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摄影若干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8-18 04:58:37

文物摄影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 要:文物摄影不同于一般新闻及广告摄影,它是通过摄影的纪实特点,再现历史文物的艺术和科学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文物市场的日趋繁荣,文物摄影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较为详细的论述了文物摄影,具体介绍了文物摄影的属性、器材、方法、拍摄角度和画面形式,对文物摄影工作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文物摄影;方法;色彩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034-02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所蕴藏的信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但大多数的文物都保存在博物馆等机构中,除了到现场参观外,通过图片了解和欣赏文物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文物摄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物摄影将这些精美绝伦的珍品通过图片的形式介绍给更多的人,其作用一是为文物研究提供历史实证,二是供人们欣赏,为文化交流提供图像信息。在现今的网络时代,文物图片以更快捷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受众。那么,掌握文物摄影的方法,是强化文物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

一、文物摄影的属性

(一)真实性

一件成功的文物摄影作品必须真实再现文物的历史风貌。在文物摄影中,不容许存在任何物体变形、色泽失真、影像模糊等问题。文物拍摄要遵从还原文物原貌的规则,严禁夸张、变形,真实性是文物拍摄的基本属性。因此,拍摄文物作品大部分摄影师是采用100mm或105mm微距镜头来拍的。

(二)主题性

文物拍摄的主题性是指拍摄文物要在画面主要、醒目的位置,且拍摄角度、虚实要适合文物的全面表现。如拍摄陶罐时注意相机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应该在罐上方斜10~15度角,这样拍出的器物具有立体感,观众一目了然,准确地表现它的最佳观赏角度。

(三)艺术性

文物拍摄的艺术性并不是采用夸张的手法去表现,而是强调拍摄画面结构的合理、作品的柔和、舒适程度,避免摄影视角出现生硬、粗糙的感觉。同时,还要对文物的历史背景及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特点有所认识和了解。这样,在拍摄时才能有的放矢,通过有针对性地调动光线、角度、镜头等艺术手段来表现文物。要求将文物拍得清晰、色彩还原准确。

(四)科学性

优秀的文物摄影作品具有史料纪实和艺术观赏双重特性,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五)观赏性

历史文物普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文物摄影工作者必须运用最佳角度、光线、构图等摄影技法将文物的美学价值发掘出来,使之真实而且传神,以激发观赏者的审美情感,从而达到文物摄影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文物摄影的器材

文物具有种类繁多、大小不一、质地各异等特点,文物摄影工作者有时需在室内布光拍摄,有时需在室外光线极差的情况下拍摄,因此对拍摄器材要求很高。

(一)镜头

镜头多种多样,不同的文物对镜头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根据焦距的不同,镜头可分广角、标准、中长焦和微距镜头。广角镜头的特点是焦距短、视场角大、拍摄景物范围广。在环境狭窄无法调整距离的情况下,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扩大拍摄视野,在有限距离范围内拍摄出全景或大场面的照片。广角镜头还具有超比例地渲染近大、远小的特点,有夸张前景的作用。通常用于古墓、石窟造像等受环境限制比较大的文物遗迹的拍摄。标准镜头的视场角有大小差别,一般在45?~55?之间,但大都接近人眼的视角。因此用标准镜头拍摄的照片,其画面景物的透视关系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由于标准镜头的焦距、视场角、拍摄范围、景深以及在相同拍摄距离上影像尺寸等均比较适中,因而这种镜头应用最广泛。

(二)灯具

文物摄影照明用的灯具最好是电子闪光灯,电子闪光灯是冷光源,长时间照明不会对文物产生损害。灯的数量最少是四只,即顶灯、主灯、辅灯和背景灯,各灯的输出要根据具体拍摄的文物情况,产生一定的光比,完美地表现文物。拍摄文物主要依靠室内灯光,摄影师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随意安排光线的投射方向及其强弱。不同的光线投射方向对塑造文物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顺光平而无明暗,多作总体照明和辅助光用;侧光长于描绘器物各侧面的明暗反差,并隔离器物与背景,增强画面的纵深感;逆光用于勾勒器物的轮廓线,有突出立体感的特殊作用;顶光作用于器物顶部和腰部造型复杂的器物;底光,具有渲染人物、动物类器型威严、凶狠和恐怖的感彩。光的强弱,应依不同文物的需要而异,光的主次也只能伴随器物的造型,各部位的主次关系而分别安排。需要强调的是,阴影使被摄主体产生立体感和空间感。构图时强调利用影子这一特殊元素加以变化处理,可以使影子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提示所要表达的图像主题。突出影子元素可以把同质投影或异质投影的不同角度、 不同维度空间和不同事物巧妙地组接,赋予画面新的意境。

(三)背景布

拍摄文物要利用背景纸来营造比较干净的氛围,背景的颜色不能太鲜艳,纷乱的颜色映衬在文物上,会破坏文物的轮廓线,大片的颜色反光还容易使文物偏色。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背景纸是中灰色,灰色属于中性色,可以和任何色彩的文物搭配,有利于突出文物。

(四)三脚架

文物摄影首要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在拍摄时必须使用三脚架,这样有利于构图和调焦,避免因手持拍摄而引起的抖动。

(五)测光表

文物摄影中常用的相机大多没有内测光装置,需要用外置测光表,选择可测闪光和持续光源的测光表。如果用数码相机拍摄,由于文物静止不动,可以进行反复拍摄,通过多次测试,逐步获得准确的曝光。另外,在文物摄影中,如反光板、粘胶、消除反光喷剂等辅助工具也必不可少。

