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制建设 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时间:2022-08-18 10:24:50

加强法制建设 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对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建立严格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的灭失和流失;二是提高品种繁育水平,健全良种繁育生产体系;三是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四是强化畜禽产品质量监控,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1. 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畜禽遗传资源是培育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有畜禽品种、类群576个。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畜禽产品数量增长,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畜禽品种骤减。通过立法保护畜禽遗传资源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通过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对畜禽产品的多样化、提高畜牧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畜牧法规定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其主要内容:一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二是在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基础上,公布经国务院批准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该目录就是本法的调整范围。三是确定畜禽遗传资源分级管理制度,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并规定基因库、保种场、保护区作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主要手段。四是对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管理作了规定,境外机构和个人取得列入两级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必须经我国政府批准同意,并提出共享惠益方案;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需要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评估论证后批准。

2. 加强种畜禽管理,提高种畜禽质量

种畜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是畜牧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务院颁布的《种畜禽管理条例》,对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实行推广前二级审定制度,对种畜禽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实践证明,这两项制度有助于保障和提高种畜禽质量。但是,《种畜禽管理条例》有关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的规定过于原则,难以遏制无证和超范围生产经营现象。

2.1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制度 将原来的二级审定改为一级审定,规定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

2.2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分级管理制度 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二级管理,生产家畜卵子、冷冻、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他种畜禽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发放。

3.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畜牧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求,是提高畜禽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措施。一方面要推进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另一方面要对农户散养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对于草原牧区,要注意优化畜禽结构,逐步实现畜草平衡,改善草原生态。遵循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分类指导原则,畜牧法主要对规模养殖进行了规定:一是支持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这些规模养殖用地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二是根据各地饲养水平不平衡的实际,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三是建立畜禽标识管理和养殖档案制度。四是对畜禽养殖投入品的使用、环境污染控制进行了规定。

4. 落实质量追究制度,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畜牧业发展,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部门要负起责任,关键在于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一是要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畜禽生产经营环节监督管理。二是通过畜禽标识管理和养殖档案制度,落实畜禽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要求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关于标识管理的规定,在畜禽指定部位加施标识;要求畜禽养殖场应当就投入品使用、畜禽免疫等情况建立养殖档案。三是加强安全监督检查。规定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畜禽质量监督检查计划,按计划开展监督抽查工作。四是要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畜禽生产规范,指导畜禽安全生产。

上一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含义及法律特征 下一篇:长春电视台.太珩传媒“吉林省首届农用物资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