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 高效 快乐

时间:2022-08-18 04:10:50

【摘要】高效课堂具有主体性,是培植“动力“,使学生真学;主导性,是提供“推力”,使学生善学;生命性,让生命狂欢,使学生乐学……。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高效课堂不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怎么样,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应该关注,通过一节课,是不是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当前,高效课堂的构建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潮流。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很显然,高效是指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指数高。那么,课堂的任务又是什么?是传授知识吗?传授知识的量多就算是高效课堂吗?有人会说,应该是有效知识点的多少。学生掌握有效知识的多少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这样推来,在一节课中学生掌握有效知识多就算是高效课堂。但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只是三维目标中最基本的一项。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培养比较完整的、成功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因素是什么?爱因斯坦回到他的母校时曾经说过“把学校学的东西都忘掉了,剩下的才是教育。”爱因斯坦所说的忘掉的是那些具体的知识点,而剩下的就是人内部的本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热情,面对问题积极探索的思维倾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是否有高尚的情感和追求,是否有符合时展要求的科学的价值观,才是决定人性是否完美、人生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是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最高目标!

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呢?

我想首先应当了解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三大方面;

一、教学目标有效

首先,高效课堂有赖于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大方向,对课程标准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恰恰能反映出教师对学科知识体系与培养方向的整体把握能力,是避免课堂教学出现随意性与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但由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只是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标准和最基本要求,如内容标准描述的是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和做的事情,强调的是对全体学生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对学科具体的知识点作过多、过细的要求,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可以说课程标准既有明确的规定性,又比较宽泛,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很多教师因课程标准规定宽泛而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课程标准对日常课堂教学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往往仅凭个人经验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偏离了方向性的指导,长期下来,课堂教学效果当然难以得到保证。

二、教学过程有效

1.教学方式

高效课堂有赖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同与接受。记得美国教育家吉诺特说过:“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翻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虽然教师的个人魅力绝对不是学生乐学,好学的唯一诱因,但如果一名教师没有任何吸引学生的特点,那他的课堂却必然是索然无味的,更谈不上高效了。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很容易因个人的喜好而行事,甚至是学习。所以,课堂教学,尤其是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个性魅力,呼唤教师的个性魅力。然而,我们很多教师却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再加上固有经验的束缚,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是一个套路,时间一长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变成了一副面孔,一个腔调,走到大街上一眼就会被人看出是老师。学生看见老师就烦,不爱上课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说课堂是对人的教育场所,人是能动的,有思想的,所以理所当然应该是各具特色的。新课程改革注重以人为本,当然需要个性鲜明的教师。钱梦龙、于漪、魏书生、程红兵、李镇西,可以说每一位成功的教师身上无不散发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我们虽然不是名师,

但作为教师我们却注定不能甘于平凡,因为我们的身后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你,口碑,你可以选择不完美,但你应该有自己的风格,或灵秀,或豪放,或智慧,或感性,或幽默,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我们总能够也应该能够找到自己的个性特长,再联系班级情况形成自己的风格,做一个为学生所认同,接受的个性鲜明的教师。

2.学习方式

科学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我们的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主学习研究问题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

规律、结论、经验、技巧等不再是教师教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去探索、去获得。因此,新课标中把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和寻求探索方法规定为三维目标中的一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需要在过程中去获得、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而终极目标的落实也在过程中实现,学生需要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充分经历了过程,才会有充分的体验,构建的知识网络才会牢固,掌握的知识才会更扎实;情感体验才会到位,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才会一步步强化,最终得以形成。可见,过程是多么的重要!经历过程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关键,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当然,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3.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目标,立足学生实际,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传统教学思路之束缚,大胆创新。

①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

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薄书厚用让课堂异彩纷呈

(1)环节活用,形成课堂的梯度。

(2)形式活用,实现全员的参与。

(3)生活实践的活用,拓展学习内容的外延。

三、教学评价的有效

教师教得怎么样和学生学得怎么样,是解决教学评价问题。既有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也有对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效果的检测,具有重要的衡量和指导作用。

有效教学评价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教师视角的评价侧重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视角的评价侧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怎么样。

经过两个学期的探索,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提炼出了根据我们学校实际制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各位老师也在自己的学科、年级组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如;识字的有效策略、“学会批注”有效策略的研究、“批注式阅读”有效策略的研究、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研究、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预习策略、有效作业研究等,当然,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

四、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差距

首先,每一节课不能做到完全掌握学生情况。每一节课都要了解学生学情,学生掌握知识的的基础,学生理解能力,这些作为课堂授课中教师所要传授的内容的基础。

其次,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探究的机会比较少。而学生探究,交流中教师的引领发挥不好,教师对于学生自学和学生探究要有足够的把握,基于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出发,给学生提出能够探究的问题,和有价值的问题。

还有很多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细节指导不够。比如说,小组合作,学生应该干什么,教师怎样适当引导;目标的设计在课堂中用何种方式达成;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哪些方法和帮助。

五、高效课堂教师应该怎么做

1.高效课堂来先进的理念与境界

自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以科学的教学组织为保障。

2.高效课堂来自高效课堂表现出的“力”

即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卓越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

3.高效课堂看学生表现: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4.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必须依靠教研、科研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研究是手段、是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是目的、是根本。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 下一篇: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