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基本方法初探

时间:2022-08-18 08:19:36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基本方法初探

摘要:初中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出发,就大家比较熟悉而又关心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借鉴,共同提升语文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育 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包括推广普通话)、读、写(包括正确使用简化字)的能力;其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第三,向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觉悟,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第四,为学习其他学科作好必要的堆备。语文学得好,就有利于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语文学不好,就会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因此,本文就初中语文中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详细的归纳,并对提出的问题作者针对性的谈谈自己的建议和观点。

1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学艺术向注重教导方法的转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的艺术性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学法的指导,很少或没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多关注了老师教的过程而忽略了学习本身的体验与感受。老师纯粹的讲,使语文课堂教学抽去了语文的精神和审美的要素,把学生变成了盛放知识的容器,把学生训练成了熟练的技术工人。以教师的见解覆盖了学生的感悟,以教师的努力包揽了学生的尝试。其实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从语言和文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和信息的角度,都要求学生去体验、感受,进入研究的状态,感受所学内容的存在。只有让学生进入体验状态,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对语言的那种敏感,才有可能得到对语文某一领域有更深层次的领悟,甚至将之升华。

2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整体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书面作业来完成的,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的语文老师还认为在历次考试中语文从来没有听力考试,训练不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不会影响考试成绩。甚至说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在耽误正常的教学时间,出力不讨好。语文教学变的急功近利,终极目标直接指向考纲和考试的成绩。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思维活动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使四种能力不断交叉变换,循环往复,才能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巩固,促进学生读写、分析、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这样才能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和素质。

3注重课内知识的传授和课外活动实践的有效结合

许多老师认为语文课内教学是硬性任务,而课外活动则是可有可无的虚设。老师往往是在课内拼命灌输,一门心思目不“斜”视地扑在自己的“课本”上。很多语文教师能把字词句章分析得条分缕析,头头是道;但教学只局限于单一学科的视野,不能在教学中融进科学和人文、融进社会和人生,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张力和磁性,失去了思辩和理性。语文课很有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甚至课堂内也应多开设些活动课,以便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自觉的把语文学习变为内在需要,这样学生既可以轻松的获得丰富的知识,也可以获得情感的陶冶,更能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加强语文的人文教育教学实践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强调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语文课上很少或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老师把课文条分缕析,重视了技术性层面的训练,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和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忽略了道德品质的构筑,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弘扬。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注重过程,语文教学融入人文情韵,语文知识才能转化为语文素养,学生必须经过重新思考和认知来消解内化,必须经过消解和内化来加以建构,语文才会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指导者。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只有摆正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才能成为真正的“学堂”。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上一篇:浅谈汉字教学之识字教学方法 下一篇:让名著走入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