三、文物摄影的方法

文物摄影按文物是否能够移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古墓葬、古遗址等不可移动的较大型文物摄影;一类是青铜器、瓷器、陶器、玉器、书画等较细致的可移动文物摄影。

(一)不可移动文物摄影

这类文物一般都是大型的古建筑、古墓葬等,拍摄时要合理利用光源、讲究布局的完整。除了要在构图、用光等方面下功夫外,关键是抓住文物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使观赏者能清楚地知道照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摄影者在掌握摄影专业技巧的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物鉴赏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年久失修、残败破损的古建筑、古遗址,一些讲究唯美、追求镜头效果的摄影师觉得没什么好拍的,总要千方百计弄一些“艺术”上去,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文物虽然集艺术、历史、科学价值于一体,但文物摄影中保持文物本质性是第一位的,因为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一种客观存在。特别是考古挖掘的拍摄,每一个挖掘过程、每一件文物的摆放位置都要清楚完整的拍摄下来,不能有半点马虎,真实反映事物的客观现实性是文物摄影与艺术摄影的根本不同之处。

(二)可移动文物摄影

可移动文物按质地划分包括有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字画等。文物的质地不同、形状不同,拍摄时使用的器材就不同,拍摄方法也各不相同,运用的光线也不一样。下面分类说明。

1.玉器

玉器是文物的重要门类之一,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而著称于世。怎样把玉器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背景的选择、灯光的运用、曝光的控制是拍摄的关键。玉器通常分为白、青、绿、墨、黄等色。在拍摄时要注意顶灯光线的控制,尽量使背景与器物分离,增加立体感,表达空间深度与环境气氛,从器物后面来的光线,勾勒出器物的轮廓线条,从而表现出玉器晶莹剔透的质感;一支主灯可从器物的侧面打光,表现器物细如毫发的阴刻线纹路和精湛的浅浮雕;第三支辅灯可在较远的地方对正面给以较弱的辅光,照亮整个器物,以表现器物整体效果。

2.青铜器、瓷器、陶器

拍摄这类器物要注意表现它们的形状、质感和立体感,使原器物的形象得以真实再现。突出立体感的重点在于布光,恰当地运用顶光可勾勒出文物的器形,要注意主光与辅光的光比,避免形成大平光从而影响器物立体感的塑造。选择拍摄角度要找出一个能概括器形特征的最佳观赏面,还要尽力表现它的造型美。文物中有大量诸如罐、鼎、杯、尊等器物,口是这类器物的重要外形特征。拍摄时,要选择适当的角度与高度,准确地将口形表现出来。角度的高低,一般以看清口形的前后沿为宜。

3.字画

字画的拍摄要注意透视问题,保证字画不变形。在拍摄字画时一定要保证相机镜头与字画保持水平。由于照明灯产生的高温对年代久远的书画、文献造成严重的破坏,使纸质变脆、墨迹变淡。因此,拍摄时要合理选择照明灯具,使用柔光罩、反光伞,避免灯光直接照射。保存多年的书画、文献,纸质变黄、变旧,拍摄照片缺少反差,线条暗淡不明显,如果加上黄色或澄色滤光镜,适量增加曝光时间,所拍的照片会比原物清晰度更高、更整洁。

四、拍摄角度和画面形式

拍摄中,文物一般处于画面居中的位置,但如果器物本身就具有方向性,就要考虑整个画面的布局。例如陶马的拍摄,就要让马头前方的空间略略大于后方的空间,给予文物一种生命感,有前进的空间。拍摄时相机高度的变化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拍摄高度有不同的效果。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拍摄角度。

(一)平拍

平拍是指照相机拍摄位置与被摄体的高度相同,也即照相机平视拍摄,它的特点是不易产生形变,拍摄画面亲切自然。

(二)俯拍

俯拍是指照相机的拍摄位置高于被摄体的高度,也即照相机从上向下拍摄。俯拍一般较多地用于陶院落等大场面摄影,它能产生较好的空间感,尽可能全面的表现出土文物的全貌及一些具体细节。

(三)仰拍

仰拍是指照相机的拍摄位置低于被摄体的高度,即照相机自下向上拍摄。仰拍一般用于强调和夸张被摄体的高度,但拍摄时会引起被摄体的形变,尤其在拍摄距离较小时,形变就更加明显。例如在拍摄建筑明器中陶楼时,可使相机略低于陶楼的中心线,向上仰拍,能表现陶楼的高大,如果是俯拍,就容易压低建筑物。在拍摄文物时,有时也可利用超出常规的手段来拍摄。

通过自己对文物摄影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拍摄不可移动文物《东莞可园》等古建筑的照片和可移动文物书画等方面的照片在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东莞日报、东莞乡情杂志、游遍天下杂志和《广东近代园林史》杂志等刊物发表,并出版了我拍摄的《可园盛景》、《可园蕴秀》、《东莞可园博物馆馆藏书画赏析》、《东莞可园》、《东莞市博物馆藏书画》、《多珍堂藏清代服饰》和《东莞市博物馆藏出土文物》等画册。

五、结束语

总之,文物摄影不仅仅供人们欣赏,更重要的是为文物研究都提供历史实证。为进一步提高文物摄影的图片质量、工作效率,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文物而采取与之适应的方法,加强各方面特别是文物知识方面的学习,提高修养,要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够探索出一套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备的文物摄影方法。

参考文献:

[1]洪州.浅谈文物摄影的方法与技巧[J].大众文艺,2013年第24期.

[2]刘云莱.摄影角度的选择[J].中国记者,1991年12期.

上一篇:我的生本体验 下一篇:河北省县域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