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成分与饮食预防的分析

时间:2022-08-18 08:36:35

泌尿系结石成分与饮食预防的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组成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饮食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2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结石成分,并提出针对性的饮食预防措施。结果 216例患者中草酸钙结石176例(81.48%),感染性结石28例(12.96%),尿酸结石5例(2.31%),胱氨酸结石4例(1.85%),磷酸盐结石3例(1.38%);给予针对性的饮食预防,随访12个月,216例患者中无泌尿结石复发者163例(75.46%);复发者53例(24.53%)。结论 泌尿系结石复发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分析其结石成分,并给予针对性的饮食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泌尿结石的复发,对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结石成分;饮食预防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多发病,其复发率较高,并且也是临床泌尿系结石的治疗的难点。由于泌尿系结石病因多种多样,其复发率与结石组成、饮食等有密切的关系[1]。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2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并提出针对性的饮食预防措施,为预防泌尿系结石奠定基础。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2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6例,女60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8.17±2.04)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15.17±4.20)个月;肾结石131例,输尿管结石45例,膀胱结石22例,尿道结石10例,混合部位结石8例。

1.2方法

1.2.1结石成分分析 ①采用尿结石分析试剂分析化学试剂进行结石成分定性的分析。首先进行结石标本去污、干燥,然后依据外观性状进行初步判断。草酸盐结石:褐色、深褐色,质地较硬;磷酸钙结石:体积较大,呈铸形结石,颜色为灰白色,质地脆,表明粗糙;磷酸镁胺结石:主要位于肾盂,呈污灰色;尿酸结石:体积小,大的结石剖面有放射条纹,可见明暗相间同心层结构;胱氨酸结石:黄色蜡样,表明光滑或颗粒状,切面有放射条状[2]。②将1 mg结石标本与200 mg干燥溴化钾混合研磨,并取适量置于10 MPa压片机中制成头面检测篇,然后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进行广谱扫描,自动分析结石成分[3]。

1.2.2饮食预防 依据患者结石成分给予针对性的饮食预防,具体预防措施如下。①所有患者均应大量饮水,每天分多次摄入水,保持尿量大于2000 ml。同时要养成睡前及半夜喝水的习惯,一般每次喝水量为300~500 ml。②草酸钙结石:由于精制糖及其制品会增尿钙的排泄量,因此该类结石患者有效控制。每天正常摄入钙质含量的食物,不限制钙的摄入,一般每天摄入食物中的钙含量为800~1000 mg为宜。应该避免长期食用高钙食物,例如牛奶、奶制品,并且避免甘蓝、花生、甜菜、杏仁、菠菜、大黄、西红柿、土豆、豆类等富含草酸食物的摄入以及高钠食物的摄入。需要注意的是高钠食物每天摄入量不能少于2 g。此外,增加粗粮、纤维素饮、富含枸橼酸盐的食物,例如柑、柚、葡萄等。③磷酸盐结石:控制泌尿系感染的前提下,尽量保持低钙、低磷饮食,多摄入成酸性食物,例如花生、谷物,并适量摄取畜禽肉类,防止由于豆制品摄入,禁止所有乳制品的摄入。④尿酸结石:进食以低嘌呤、细粮为主,并多食碱性食物。例如多喝果汁,多吃蔬菜、水果,尽量避免饮酒,限制肉类、动物内脏、豆类、咖啡、蘑菇、花生等含嘌呤高的食物。临床建议每天摄入食物中嘌呤的量不能超过500 mg。⑤胱氨酸结石:多进食蔬菜、各种谷物等低蛋白食物,避免进食富含蛋氨酸的食物,例如鱼肉、豆类、大豆等,多饮柑橘类果汁,确保尿液呈中性或者碱性。同时每天限制钠盐的摄入,通常每天控制在2 g以下。

2结果

2.1结石成分 216例患者中草酸钙结石176例,占81.48%,感染性结石28例,占12.96%,尿酸结石5例,占2.31%,胱氨酸结石4例,占1.85%,磷酸盐结石3例,占1.38%。

2.2.饮食预防结果 针对性的饮食预防后,随访12个月,216例患者中无泌尿结石复发者163例,占75.46%;复发者53例,占24.53%;无复发者中遵循饮食预防措施者156例,占95.70%,未遵循饮食预防措施者7例,占4.29%;复发者中未遵循饮食预防措施者45例,占84.90%,遵循饮食预防措施者8例,占15.09%。

3讨论

泌尿系结石依据结石成分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尿酸结石及感染性结石等,临床如何有效预防结石复发与结石的成分有密切的关系[4]。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包括自然环境、全身代谢状况、社会生活条件、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尿液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以及相互作用是尿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而营养、饮食的成分可以影响尿液的排出,进一步对尿石的形成或者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5]。所以,依据结石的成人给予相应的饮食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饮食预防措施依据患者的结石类型给予指导。患者的饮食预防措施,重点强调足够饮水量的重要作用,确保了足够的尿量,降低了尿液中离子的饱和度。同时尿液的排泄,促进了微小结石的排出。以上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饮食预防措施实施后,泌尿系结石复发率明显降低。所以临床在结石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饮食调节、控制,可以有效防止结石复发。饮食预防措施具有个体针对性,并且容易操作,实施简单,审核医院的推广和应用。总之,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可作为制定结石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对临床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素花,文俊峰.581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防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6(2):220-221.

[2]沈珉,施侣元,李良成,等.饮食因素与尿石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23(2):134~137.

[3]何群,张晓春,那彦群.284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与代谢评价[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26(11):761~764.

[4]傅广波,宋旭,杨淮民,等.305例尿石成分分析及预防对策[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5,10(3):136~138.

[5]刘立宇,汤玲,陈合群.710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与饮食预防[J].实用预防医学,2014,13(3):594~595.编辑/孙杰

上一篇:产科护士进行新生儿知识培训与儿科合作的效果... 下一篇: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