地方乡村卫生室的医护条件相当简陋,医疗器械也只是简单的旧式设备,电脑的普及程度相当低,有的地方虽然配备了电脑等设备,但由于网络、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多数都成了摆设,在医护的过程中,根本发挥不了高科技的作用。在药品的配备方面,多数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种类都少得可怜,可谓是缺医少药,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就医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人民群众都愿意不远千里到城市中大医疗机构就医的原因之一。这种基础设备的落后,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的障碍。

(二)从软件方面来讲,管理上落后

在医疗机构的发展中,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处于医疗体系的末端,所以到这一级别时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政策投入上来讲,以往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上的缺失,最终导致一些基层医疗单位管理混乱、松散,有的甚至谈不上管理。加上市场经济的作用,一些乡村卫生院(室)甚至转租、承包给个人,变成了以追求利润为主的商业体,远远失去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功能,谁承包谁说了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已经脱离了公共卫生体系的管理和约束,这就造成了一些医护人员工作不积极,态度冷漠,对患者就医没有责任感,卫生服务的质量大打折扣,这样人民群众就更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长期下去,是很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发展的。

(三)从人才方面讲,高精尖人才缺乏

现在基层医疗机构都面临着医护人员短缺、人才结构失衡的难题。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加上管理上的不足及待遇方面的不对等,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人才,一些业务能力强、医学水平高的人才很少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太久,俗语讲“河深水浅难养龙”就是这个道理。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年轻人不愿意去,水平高的不愿留,只有一些水平一般,年纪较大的医护人员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加上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地处偏僻地区,信息传递不及时,久而久之,这些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医护的要求。医护人才的结构失衡,高精尖人才的缺乏,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讲,人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人才这一关键要素,其他硬件条件再好,管理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前景始终不会乐观。

三、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发展关键在于财政投入增加

(一)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发展的资金供给

资金的充足保证是基层医疗机构各个方面发展的原动力,所以政府从政策方面要加以倾斜,由原来的侧重于城市中心的大的医疗机构转向倾向于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因为近些年的发展,大的医疗机构已经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管理制,集合了大批的高精尖人才,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牢固无疑。所以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倾斜,是对医疗卫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加大财政投入才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软件、人才、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通过资金的投入,可以改变基层医院“以药养医”的运行方式,实现对基层医院用药的加强监管,要严格药品采购,丰富药品种类,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降低患者费用,减轻老百姓看病的负担。

财政投入增加能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工资提供保障,人才流失的现象有所遏制,正常的运转和基本生存不再是一个困扰,同时房屋建设、设备投入的资金渠道得到财政的强有力支撑,基层医疗机构的院容、院貌得到很大提升,医护人员的办公场所、患者的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另外,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也能逐渐完善,释放了社会中低层群体的医疗需求。新农合、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保险基本覆盖了社会中底层群体,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报销比例逐年提高,报销方法逐年完善,有效刺激了基层老百姓的就医需求。这样基层医疗机构确保了正常运转,人员队伍得到了稳定,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基层医疗机构带来的便利。

(二)大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建设

通过财政投入,资金上的保障,加大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对于一些人才结构失衡、人才短缺的单位,要从政策和待遇上进行倾斜,酌情补充医疗一线的高精尖人才,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当地条件的一些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选拔一些重点人才进行培养,为基层的后备力量进行人才储备,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同时也可以实行同级人才的交流,一个地区的人才可以实行轮流工作的方式,保证地区间医疗水平的均衡。

(三)完善管理,引入绩效考核,切实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财政投入的增加,能够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这些都是外在的,能明显看得到的,但服务却是无形的却又时时存在于运转过程之中,能让人民群众切身感知的。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层医疗机构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所以要提升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质量,必须加强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进行绩效考核,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调动起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百姓提供优质的服务。

上一篇:浅谈道教文化对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舞姬》中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